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蘇報案與辛亥風雲:20世紀初的中國憤青
-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 頁數:419頁
- 開本:16
- 品牌:語文出版社
- 作者:施原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241452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蘇報案與辛亥風雲:20世紀初的中國憤青》詳盡介紹的是上海發生在上世紀初的兩起重大歷史事件:《蘇報》案和辛亥革命。
圖書目錄
楔子
上編 蘇報案
第一章從戊戌中來
一楊崇伊
二明定國是
三太后親政
四六君子遇難
五革職,永不敘用
第二章聚集南洋公學
一張元濟到南洋公學
二蔡元培南下
三師範院的吳稚暉
四拒絕八股
五蔡艮寅與范源濂
第三章動亂歲月
一袁世凱升官
二“勵志會”與《譯書彙編》
三經元善通電
四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五東南互保
六自立軍起義
七庚子賠款
八《國民報》與《新民叢報》
第四章吳稚暉與日本成城學校的留學事件
一兩江總督這個位置
二上海的張園
三 校長張元濟
四蔡元培與南洋公學特班
五中國教育會的成立
六吳稚暉,鈕永建與廣東大學堂及廣東武備學堂
七吳稚暉與日本成城學校留學生事件
八張園會
九成城學校事件的結尾
十王寵惠和李復幾
十一張元濟和福開森的世紀之爭
第五章 一個墨水瓶的故事
一 新上任的總辦
二 蔣夢麟筆下的墨水瓶事件
三 貝壽同等人是怎么說的
四 郭鎮瀛老師的故事
五 伍特公和他的同學們
六 校長汪鳳藻
七 人去樓空
第六章 愛國學社
一 《蘇報》嶄露頭角
二 辦學之路艱難坎坷
三 愛國女校
四 愛國學社的建立
五 章太炎加入愛國學社
六 學界風潮
七 張園演講與《蘇報》簽約
八 《童子世界》及“童子會”的憤青們
九 拒法運動
十 拒俄運動
十一 孫文為何又名孫中山?
第七章 鈕永建與拒俄義勇隊
一 沙俄霸占我國東北
二 拒俄義勇隊
三 激情與理智的碰撞
四 鄒容、張繼、陳由己與姚煜辮案
第八章 自由的代價
一 傳訊愛國學社
二 自由的政治代價
三 自由的經濟賬怎么算——“社”與“會”之間的危機
第九章 《革命軍》與《蘇報》案
一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二 《革命軍》
三 《蘇報》案的發生
四 徐敬吾佚事
五 俞明震會客
六 飭查叛黨
七 假“孫文”錢保仁
八 鄒容投案
九 查封《蘇報》
第十章 會審公廨的審判(一)
一 會審公廨
二 初審和失敗的劫持
三 引渡之爭
四 黃炎培新場歷險記
五 杖斃沈藎
六 《國民日日報》
七 震旦大學與復旦大學的開辦
八 革命黨雲集廣西
第十一章會審公廨的審判(二)
一 額外公堂的設立
二 釋放證據不足的其他四人
三 “造妖書妖言”是什麼罪名?
四 由誰來證明被告有罪?
