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幢律寺(蘇州西園寺)

戒幢律寺

蘇州西園寺一般指本詞條

戒幢律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城西閶門外,占地總面積49670平方米。戒幢律寺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4年),最開始名為歸元寺,別名西園寺,俗稱西園。明崇禎八年(1635年),茂林律師任住持,為弘揚“律宗”,改名戒幢律寺。

現戒幢律寺包括寺宇和園區,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寶殿、五百羅漢堂、觀音殿和藏經樓等建築,作為主要遊覽景點對外開放,並有在建佛殿三寶樓等將在未來和遊客見面。

1982年3月,戒幢律寺被公布為江蘇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戒幢律寺
  • 地理位置: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虎丘路西園弄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年 08:00—17:00 
  • 占地面積:49670 m
  • 所屬年代:清代
歷史沿革,建築結構,建築特色,建築,園林,主要景點,照壁,西花園湖心亭,智慧橋,御賜牌樓,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鐘樓,鼓樓,觀音殿,五百羅漢堂,雲棲亭,文物保護,旅遊信息,開放時間,地理位置,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戒幢律寺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4年),最開始名為歸元寺。
明代嘉靖(1522—1566年)末期,太僕寺卿徐泰時把已經衰落的歸元寺改建成宅園,名為西園。徐泰時故世後,其子徐溶舍西園為寺,並於明崇禎八年(1635年)延請律宗第21代祖師茂林律師住持。寺院從此成為律宗道場,改名戒幢律寺。由於在歷史上,寺院曾是著名的園林西園,也依然被稱為西園寺,或總稱西園戒幢律寺。
清鹹豐十年(1860年),戒幢律寺毀於兵事。
清光緒年間,廣慧法師重建道場,先後修建了天王殿、大雄寶殿、羅漢堂、放生池及安僧設施。
民國十五年(1926年),形成了全寺的建築規模,並完成了殿堂內部的塑像。
1962年,恢複方丈制,明開法師任戒幢律寺方丈,將傳統的傳法制改為十方選賢制,使戒幢律寺成為十方叢林。
“文革"期間,明開法師挺身而出,保護寺院,使戒幢律寺成為蘇州唯一沒受嚴重破壞、基本保持完整的寺院。
1980年,落實宗教政策時,維修了大雄寶殿、天王殿和生活宿舍區。
1986年,對寺院佛像全面進行貼金,其中五百羅漢像還加罩玻璃佛龕保護。
1991年,又重建廚房、上客房、祖塔。
1991年以後,整個寺院幾乎進行了全面大修。其中羅漢堂屋頂升高60公分,並加了斗拱,使堂內的空氣對流,既利於塑像文物的保護,又使整體美觀大方。寺院又徵用和回收了寺院北面的土地八千餘平方米,擬建以教育為主體的"三寶樓"建築群,以適應新形勢下佛教事業的發展。

建築結構

戒幢律寺總面積49670平方米,分為東、西兩區,東區的建築布局屬於典型的漢化佛教寺院布局形式,按香客禮佛順序,殿堂沿一條中軸線向縱深展開,空間布局等級森嚴,對稱規整,以程式化的刻板布局方式,以適應靜態的宗教活動,渲染宗教莊嚴神秘的氣氛;西區則是為沖淡東區宗教空間的沉悶氣氛而另設的遊覽觀賞的活動空間。園林空間採用自由靈活的布局方式,以動為主,增強空間的滲透,連續和流動,力圖營造出迥然不同的空間氣氛,使遊客在開朗活潑的園林空間中進行遊覽。
戒幢律寺的建築布局屬於漢化佛教寺院布局形式,以殿堂為中心,以中軸線的形式將不同等級和用途的佛堂串聯起來,形成秩序和空間遞進。其軸線上的建築節點包括上塘河南側的入口照壁、山門殿前的花崗石牌坊、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念佛堂、藏經閣、三寶樓。中軸線上的建築,大雄寶殿是等級最高的建築,其建築採用重檐歇山頂、五級台階配以雕飾欄桿,形成視覺的焦點。
以中軸線為基礎向兩側配置,天王殿前東西兩側分別布置鐘、鼓樓,大雄寶殿前東西兩側分別是觀音殿和羅漢堂。從天王殿至三寶樓之間主體建築兩側再以院落的方式配置輔助性用房,包括西側的西園和東側的方丈室、僧寮房等。而中軸線末端的三寶樓則是近期根據實際需要增建的樓房。整個戒幢律寺布局軸線清晰,秩序明確,由於是屬於接近古城市區的地方,地勢平坦,也方便進行軸線的規劃。

