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墟鎮志

蘆墟鎮志

《蘆墟鎮志》是《蘆墟鎮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蘆墟鎮志
  • 作者:《蘆墟鎮志》編纂委員會
  • 語言:國語
  • 出版時間:2004年11月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介紹:本志記述了該鎮的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蘇州地方志 蘆墟鎮志
圖片
1950年蘆墟村名圩名圖
2000年蘆墟鎮區示意圖
2000年蘆墟交通示意圖
蘆墟文物古蹟分布示意圖
蘆墟鎮行政區劃示意圖2004年11月
2000年蘆墟鎮行政區示意圖
2000年蘆墟水系示意圖
1995年5月12日上午,江澤民總書記到蘆墟,視察永鼎集團。
1998年4月15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到蘆墟,考察永鼎集團和太浦河工程沖泥現場。
1994年6月1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溫家寶考察蘆墟鄉鎮工業。
1996年11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階平、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考察分湖農業示範區。
2003年10月19日,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江蘇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源潮視察蘆墟康力電梯集團。
2003年4月7日,中共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王珉視察蘆墟康力電梯集團。
建造中的蘆墟鎮政府大樓(效果圖)
汾湖物流中心
吳江市蘆墟國土資源所
吳江市蘆墟交警中隊
蘆墟鎮勞動和社會保障所
蘆墟鎮文化廣電服務中心
吳江市工商局蘆墟分局
吳江市公安局蘆墟分局
中國銀行蘆墟支行
中國農業銀行蘆墟支行
吳江農村商業銀行蘆墟支行
中國工商銀行蘆墟分理處
1路公車
2路公車
郵電大樓
蘆墟汽車站
客運計程車隊投入運營
太浦河新蘆墟大橋
1966~1996年的太浦河蘆墟大橋
繁忙的太浦河航道
新蘆墟大橋夜景
北窯港水利樞紐
吳江汾湖電力有限公司
11萬伏汾湖變電站
蘆墟供電所
日供15000噸級地面水廠
蘆墟水利管理服務站
如海超市
蘆墟江浙滬邊界貿易市場
鎮東農貿市場
北蘆商業街
蘆墟圖書館
蘆墟影劇院
1997年7月1日蘆墟鎮工會慶祝香港回歸
蘆墟鎮街道辦事處
蘆墟鎮敬老院
永鼎集團
通信電纜
管道帶狀光纜
永鼎集團光纖並帶機
永鼎集團光纜生產線
康力電梯總裝車間
江蘇康力電梯集團
精元電腦(江蘇)有限公司生產線
電子產品
蘇州同信彩色金屬板有限公司
民營企業的電腦繡花
江蘇秀明服裝有限公司產品
蘇州三龍領帶公司產品
吳江新生造船有限公司剛下水的2000噸級油料駁運船
蘆墟高效農業示範區
插秧比賽
分湖米
稻穀飄香
機械化收割
元盪水產養殖場
分湖蟹
藕塘
養鵝場
綠色食品元盪湖大閘蟹
吳江市蘆墟中學
蘆墟鎮中心國小
蘆墟鎮中心幼稚園
中共蘆墟鎮委黨校、蘆墟成教中心校
中學生早操
小學生民樂隊
蘆墟中心衛生院
蘆墟計畫生育服務所
蘆墟牙病防治所
蘆墟中心衛生院手術室
“蘆墟山歌”研討會
百萬字的《中國·蘆墟山歌集》
2003年11月28日,美國聖奧拉夫學院教授毛百樂考察蘆墟山歌
2004年6月12日,《中國·蘆墟山歌集》首發式
1988年8月21日,吳根生錢幣博物館在分湖公園舉行開館儀式
蘆墟鎮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
慶祝蘆墟、莘塔兩鎮合併文藝晚會
女子舞龍隊
分湖文學社刊物《蘆漪》
國畫家凌立如作品《雀與梅花共歲寒》
蘆墟少兒山歌館
古籍拾萃
金溪文學社書畫社創作座談會
金家壩小學生書法作品集
分湖公園
浦岸一角
楊文頭村農民公園
