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小上海

蘇北小上海

益林鎮隸屬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位於里下河平原,地處北緯33°線,氣候宜人,物富民豐。面積109.18平方公里,總人口9.47萬人。下轄:9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2011年GDP32.54億元,綜合財政收入2.37億元。益林鎮將圍繞“區域性新型小城市”的總體要求,全力打造實力益林、活力益林、魅力益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蘇北小上海
  • 外文名稱:yilin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鹽城市
  • 下轄地區:東溝 羅橋 鳳古 古河 馬家盪 
  • 電話區號:0515
  • 郵政區碼:224421
  • 地理位置:234國道邊
  • 面積:42.8平方公里
  • 人口:人口9.47萬人
  • 著名景點:馬家盪國家旅遊景區
  • 火車站:阜寧火車站
基本情況,下屬城鎮,榮譽名片,面積人口,

基本情況

中文名稱:
益林
面積:
109.18平方公里
行政區類別:
縣轄鎮
人口:
2009年,戶籍總人口9.47萬人
所屬地區:
江蘇省
方言:
下轄地區:
益東居委會、楊集社區等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政府駐地:
益東居委會
車牌代碼:
蘇J
電話區號:
0515(+86)
郵政區碼:
224421
地理位置:
長江三角洲地區,里下河地區
時間:
台北時間
歷史文化名鎮益林鎮始建於雍正九年(1731年),距今已有280多年歷史。益林鎮之名,可追溯自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避流寇之亂,江南蘇州等地百姓陸續來