五 章太炎和鄒容在法庭上的辯詞
六 嚴懲還是無罪或輕判
七 再次引發對外交涉
下編辛亥風雲
第十二章 啞火的手槍
一 啞火的手槍
二 光復會與華興會的成立
三 逮捕革命黨
四 暗殺活動的尾聲
五 鄒容的葬禮
六 蘇報案餘音—————卞小吾
第十三章 廣西新軍運動
一 廣西的新軍
二 鎮南關起義
三 兵備處風波
四 驅蔡運動
第十四章 上海的革命黨機構
一 蔡元培與上海同盟會
二 留學德國與歐洲同盟會
三 江蘇同盟會,健行公學與南社
四 中部同盟會與上海光復會
五 廣東的革命運動與黃花崗起義
第十五章 國會請願運動
一 預備立憲公會
二 江蘇議會運動
三 大清資政院
四 國會請願運動
第十六章 李平書與上海自治運動
一 上海城廂內外總工程局
二 大鬧會審公廨事件
三 上海建立本國的民營警察機構
四 上海商團的建立
第十七章 上海光復
一 上海光復的前夕
二 新選的上海商團總司令
三 上海起義
四 江南製造局之戰
五 江蘇獨立
六 辜鴻銘被“禮送出校”與學生軍的建立
七 上海都督之爭
第十八章《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誕生及攻克南京
一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誕生
二 袁世凱東山再起
三 南京光復之戰
第十九章 金陵簫鼓
一 黃興大元帥
二 海外孫文
三 金陵簫鼓——南京群英會
四 《顧忠琛—廖宇春密約》與伍廷芳—唐紹儀的《南北會談》
五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第二十章 尾音
一 吳祿貞和白雅雨的灤州兵變
二 辛亥北伐與清廷下台
三 愛國學社的三架馬車:蔡元培、吳稚暉、章太炎
四 章士釗和張繼
五 鈕永建、孟森、江謙和張相文
六 黃炎培和他的特班同學
七 陳范死於孤苦零丁
上編 蘇報案
第一章從戊戌中來
一楊崇伊
二明定國是
三太后親政
四六君子遇難
五革職,永不敘用
第二章聚集南洋公學
一張元濟到南洋公學
二蔡元培南下
三師範院的吳稚暉
四拒絕八股
五蔡艮寅與范源濂
第三章動亂歲月
一袁世凱升官
二“勵志會”與《譯書彙編》
三經元善通電
四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五東南互保
六自立軍起義
七庚子賠款
八《國民報》與《新民叢報》
第四章吳稚暉與日本成城學校的留學事件
一兩江總督這個位置
二上海的張園
三 校長張元濟
四蔡元培與南洋公學特班
五中國教育會的成立
六吳稚暉,鈕永建與廣東大學堂及廣東武備學堂
七吳稚暉與日本成城學校留學生事件
八張園會
九成城學校事件的結尾
十王寵惠和李復幾
十一張元濟和福開森的世紀之爭
第五章 一個墨水瓶的故事
一 新上任的總辦
二 蔣夢麟筆下的墨水瓶事件
三 貝壽同等人是怎么說的
四 郭鎮瀛老師的故事
五 伍特公和他的同學們
六 校長汪鳳藻
七 人去樓空
第六章 愛國學社
一 《蘇報》嶄露頭角
二 辦學之路艱難坎坷
三 愛國女校
四 愛國學社的建立
五 章太炎加入愛國學社
六 學界風潮
七 張園演講與《蘇報》簽約
八 《童子世界》及“童子會”的憤青們
九 拒法運動
十 拒俄運動
十一 孫文為何又名孫中山?
第七章 鈕永建與拒俄義勇隊
一 沙俄霸占我國東北
二 拒俄義勇隊
三 激情與理智的碰撞
四 鄒容、張繼、陳由己與姚煜辮案
第八章 自由的代價
一 傳訊愛國學社
二 自由的政治代價
三 自由的經濟賬怎么算——“社”與“會”之間的危機
第九章 《革命軍》與《蘇報》案
一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二 《革命軍》
三 《蘇報》案的發生
四 徐敬吾佚事
五 俞明震會客
六 飭查叛黨
七 假“孫文”錢保仁
八 鄒容投案
九 查封《蘇報》
第十章 會審公廨的審判(一)
一 會審公廨
二 初審和失敗的劫持
三 引渡之爭
四 黃炎培新場歷險記
五 杖斃沈藎
六 《國民日日報》
七 震旦大學與復旦大學的開辦
八 革命黨雲集廣西
第十一章會審公廨的審判(二)
一 額外公堂的設立
二 釋放證據不足的其他四人
三 “造妖書妖言”是什麼罪名?
四 由誰來證明被告有罪?