大渠盪文化公園
登雲橋(建於1797年)
登雲橋頂部定心石
嘉泰橋(始建於1201年)
嘉泰橋碑文(1488年)
泰生橋(建於1770年),俗名觀音橋
沈氏跨街樓臨河建築
沈氏跨街樓磚雕門樓
西柵跨街樓
古巷深深
許氏跨街樓及其淌水河埠
莘塔老街
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楊公祠舊貌
泗洲寺(始建於708年)前殿
城隍廟古戲台(白牆為原台口)
分湖灘釣月舫(1937年攝)
蘆墟高升台,清末製作的可拆裝流動舞台。圖為1986年製作的模型,是蘇州市戲曲文物。
木刻浮雕三國演義長坂坡的故事
秋水潭村古銀杏樹
葛鶴年烈士墓
陶氏節孝坊(1747年)
分湖公園覽勝亭:遠眺“十里風光”,俯瞰“胥灘古渡”。
三本分湖舊志
蘆墟鎮米業公所記碑
《湖隱外史》書頁
三國東吳赤烏五年九月(242年)吳郡餘杭邵氏墓磚
《分湖志》手抄稿(清)
太平天國“蘆墟關”卡票(1861年7月25日)。原件藏中國革命博物館。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捲地 理
第一章建置區劃
第一節區域位置
第二節歷代建置
第三節行政區劃
第四節鎮區 農村
附:蔬菜隊
第五節汾湖經濟技術開發區
第二章自然概貌
第一節土地
第二節水文 水系
第三節氣候
第四節自然災害
第三章物產資源
第一節植物
第二節動物
第三節物產資源的變化
附:明清時期蘆墟著名物產
第四章人口
第一節人口變化
第二節人口結構
第三節人口控制
第四節華僑和港、台同胞
第二卷鎮村建設
第一章建設規劃
第一節1982~1985年近期規劃
第二節1993年汾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環境規劃
第三節1995~2010年總體規劃
第二章路橋河道
第一節道路
第二節橋樑水閘
第三節河道 駁岸
第四節太浦河工程
第三章公用設施
第一節供水
第二節排水
第三節供電
第四章房屋建築
第一節公共建築
第二節居民住房
第三節農房建築
第四節建築隊伍
第五章環境保護
第一節環境污染
第二節污染治理
第三節環保監督和教育
第六章管理機構
第一節房產管理所
第二節城建辦公室
第三節土地管理所
第三卷工 業
第一章工業體制
第一節私營工業 手工業
第二節國營工業
第三節縣屬集體企業
第四節鄉鎮工業
第五節村(街)辦工業
第二章機械電纜業
第一節機械工業
第二節電線電纜業
第三節企業選介
第三章建材業 化學工業
第一節建材業
第二節化學工業
第三節企業選介
第四章紡織服裝業
第一節紡織業
第二節鞋帽服裝業
第三節企業選介
第五章糧油食品業
第一節糧油工業
第二節食品工業
第三節企業選介
第六章農具造船業
第一節農具製造業
第二節造船業
第三節企業選介
第七章外商投資企業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企業選介
第四卷農業
第一章生產關係變革
第一節封建土地制度
第二節土地改革
第三節農業合作化
附:蘆墟區農場
第四節人民公社
附:東太湖蘆墟農場
第二章農業管理
第一節生產管理
第二節勞動管理
第三節財務管理
第四節收益分配
第五節糧食分配
附:村級服務體系
第三章糧油作物
第一節水稻 三麥
第二節油菜
第三節防病治蟲
第四章其他作物
第一節林木 果樹
第二節蠶桑
第三節蔬菜 瓜類
第五章畜禽飼養
第一節家畜
第二節家禽
第三節蘆墟畜牧獸醫站
第六章漁業
第一節養殖
第二節捕撈
第三節水產養殖場
第七章農田水利
第一節修圩建閘
第二節農田灌溉
第三節防汛抗旱
第八章農機具和農活
第一節傳統農具農活
第二節農業機械
第五卷商業
第一章商業體制
第一節私營商業
第二節國營商業
第三節供銷社商業
第四節集體商業
第二章商品流通
第一節糧油購銷
第二節生產資料供應
第四節農副產品購銷
第三章飲食服務
第一節飲食業
第二節服務業
第四章對外貿易
第一節出口商品
第二節經營方式
第五章集市貿易
第一節農貿市場
第二節專業市場
第一節工商管理
第二節物價管理
第六卷財稅金融
第一章財政
第一節機構與體制
第二節財政收支
附:教育事業費附加
第二章稅務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農業稅收
第三節工商稅收