建築特色

建築

戒幢律寺平面組織上注重空間的開放與收縮,立面上不同建築的高低起伏,形成遠近不同、疏密各異的多維感官環境。
根據寺院建築序列中明確的中軸線關係不難發現寺院東區的空間節奏感:首先是藉助照壁、御賜牌樓及其間的上塘河以及連線河兩岸的橋構成的半圍合空間將寺院空間從城市空間自然分隔出來,成為整個寺院空間中的第一進開敞院落,即整條軸線的開始,與開闊的入口空間明顯不同,牌樓與三門殿之間空間相對侷促內向,它的存在更多具有象徵意義。
而後的三門殿、天王殿嚴格居於中心並向前發展軸線,鐘、鼓樓位居軸線兩側,形成的院落平整開闊,與之前形成鮮明對比,也是寺院的第一個參拜序列。
往北延伸,由大雄寶殿、觀音殿、五百羅漢堂及素齋館圍合而成的院落是寺內最中心的主體院落,其中的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七間,重檐歇山頂,氣魄雄偉,梁枋均施蘇式彩繪,絢麗奪目,是中軸線上最高的建築,統領整個寺廟建築空間序列的強度,它的存在對戒幢律寺意義非凡,這進院落空間相對緊湊,建築密度較大,禮佛者在這個較封閉的空間中獲得佛教精神的強烈薰陶,接受宗教境界的無限洗禮。
從天王殿至三寶樓之間主體建築兩側再以院落的方式配置輔助用房,再往北便是為適應新時期佛教事業的發展而新增的以教育為主體的三寶樓建築群,在功能上為遊客及禮佛者增加了活動空間,同時完成了整個建築序列的收尾。
雖然戒幢律寺在其歷史發展上幾多興費,但從後續的重建和加建上還是基本保留了傳統漢族寺院的標準配置。從整個建築布局來看,戒幢律寺基本符合唐宋以來確立的伽藍七堂制: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觀音殿、羅漢堂、庫房。中國傳統建築的中軸線承載著“以中為尊”的禮制文化,軸線在佛教中又被認為是生命輪迴的極軸,它上接天堂,下達地獄,象徵宇宙的秩序。戒幢律寺建築布局嚴格遵守此法,主要建築依附中軸線由南往北依次排列,附屬建築放置在軸線兩側。整體空間層次豐富,秩序明了。

園林

東邊禮佛區嚴整肅穆,但一牆之隔,則是風格迥然的園林空間。西花園布局與江南私家園林並無二致,湖中心築有六角亭,樓閣形式,雙重飛檐,輕盈多姿。水域被湖心亭的步道劃分為兩部分,北部水域設湖心小島,南部水域較為空曠,形成對比,並以曲橋貫通兩岸,構築頗為巧妙。環池布置假山、亭台、花架、廳堂等,淡雅樸素,細膩精美,是極具蘇州特色的寺院園林空間。
西花園雖然是佛寺的獨立附園,但卻是寺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布局自由靈活的園林空間打破整個寺院的冷漠肅穆,沖淡了寺院空間森嚴沉悶氣氛,與中軸對稱、嚴謹莊重的宗教建築空間,形成鮮明對比,同時也增強了空間的滲透、連續和流動性。活潑舒展的園林空間實際上也是通過空間布局的變換創造不同的佛教活動空間,不僅完善了寺院的功能,更體現了佛教的大眾化、世俗化及其無限包容性。使禮佛者感到親切生動,更好的感受佛法的洗禮,有著深廣的表法意蘊。

主要景點

照壁

照壁位於戒幢律寺正門南側,靠近楓橋路,照壁長度13.8米,高約5米,壁座0.9米,壁頂上鋪簡瓦,正脊中央雕有兩龍盤繞,正脊兩端雕有小獸,牆面顏色為深黃色,壁上大書四字“戒幢律寺”,照壁的另一面寫的是“自覺覺他”。照壁後邊是流淌不歇的上塘河。照壁修建時間不久,加之平時保護措施較好,並無破損情況。
戒幢律寺(蘇州西園寺)
照壁