五 章太炎和鄒容在法庭上的辯詞
六 嚴懲還是無罪或輕判
七 再次引發對外交涉
下編辛亥風雲
第十二章 啞火的手槍
一 啞火的手槍
二 光復會與華興會的成立
三 逮捕革命黨
四 暗殺活動的尾聲
五 鄒容的葬禮
六 蘇報案餘音—————卞小吾
第十三章 廣西新軍運動
一 廣西的新軍
二 鎮南關起義
三 兵備處風波
四 驅蔡運動
第十四章 上海的革命黨機構
一 蔡元培與上海同盟會
二 留學德國與歐洲同盟會
三 江蘇同盟會,健行公學與南社
四 中部同盟會與上海光復會
五 廣東的革命運動與黃花崗起義
第十五章 國會請願運動
一 預備立憲公會
二 江蘇議會運動
三 大清資政院
四 國會請願運動
第十六章 李平書與上海自治運動
一 上海城廂內外總工程局
二 大鬧會審公廨事件
三 上海建立本國的民營警察機構
四 上海商團的建立
第十七章 上海光復
一 上海光復的前夕
二 新選的上海商團總司令
三 上海起義
四 江南製造局之戰
五 江蘇獨立
六 辜鴻銘被“禮送出校”與學生軍的建立
七 上海都督之爭
第十八章《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誕生及攻克南京
一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誕生
二 袁世凱東山再起
三 南京光復之戰
第十九章 金陵簫鼓
一 黃興大元帥
二 海外孫文
三 金陵簫鼓——南京群英會
四 《顧忠琛—廖宇春密約》與伍廷芳—唐紹儀的《南北會談》
五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第二十章 尾音
一 吳祿貞和白雅雨的灤州兵變
二 辛亥北伐與清廷下台
三 愛國學社的三架馬車:蔡元培、吳稚暉、章太炎
四 章士釗和張繼
五 鈕永建、孟森、江謙和張相文
六 黃炎培和他的特班同學
七 陳范死於孤苦零丁
序言
金門兩日游就要結束了。按照行程,我們提前一個小時到水頭碼頭候船。
緊挨著碼頭的一塊高地上,是個林木森森的小公園。由於時間充裕,我們中幾住耐不住等船的枯燥,決定登高再拍幾張海峽彼岸的望鄉照。
原來,這是建於1953年的吳稚暉海葬紀念公園。一片綠地,一條小路,一個紀念亭,一尊銅像。銅像屹立在公園盡頭的最高點,面向大海。望著遠遠的大陸山河田野。
當被告知,半個世紀過去了,這公園一直不曾遭遇意外時,我們意外了:
經歷三十年不間斷的萬炮轟金門,這個離大陸最近的地點,居然能神奇地保住“金身不破”,莫非是奇蹟?
但,這就是奇蹟。
當然,奇蹟靠的是炮戰雙方的共同維護。
他是89歲那年死去。一輩子怕見醫生,怕吃藥打針,更怕住醫院。可他偏偏要死在醫院的病床上。
彌留之際,李石曾從巴黎趕來。他禁不住向老友表達自己對親人不盡的情感:留在大陸的老婆袁雲慶和女兒,念叨著國外治病的兒子。
他並不知道,老婆已先他離開人間了。
這年10月30日深夜,他靜靜死去。當他睜開最後一眼時,留下的遺言是“海葬!”
而且“只帶走一條內褲”。
1949年,吳稚暉被奉化蔣介石先生的專機“美齡號”從廣州接到了台北。之前吳稚暉在上海,知道專機“美齡號”要到上海接他時,他藉口要到廣州會朋友,臨時走避。結果那趟專機只接走鈕永建。但吳到廣州還是免不了同樣結果。
吳稚暉知道,奉化父子是需要他和鈕永建、居正、于右任等元老作為正統的象徵,讓他們在台灣重新獲得最高權力。他是無法脫身的。
但這造成了他有家不能歸,骨肉分離的痛苦。以至於最後到了流落異鄉,死為他鄉鬼的結局。
奉化父子口口聲聲把吳稚暉奉為師表,不知是否真心。但蔣介石先生的確十分理解他和體諒他,哪怕是作秀也表演得真切。