下屬城鎮

今益林一帶開墾務農,史稱洪武趕散。當時有陶益林自蘇州流遷於本地當時為山陽縣),地以人名,稱望族焉。 益林鎮位於阜寧縣西南邊緣,西鄰淮安,東南接近鹽城,值射陽河大支流之末,交通極為方便。陶姓族人,占半數以上,乃有“益林的桃子吃不得”之諺。抗戰期間,畸形繁榮,戶口有三千餘戶,人丁二萬以上,較戰前增加二倍。陶世興四大油坊,當時能自力發電,蔚為罕事,其所產豆油豆餅,遠銷至南通、東台。本鎮當地,郵局、電報局,設定齊全,中國農民銀行設有辦事處,辦理存放款、抵押匯兌業務。工商所以繁榮,因素甚多,歷述如後:
一、地理環境適中:自本鎮向北,均為旱路,有大車路直通漣水、泗陽、宿遷,各該地南來貨物,到此即需乘船南下;本鎮向南,皆為水路,可通航數百擔之木船,抗戰前更有屬於大達、大生、大源、江泰四公司之小火輪益泰班通泰州,益邵班通揚州之邵伯,均以益林為起訖站。
二、上下行制度優良:南來商賈,盡投住下行,出售運來之五洋雜貨布匹;北來之商客,盡投宿上行,出售運來之雜糧豬只。上下行老闆,各為本身客戶,競爭劇烈,公平交易,互購有無,亦即進口、出口各自盡力為主顧打算,壁壘分明,絕無詐欺行為,僅收取合理佣金和食宿費用,使南北客極端信任,皆大歡喜。
三、貨物集散容易:商場有諺雲,出處不如聚處,言貨物集散之實際情況,益林鎮北來之貨物,有大豆、花生、高粱、毛豬、高粱酒、花生油,尤以毛豬為伙,到鎮以後,或直接以活豬轉運出口,或宰殺以後,以豬體加鹽,稱為幫豬出口。益林幫豬,最遠可銷至無錫、上海。宰殺成幫豬之內臟,稱為大五件子,無法出口,傾銷當地鎮鄉,最多銷至鹽城、興化縣屬,其價至賤,奈當時無制罐、冷藏等法,殊為可惜。南來貨物,有五洋(洋油、洋菸、洋糖、洋皂、洋火)、雜貨、南北乾果、海鮮、各種布匹,北來客爭相轉運,遠至漣水、泗陽、宿遷等地。就地加工者,除幫豬外,
益林鎮
其餘如黃豆榨油,高粱釀酒,故本鎮有大小油坊十餘家,槽枋七、八家,戰前並有洋油站兩家。
四、人民勤奮努力:從事工商業,除子承父業外,通行學徒制。男孩讀幾年私塾,即進入一家商店或商行學生意。當學徒時,生活規律嚴格,並可由老闆或帳房體罰;三年滿師後,繼續服務,能力優越者自立門戶。少年時之嚴格訓練,常終身受用無窮;待人接物處世,常至聲譽卓著,以之從事工商業,多能發達。 五、儘量安靖地方:自北伐、抗戰、劫匪,以及地方土匪,均曾影響市面繁榮,賴當地行店,自行組織,各行各業,均有同業公會,總其成者為益林鎮商會,無論兵匪,均賄以財物金錢,由大眾分攤,盡力維持地方安靖,工商繁榮。
綜合言之,益林鎮實為本縣西南鄉優良之水旱碼頭,鄰近鎮市,如東溝、鳳谷村,曾多次以各種手段爭取客商,然均勞而無功。
益林鎮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益林是三市五縣交界處十鄉鎮的區域中心,是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旅遊名鎮,交通便捷,商貿興盛,物富民豐。先後榮獲“歷史文化名鎮”、“江蘇百家名鎮”、“江蘇省文明鎮”、“全國小城鎮改革試點鎮”、“中國手工玻璃工藝品之都”、“中國特色經濟魅力鄉鎮”、“輕工紡織之都”等稱號。自明代以來,益林一直是蘇中鹽阜地區的戰略要地和商業重鎮,素有“蘇中小上海”美譽。抗日戰爭時期,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張愛萍、洪學智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在這裡戰鬥過。1948年的益林戰役載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到“十一五”末,益林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4億元,是2005年的4.1倍。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4億元,是2005年的5.3倍。實現財政收入1.78億元,是2005年的4.4倍,其中一般預算收入9033.63萬元,是2005年的5.5倍。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9276元,比2005年增加了4115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投資、技改投入分別是2005年的5.8倍和7.2倍。註冊外資實際到賬2047萬美元,是2005年的6.1倍。全鎮地勢平坦,河流縱橫,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水資源充沛。為“鹽城市綜合實力十強鎮”、“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江蘇省百家名鎮”、“鹽城市工業經濟十強鄉鎮”,“鹽城最強城市化鎮”。
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要求把益林當作縣域次中心城市來建設,近幾年,鎮黨委、政府堅定實施新型工業化、城市化互動戰略,以大招商、招大商來實現工業項目大突破,以大規劃、大建設、大創業來實現城市化大發展。經過幾年的努力,成效斐然:全鎮已形成紡織服裝、輕工包裝、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和手工玻璃工藝品一大特色產業,已有銀河麵粉、中恆紡織、蘇香食品等定報企業33家,2010工業銷售首次突破10億大關,財政收入達到6500萬元;集鎮現在形成建成區面積已達12平方公里,集鎮人口達6.4萬人,城鎮化率達82%,城鎮綠化率42%,均為全市鄉鎮最高。到去年底,全鎮GDP的比重發生顯著的變化,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63.9%,三大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6.76%,兩大經濟支撐益林經濟的90.66%.今年一季度,工業銷售和財政收入分別達到4.17億元和2524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0.12%和50.2%,均創歷史新高。
益林鎮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鎮,鹽城市十強鎮,並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創建文明鎮工作先進鎮的光榮稱號,江蘇省副省長(原鹽城市市委書記)張九漢來益林調研時強調“益林要按小城市去建設”,並在市委擴大會上作了進一步強調,鎮第十四次黨代會中進一步明確了益林鎮的城市性質為:把益林建設成為江蘇一流獨具特色生態型的新興工業商貿小城市.

榮譽名片

全國重點鎮
鹽城市綜合實力第九強鄉鎮
歷史文化名鎮
江蘇百家名鎮
江蘇省文明鎮
全國小城鎮改革試點鎮
中國手工玻璃工藝品之都
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江蘇省百家名鎮
鹽城市工業經濟十強鄉鎮[1]

面積人口

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2]顯示,該鎮鎮域面積42.8平方公里,總人口8萬人。下轄:9個居委會(倪東、王樓、益富、建新、大東、益北、益南、益西、益東);9個村委會(中石、裴伏、楚趙、大余、大有、管計、南窯、益新、桑樹)。
2009年11月,撤銷楊集鎮,將其原轄區域併入益林鎮
益林鎮
,實行鎮管村體制,鎮政府駐益東居委會。區劃調整後,益林鎮區域面積109.18平方千米,人口9.47萬人,轄14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