西花園湖心亭

西花園湖心亭,位於西側放生池中心,六角重檐,雙圍柱攢尖蝴蝶瓦頂,通面闊5.2米。在外圍對應原下架柱增加一圈外柱作為重檐下架檐柱,這樣就形成內外兩圈柱子的帶廊亭子,里外柱子由穿插枋串接起來,並在各外柱頂端安裝檐枋,在外圍柱頂上橫施抱頭梁與里柱榫接,再在抱頭梁外端上安置檐檁,並在里柱抱頭梁端之上,各里柱之間連線“承椽枋”。
湖心亭以粉牆分間內外,東西兩面各設大門,通過九曲石橋與兩岸連線。亭外檐廊設定靠欄,可供遊人休息。
亭子內間供奉兩尊佛像,另外四面牆設六邊形雕花窗,頂部有一圈連續橫向長窗,亭頂修繕時被人工天花板覆蓋。
湖心亭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建築,西側的臨水建築名“高雲極樂世界軒”,單檐翹角,單間單進,外設檐廊。東面臨水築露台,台上有一古典廳堂,名“四面廳”,四面置大門,牆壁均為鏤空窗花,寬敞明亮。
湖心亭西北側隔池有一恬靜之處,三面環水,中間用石塊壘起一平台,一周是幽徑環繞,樹木扶疏。平台上有石桌、石凳,三五為伴。
湖心亭整體結構完整,油漆被重新粉刷過,額枋有較為嚴重的油漆脫落,其他部分維護情況良好。湖心亭外牆用白色重新粉刷,靠欄座椅被用金屬支架支撐,防治椅背折斷,亭子楹聯下端顏色脫落,字跡較為清晰。台基周圍靠欄與九曲橋上鐵欄桿相連,起保護作用。亭內間牆面重新粉刷過。頂部長窗下面的部分牆體有霉變、剝落情況。
戒幢律寺(蘇州西園寺)
西花園湖心亭

智慧橋

智慧橋位於戒幢律寺南,連線西園弄和楓橋路。智慧橋與福德橋同時修建,結構完全對稱。整橋修建時間不久,整橋踏面平整,欄桿構件無損壞。橋身上字跡清晰。

御賜牌樓

御賜牌樓位於戒幢律寺正門外,福德橋和智慧橋前。四柱三間五樓非沖天樣式。四柱挺立,均為石質柱下有埋頭,前後有夾榫堅固非凡。四柱隔成三門,中門高闊左右邊門較低窄。上部為木枋樓,皆以單額枋上置平板枋,承斗拱托樓頂。正中置明樓,形狀為單檐廡殿頂,並設一敞開的風門。左、右為邊樓,三樓樓頂戧角,翹起來高過屋脊。中門橫額寫“敕賜西園戒幢律寺”,中門石柱刻有一副對聯:上聯為“佛日增輝重開閶闔”;下聯為“宗風振律大啟叢林”。正中最上方明樓上豎額寫著“震國戒幢”。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廣慧老和尚五十歲時親自到北京恭請《龍藏》(佛教《大藏經》的一種),光緒皇帝敕賜“紫衣沙門,震國戒幢”,這就是匾額的來源。
御賜牌樓始建於清光緒年間,至今經歷多次修繕,保存完好。除了柱子有些破損以外,整體結構完整,各塊匾額字跡清晰,牌樓上的小木構件重新油漆過,沒有出現掉漆情況。
戒幢律寺(蘇州西園寺)
御賜牌樓

山門殿

山門殿為寺院入口,位於寺院南側。五間三進,廡殿頂。明間間寬4米,其他四間間寬3.2米。山門為寺院的外門,由三扇門並列組成。龍吻正脊,戧脊上布3個瓦質戧脊獸,飛檐翹角,前椽懸鈴,呈鐘型,內系銅珠。山門正上方是“戒幢律寺”匾額,兩邊的楹聯為:“一水設雙橋廣度群生登覺岸,三風垂百世嚴持淨戒證菩提”,山門內另有“宗風真脈”匾額。山門前立有一對石獅。門前4級台階,踏面0.33米,踢面0.17米。山門殿次間為售票視窗,殿旁附屬建築風格與山門殿統一,用於出口或者其他辦公人員工作用。
山門殿與鐘鼓樓在同時期修復,維護情況良好。殿門有少量開裂、油漆掉色等情況。殿內梁架等木作均重新用深紅色油漆粉刷。台階因長期使用,部分踢面有損壞、缺失情況。
戒幢律寺(蘇州西園寺)
山門殿

天王殿

天王殿位於鐘鼓樓和大雄寶殿之間,是寺廟供奉四大天王之處。殿堂黃牆黛瓦、氣勢恢宏,坐北朝南,為重檐歇山建築,頂勢平坦,飛檐翹角,莊重肅穆。明間設有踏步。殿內供有彌勒菩薩、韋馱菩薩、四大天王等。正中供奉大肚彌勒,兩側供奉四大天王,其背後供韋馱。
戒幢律寺(蘇州西園寺)
天王殿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位於天王殿之後,兩殿之間古木參天,殿前香樟、銀杏樹齡都超百年。庭院香花橋下的“香積池”,與放生池相通。香花橋梯段寬1.8米,4級台階,橋面平台面積3.2平方米。香積池周圍由欄桿保護。
大殿之前是露台,露台高0.8米,台周欄石浮雕雲紋,欄桿望柱,柱頭雕作復瓣仰蓮,欄桿高0.82米,加柱頭總長1.2米。露台正中有花崗石座,鐵鑄“萬年寶鼎”屹立其上。
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築,面闊七楹進深五間,明間開間5.8米,梢間開間5米,重檐歇山頂,龍吻正脊,戧脊上布3個瓦質戧脊獸,飛檐翹角,前椽懸鈴,呈鐘型,內系銅珠。大雄寶殿內部為穿斗式構架,梁枋均施蘇式彩繪,典雅富麗。檐枋懸有“西乾應跡”匾額。每間四開門,門寬1.1米,門檻高0.35米。
入殿迎面是三尊高大的佛像,在三佛背面的後壁,是一組影壁群塑,寬鋪三間,上齊殿頂。東、西兩壁塑二十諸天金身立像。大殿中還有柱楹聯和檐枋匾額作為殿堂裝飾,多為佛家傳道之理。
大雄寶殿興建於清光緒年間,到了近代,政府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座江南名剎,在1980年落實宗教政策時,維修了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作為整個寺院的核心,定期保養,殿堂主要構件均保護良好。大殿額枋有輕微開裂,上面的圖案剝落,外露的柱子有部分發生霉變。殿堂內佛身有油漆脫落情況。部分梁架、雕花有損。
戒幢律寺(蘇州西園寺)
大雄寶殿