抗戰時期在陪都重慶,吳稚暉白天上街賣字賑災為戰爭難民施粥。晚上,老夫婦執意住草廬,埋砂鍋燒粥過日子。蔣先生夫婦登門,讓第一夫人宋美齡接替守砂鍋燒粥。
內戰時,吳稚暉發飆,青天白日提著燈籠四處招搖,甚至大白天提著燈籠去參加“中常會”。蔣先生明知難堪,卻賠笑上前: “老先生,您這是?……”
“這裡黑暗啊!”沒有好話。
這次海葬的儀式,蔣介石先生也是盡心盡力:派軍機遣軍艦,“太子”親自護靈下海播骨灰。自己又是獻“痛失師表”的輓聯,又是親自審定吳的銅像模型。鑄成的兩尊銅像分別立在台北鬧市區的敦化路與南京路交叉路口和金門水頭碼頭。
水頭碼頭的高地上,看大陸最真切。
那是故土,是祖國。是一輩子奮鬥不息的地方,是葉落歸根之處。
金門料羅灣離大陸最近,讓靈魂附著骨灰,從海上漂過去。漂上大陸,漂進揚子江,漂到太湖,漂至無錫雪堰橋。
雪堰橋就是外婆橋啊!吳稚暉從小在這裡由外婆養大。
到了雪堰橋就到了家鄉。就可以拜見外婆,可以見到老太婆和女兒了,盼望葉落歸根。
高處的銅像凝望著,這一望,五十六年。
其中有三十連年,這裡萬炮轟鳴,排山倒海。他沒有動搖。
歲歲月月,日日夜夜,歲月蹉跎。酷暑寒霜,狂風巨浪,他不改初衷。
終於,盼到了。
雖然他沒有孫子,沒有外孫。但無錫鄉親在2009年把他的銅像從台北搬回故鄉。
葉落歸根,他可以安息了。
吳稚暉是個時代人物。
是個既受爭議,又得到肯定的人物。
他逝世十周年前夕,第十三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他為“世紀偉人”。近代中國,他是唯一得此殊榮的。
作為同盟會的元老,孫中山的摯友,他終身從事民主革命,是得到大眾認可的。
作為教育家,他終身致力於教育事業,特別是組織了留法的勤工儉學,這是受到公認的。
他作為學者,向中國介紹新學,傳播新思想。他是1928年中央研究院22名評議員(當時不設院士)之一,又是1948年中研院首批院士。他的學識,是公認的。
特別是作為語言學家和中國國語讀音統一會會長,推廣他的“豆芽符號”作為注音符號。提倡並推廣統一漢語的發音,是有功勞的。
他一生清廉,生活清貧,靠賣字為生,靠賣字施粥救濟戰爭難民。這點是大眾看到的。
他與鈕永建、沈尹默還是那個年代最頂尖的三大書法家。
但對他的詬病,也絕不比讚譽少。
邋遢,粗口,行為怪癖,政治立場極端。 他也被罵為瘋子,笑為老頑童。
他代表了一代人。
按現代語言來說,他或許可稱為老憤青。
他的的確確是20世紀初那個時代的憤青,而且是個終身憤青。
他革命歷程的開端,始於上海1902年到1903年的愛國學社學潮和蘇報案事件。那裡,匯集了中國20世紀初的一大軌精英,匯集20世紀中國的第一代憤青。
以此為以下全文的楔子。
緊挨著碼頭的一塊高地上,是個林木森森的小公園。由於時間充裕,我們中幾住耐不住等船的枯燥,決定登高再拍幾張海峽彼岸的望鄉照。
原來,這是建於1953年的吳稚暉海葬紀念公園。一片綠地,一條小路,一個紀念亭,一尊銅像。銅像屹立在公園盡頭的最高點,面向大海。望著遠遠的大陸山河田野。
當被告知,半個世紀過去了,這公園一直不曾遭遇意外時,我們意外了:
經歷三十年不間斷的萬炮轟金門,這個離大陸最近的地點,居然能神奇地保住“金身不破”,莫非是奇蹟?
但,這就是奇蹟。
當然,奇蹟靠的是炮戰雙方的共同維護。
他是89歲那年死去。一輩子怕見醫生,怕吃藥打針,更怕住醫院。可他偏偏要死在醫院的病床上。
彌留之際,李石曾從巴黎趕來。他禁不住向老友表達自己對親人不盡的情感:留在大陸的老婆袁雲慶和女兒,念叨著國外治病的兒子。
他並不知道,老婆已先他離開人間了。
這年10月30日深夜,他靜靜死去。當他睜開最後一眼時,留下的遺言是“海葬!”
