1939年8月23日,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到蘇聯訪問,同史達林、莫洛托夫舉行會談。當晚,蘇德兩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及其秘密協定書。條約規定:締約雙方不得採取任何侵略行動,不得使用武力進攻對方,一方遭到進攻時另一方不得援助進攻之國等。秘密協定書則劃分了蘇德在東歐地區的勢力範圍。條約簽訂後,蘇聯加緊建立“東方戰...
此後,德蘇兩國迅速靠攏,希特勒與史達林多次通電錶示雙方願意改善關係,並簽訂互不侵犯條約。8月23日,蘇德雙方終於在莫斯科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和《秘密議定書》,有效期為10年。前者規定:締約雙方保證不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在彼此間進行任何武力行動,任何侵略行為或任何攻擊;締約國一方與第三國交戰,另一方...
1939年—日軍包圍香港 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 1940年—德國對英國發動“閃電式”攻擊,對倫敦進行徹夜襲擊。1942年—德國主力部隊渡過頓河,對史達林格勒展開全面進攻,舉 世聞名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從這一天開始。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結束 1944年—羅馬尼亞爆發反法西斯起義,國王米哈伊·艾米內斯庫(Mihai ...
維爾紐斯事件,是1991年1月在立陶宛維爾紐斯發生的一次事件。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從蘇聯獨立,恢復立陶宛共和國,1991年1月9日蘇聯派軍隊前往干預,1月13日蘇軍進攻廣播電視大樓和電視塔時有14人被打死。事件背景 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定互不侵犯條約秘密議定書,立陶宛被劃歸蘇聯,隨後蘇軍開進立陶宛。二戰時...
日本平沼內閣辭職事件,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由於德國在同蘇聯簽約前沒有同軸心國其他國家協商,從而加深了軸心國集團內部的矛盾,使德意日一致投入戰爭成為不可能。由於條約至少書面上保證了蘇聯西部邊界的不可侵犯性,增加了蘇聯東部邊界對日本的壓力,使日軍在諾門坎戰役中...
這一示威是為了希望世界能夠關心三國共同的歷史遭遇——在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該三國被蘇聯占領。 該示威也是波羅的海三國追求脫離蘇聯、各自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事件。此事件場景震撼、牽動情緒,在國內外均大收宣傳之效。社會運動家藉此宣揚對獨立的看法;他們認為,蘇聯占領...
波蘭政府仍拒不同意8月21日軍事談判破裂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英、法、蘇莫斯科談判的失敗意味著建立反侵略戰線的最後努力完全落空,這就為法西斯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基本資料 Ying-Fa-Su Mosike Tanpan(1939)英法蘇莫斯科談判(1939)Anglo-Franco-Soviet Moscow Negotiation (1939)...
1938年初至1939年夏,德、意、日在柏林、羅馬和東京分別進行多次談判,醞釀在日、德、意《反共產國際協定》基礎上建立三國同盟。1939年5月22日,德國和義大利於柏林訂立同盟條約,此為法西斯軸心國軍事同盟之始。日本和德國因各自的侵略目標與步驟有異,談判停滯不前。同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訂立後,日本...
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和劃分勢力範圍的秘密議定書。1939年9月1日,德國以閃電戰突襲波蘭,發動了波蘭戰役,波蘭戰役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德軍迅速侵占波蘭大部分領土,波蘭軍民英勇抗戰。9月17日,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元帥為首的波蘭政府逃亡國外,先在巴黎組成了以瓦迪斯瓦夫·...
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秘密議定書規定,拉脫維亞劃歸蘇聯版圖。1939年10月5日,蘇聯政府與拉脫維亞簽訂了友好條約。1940年6月,蘇軍根據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秘密補充議定書進駐拉,建立蘇維埃政權,同年7月21日,成立了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8月5日被併入蘇聯。1941年夏,希特勒進攻蘇聯並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