鐘樓

鐘鼓樓分布左右兩側,鐘樓左右分別布有兩顆樹齡為110年的古樹,一為櫸樹,一為香樟。鐘樓屋頂為三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明間前設三級石踏步,額枋上架平板枋承三踩單昂頭拱。
鐘樓的牆漆完好,石磚平整;二層窗戶附有玻璃;木門平日鎖起,晨鐘暮鼓開啟。
戒幢律寺(蘇州西園寺)
鐘樓

鼓樓

鼓樓位於天王殿西南前側,置有大鼓。整體結構與鐘樓相同。
扁作抬梁油漆開裂窗花、椽、枋基本完好。
戒幢律寺(蘇州西園寺)
鼓樓

觀音殿

觀音殿於清光緒初年建成,位於大雄寶殿的右側。面闊五間17.5米,進深一間4.6米。硬山屋頂,望獸正脊。正門兩側布有石質鼓型門墩,明間上方懸掛三寶弟子於1986年書寫的“觀音殿”匾額,內外同高無踏步,柱下墊有柱腳石。殿內為四椽栿,上托平梁,柱與柱之間有闌額而無鋪作。殿內置三座佛龕,供奉三尊坐相觀音菩薩,左右各有善財、龍女侍從。
觀音殿於清光緒初建成,殿內懸有清光緒九年(1883年)的抱對:“妙相圓融遍塵剎而無求不應;悲心志切度群生而有感皆通”。
木柱及闌額朱漆黯淡;瓦片排布不齊偶有缺損;匾額金漆紅木黯淡;地磚及牆漆完好。
戒幢律寺(蘇州西園寺)
觀音殿

五百羅漢堂

五百羅漢堂,為戒幢律寺最獨特建築,規模宏大,硬山屋頂,第一進石拱門圓框,雕刻精美,為明代遺物,其餘均為清同治、光緒年間陸續重建。羅漢堂屋宇深廣,共四十八間,城呈田字形,以佛教四大名山塑座為中心,泥塑金身羅漢五百尊,分單雙號相對排列。整修後,屋頂升高60公分,並添加斗拱。
方磚鋪地基本完好,匾額油漆部分掉色,門墩部分磨損。
戒幢律寺(蘇州西園寺)
五百羅漢堂

雲棲亭

戒幢律寺西南角有一處黃石磊砌成的假山,山有空洞可穿行,有石級可攀登,曲徑迂迴,逶迤起伏。登上假山,有一座六角亭。小憩憑眺,極目遠處,西花園可收眼底。此亭名為“雲棲亭”這也是為了紀念蓮池大師的功德而建的。
雲棲亭六角單檐,攢尖頂,梁架高2.6米,高花崗石踏步,台基為正六邊形,邊長2米,亭子通面闊1.6米。單檐亭的木構架可以將它分為下架、上架、角梁三部分。以檐檁為界,檐檁以下部分為下架,檐檁本身及其以上部分為上架,轉角部位為角梁。
牌匾題字有少許掉漆,亭頂內部木構架因後期人工修繕而被天花木板封住。亭頂瓦片瓦當保存完好。
戒幢律寺(蘇州西園寺)
雲棲亭

文物保護

1982年3月,戒幢律寺被公布為江蘇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

全年08:00—17:00。

地理位置

戒幢律寺位於蘇州古城以西,東靠留園,西鄰寒山寺,北倚虎丘,南臨上塘河
西園戒幢律寺

交通路線

北京——京台高速——京滬高速——青銀高速——濟南繞城二環高速——江宜高速——滬蓉高速——西環快速路——楓橋路——戒幢律寺
上海——京滬高速——西環快速路——楓橋路——戒幢律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