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堤玩月”,是廣東省惠州西湖一個名勝景點。北宋蘇軾貶謫惠州時帶頭築造了“蘇堤”,後人建“蘇公橋”紀念之。農曆每月十五月圓之夜,在此賞玩月下湖景,充滿詩情畫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堤玩月
- 詞條性質:名勝景點
- 所在地:廣東省惠州西湖
- 相關人物:【北宋】蘇軾,【清】吳騫
景點信息,歷史訴說,詩情畫意,
景點信息
【簡體】蘇堤玩月 【繁體】蘇堤玩月
【拼音】sū dī wán yuè 【注音】ㄙㄨ ㄉㄧ ㄨㄢˊ ㄩㄝˋ
【地處】廣東省惠州市惠州西湖
【簡介】“蘇堤如帶五千尺”,惠州以西湖而著稱,西湖以蘇堤而出名。
歷史訴說
有人說,如果把惠州比作皇冠,西湖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其實,每個惠州人都把西湖當作家中傳世的珍寶,稍有空閒就拿出來把玩,無論如何玩味都意猶未盡、興致不減。來西湖必然要踏上有著900多年歷史的蘇堤。歲月變遷,“蘇堤”已成為一道見證惠州風雨滄桑的歷史景觀。
要說蘇堤就不得不提蘇東坡,蘇東坡被貶謫惠州之前,西湖上只有一座木橋,並已破舊不堪。人們從西村(今惠州賓館一帶)至彼岸泗洲塔,需坐船或涉水而過。謫居惠州後,蘇東坡念及民眾涉水過湖多有不便,於紹聖三年(1097年)積極倡議並帶頭慷慨解囊捐贈,組織民眾把堤、橋建成。後來,人們感念蘇東坡對惠州人的恩德,遂將長堤命名為“蘇堤”。
蘇堤上的第一座橋為飛樓九間,盡用石鹽木,榜曰“西新橋”。此乃西湖六橋中的第一橋,後人稱為“蘇公橋”,又名“豐樂橋”。該橋在經歷了近百年之後,即南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六月,當時的知州林復將其改建為五孔石橋。此後,代有維修。解放後又擴大了堤面。1983年,惠州按照舊貌重建西新橋,全橋用花崗岩砌成,設計、施工考究,由惠州著名書法家秦咢生題字。橋呈弧形,橋下有六個大小不一的洞眼,便於遊艇自由穿梭。古橋新貌,蔚為壯觀。
踏上西新橋,但見兩岸楊柳依依,沒有一絲浮華,柳絲輕輕搖曳,一如歲月的鐘擺在搖晃。每到農曆十五夜晚,若遇天晴,在蘇堤上抬頭可見深藍的天空帷幕上掛著一輪明月,幽雅而迷人。清雍正年間,惠州知府吳騫見到此情此景,忍不住賦詩曰:“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蘇堤千頃邊。多少管窺夸見月,可知月在此間圓。”遂稱“蘇堤玩月”,為西湖古八景之一。
如今的蘇堤,更多是聯繫現實的繁華和歷史的凝重,供後人發思古之情懷。
“蘇堤如帶五千尺”,惠州以西湖而著稱,西湖以蘇堤而出名。 千百年來,“蘇堤”不僅聯繫著西湖的交通,也聯繫著歷史與現實,900多年的歷史滄桑,無法磨滅惠州人對大詩人蘇東坡的感激之情。
詩情畫意
惠州之美,首在西湖;而西湖之美,又以蘇堤為精華。“飛虹千尺掛湖西,猶是蘇公舊日堤。”然而蘇堤既在西湖之上,猶如玉帶飄臨西子腰間,以一點而輻射眾家,自身亦蔚然可觀,實為不可多得的精華所在。漫步蘇堤,不管天氣,無論時令,詩情畫意隨處皆是。前有寶塔,秋來可登高,後有集市,冬來可溫酒;側有芳華,春到盡踏青;長柳垂地,夏至便可逍遙遊。而無論日暮晨昏,青山綠水之間,盪不盡的是淡妝得宜,揮不去的是自然俏麗。如果一個人年輕時在煙花三月來到此處,逢一個雨又恰好在西湖,打一把油紙傘在蘇堤,想起來都風姿萬種。多年以後風雨歸來,彼此容顏已改,依然認得出的是被西湖收藏的當年情懷,只是恍然間有些隔膜,只有湖水默默的記憶。令人感慨的是一種轉身間的錯過,重來時便是旁觀者,又是風景中的一種了。這便是蘇堤的魅力。“蘇堤如帶三千尺”,長長綠滌連結的既是西湖大大小小的勝景,又是現實的繁華與歷史的幽靜,更是西湖的錦繡與遊人的情懷。千年才釀成的芬芳,不到湖邊便已把遊人熏倒,不小心想起的那句古詩或典故,已足以讓自己在湖中翻騰、沉浮,乃至淪陷。西湖本無語,清的是美景,淡的是人文,萬千景象不過是世人在此的心動裝點,經過歲月班駁而歷練出古醇的香甜,若沒有看破這一點,即使美如蘇堤,也不過是破舊石路,幾株殘柳;而唯有如丁香般飄過的身影,才讓夢清淡地漂於水面,唯有“一肚皮不合時宜”的相知,才讓蘇東坡不忘孤山上那一點翠影。
“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一些碎步,一縷清風。任枝條划過淺淺的鞋印,吹過身上的是舒爽的涼氣與不息的靈動。透過婆娑的蔬影,遙望一輪皎潔,山影幢,夜色空靈。月光流轉,帶影入湖,波光粼粼,暗香浮動,上下寒光,景同瓊島,直擬身入玉壺,透片澈在心。舉水酒一杯,念故友一聲,對影三人間,把酒問天,已不知今歹何年。只盼能冰心依舊,千里嬋娟,便不失這紅翻翠駢、碧水清光的良辰天。也無怪清代吳騫見此景,賦詩《西湖紀勝》有云:“忙忙水月漾湖天,人在蘇堤千頃邊,多少管窺夸見月,可知月在此間圓。”故稱“蘇堤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