而且“只帶走一條內褲”。
1949年,吳稚暉被奉化蔣介石先生的專機“美齡號”從廣州接到了台北。之前吳稚暉在上海,知道專機“美齡號”要到上海接他時,他藉口要到廣州會朋友,臨時走避。結果那趟專機只接走鈕永建。但吳到廣州還是免不了同樣結果。
吳稚暉知道,奉化父子是需要他和鈕永建、居正、于右任等元老作為正統的象徵,讓他們在台灣重新獲得最高權力。他是無法脫身的。
但這造成了他有家不能歸,骨肉分離的痛苦。以至於最後到了流落異鄉,死為他鄉鬼的結局。
奉化父子口口聲聲把吳稚暉奉為師表,不知是否真心。但蔣介石先生的確十分理解他和體諒他,哪怕是作秀也表演得真切。
抗戰時期在陪都重慶,吳稚暉白天上街賣字賑災為戰爭難民施粥。晚上,老夫婦執意住草廬,埋砂鍋燒粥過日子。蔣先生夫婦登門,讓第一夫人宋美齡接替守砂鍋燒粥。
內戰時,吳稚暉發飆,青天白日提著燈籠四處招搖,甚至大白天提著燈籠去參加“中常會”。蔣先生明知難堪,卻賠笑上前: “老先生,您這是?……”
“這裡黑暗啊!”沒有好話。
這次海葬的儀式,蔣介石先生也是盡心盡力:派軍機遣軍艦,“太子”親自護靈下海播骨灰。自己又是獻“痛失師表”的輓聯,又是親自審定吳的銅像模型。鑄成的兩尊銅像分別立在台北鬧市區的敦化路與南京路交叉路口和金門水頭碼頭。
水頭碼頭的高地上,看大陸最真切。
那是故土,是祖國。是一輩子奮鬥不息的地方,是葉落歸根之處。
金門料羅灣離大陸最近,讓靈魂附著骨灰,從海上漂過去。漂上大陸,漂進揚子江,漂到太湖,漂至無錫雪堰橋。
雪堰橋就是外婆橋啊!吳稚暉從小在這裡由外婆養大。
到了雪堰橋就到了家鄉。就可以拜見外婆,可以見到老太婆和女兒了,盼望葉落歸根。
高處的銅像凝望著,這一望,五十六年。
其中有三十連年,這裡萬炮轟鳴,排山倒海。他沒有動搖。
歲歲月月,日日夜夜,歲月蹉跎。酷暑寒霜,狂風巨浪,他不改初衷。
終於,盼到了。
雖然他沒有孫子,沒有外孫。但無錫鄉親在2009年把他的銅像從台北搬回故鄉。
葉落歸根,他可以安息了。
吳稚暉是個時代人物。
是個既受爭議,又得到肯定的人物。
他逝世十周年前夕,第十三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他為“世紀偉人”。近代中國,他是唯一得此殊榮的。
作為同盟會的元老,孫中山的摯友,他終身從事民主革命,是得到大眾認可的。
作為教育家,他終身致力於教育事業,特別是組織了留法的勤工儉學,這是受到公認的。
他作為學者,向中國介紹新學,傳播新思想。他是1928年中央研究院22名評議員(當時不設院士)之一,又是1948年中研院首批院士。他的學識,是公認的。
特別是作為語言學家和中國國語讀音統一會會長,推廣他的“豆芽符號”作為注音符號。提倡並推廣統一漢語的發音,是有功勞的。
他一生清廉,生活清貧,靠賣字為生,靠賣字施粥救濟戰爭難民。這點是大眾看到的。
他與鈕永建、沈尹默還是那個年代最頂尖的三大書法家。
但對他的詬病,也絕不比讚譽少。
邋遢,粗口,行為怪癖,政治立場極端。 他也被罵為瘋子,笑為老頑童。
他代表了一代人。
按現代語言來說,他或許可稱為老憤青。
他的的確確是20世紀初那個時代的憤青,而且是個終身憤青。
他革命歷程的開端,始於上海1902年到1903年的愛國學社學潮和蘇報案事件。那裡,匯集了中國20世紀初的一大軌精英,匯集20世紀中國的第一代憤青。
以此為以下全文的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