第三章金融 保險
第一節金融機構
第二節金融業務
第三節民間借貸
第四節保險
第五節貨幣
附:自製代價輔幣
第七卷交通郵電
第一章交通
第一節航道 公路
第二節水上運輸
第三節陸路運輸
第四節水陸運輸機構
第五節裝卸搬運
第六節交通管理機構
第二章郵電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郵政
第三節電信
第八卷政黨社團
第一章中國共產黨
第一節黨的地下組織
第二節區黨委、鎮(公社、鄉)黨委
第三節組織建設
第四節黨員代表大會
第二章國民黨 三青團
第一節中國國民黨
第二節中國三民主義青年團
附:汪偽國民黨
第三章社會團體
第一節工人團體
第二節農民團體
第三節青少年團體
第四節婦女團體
第五節工商團體
第六節文教團體
第七節其他團體
第九卷政務
第一章解放前的政務
第一節宋元明清朝
第二節民國時期
附:汪偽政權
第二章解放後的政務
第一節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政協小組
第三節行政機構
第四節農工商總公司
第五節政事紀要
第三章政法
第一節治安機構
第二節治安管理
第三節消防管理
第四節戶政管理
第五節司法
第六節民政
第十卷文化科技
第一章文化機構
第一節文化站
第三節圖書館(室)
第四節書場 影劇院
第五節公園
第二章文學藝術
第一節文學
第二節書畫
第三節蘆墟山歌
附:蘆墟山歌《五姑娘》(單行本)選段
第四節文娛
第三章報刊 著作
第一節報刊
第二節著作選目
第四章科技
第一節工業科技
第二節農業科技
第三節其他科技
第十一卷衛生體育
第一章衛生
第一節古代中醫
第二節醫療機構
附:民間行醫
第三節醫療保健制度
第四節防疫保健
第五節血吸蟲病防治
第六節公共衛生
第七節創建省衛生鎮、衛生村
第二章體育
第一節體育設施
第二節民眾體育
第三節學校體育
第十二卷教育
第一章舊式教育
第一節義學 社學 書院
第二節私塾
第二章國小和幼兒教育
第一節清末、民國時期的學校
第二節解放後國小事業的發展
第三節解放後國小校的分布和管理
第四節蘆墟鎮中心國小校
第五節其他國小校簡介
第六節幼兒教育
第三章中等教育
第一節普通中學教育
第二節蘆墟中學
第三節蘆墟第二中學
第四節農業中學和民辦中學
第四章成人教育
第一節農村業餘教育
第二節蘆墟鎮職工業餘學校
第三節蘆墟鎮成人教育中心校
第五章教師和經費
第一節教師資質
第二節工資福利
第三節民辦教師
第四節教育經費
第十三卷文物古蹟
第一章村墅 勝跡
第一節伍子灘
第二節北蘆墟
第三節陳思村
第四節來秀里
第五節分湖八景
第六節中共地下黨舊址
第二章古橋
第一節宋代嘉泰橋
第二節來秀橋 泗通橋
第三節明代永安等四橋
第四節清代登雲等四橋
第三章古建築
第一節泗洲寺
第二節楊公祠
第三節庵廟
第四節宅院 跨街樓
第四章古墓 石牌坊
第一節三國邵氏墓
第二節西晉張翰墓
第三節明初朱氏墓
第四節陸瓚、陸耀墓
第五節陶氏節孝坊
第五章傳世文物
第一節錢幣博物館
第二節三株古銀杏
第三節太平天國“蘆墟關”卡票
第四節古籍《東醫寶鑑》
第五節高升台及其模型
附:蘆墟已知碑刻概況表
第十四卷軍 事
第一章兵防
第一節南宋至清末的兵防
第二節民國時期駐軍和地方武裝
第三節解放軍
第二章兵役
第一節清朝及其之前的兵役
第二節民國時期的兵役
第三節解放後的兵役
第三章民兵
第一節領導機構
第二節民兵組織
第三節民兵的訓練和活動
第四章兵事
第一節明末清初的戰亂
第二節太平軍在蘆墟
第三節民國時期的兵事
第四節解放軍分湖剿匪
第五章抗日戰爭
第一節八年抗戰紀事
第二節日軍罪行錄
第十五卷人物
第一章歷史人物
第一節人物傳
張翰
顧亨
陸行直
王原傑
王思忠
袁顥
徐珵
湯滌
顧昺
屠寬
袁黃
紫柏
顧大典
徐有功
洪祖烈
袁儼
徐士英
吳易
周瑞
李枝芳
楊廷樞
趙鳶立
陳元佐
徐綬
沈剛中
陸燿
孫銀槎
郭麐
袁嵩齡
沈昌眉
沈昌直
許半龍
夏蘊文
陸明桓
陸阿妹
夏崇本
陳孟豪
魯思
第二節人物錄
陸龜蒙
陸大猷
錢重鼎
顧遜
楊維楨
拜柱
胡廷莊
迮原霖
陶振
淨瑄
朱嶔
顧原本
沈德中
趙寬
陳堯恩
迮霖
顧慶恩
葉紹袁
朱永祚
袁世履 徐弘基
土國寶
陳子龍
迮紹原
張采
徐枋
趙進美
費元謙
方文
王崇簡
宋琬
王熙
朱璜
顧御
葉燮
潘耒
龔志音
魏坤
孫炌
陳鑛
德亮
陳桂
吳中黃
陳鑒
陳敬
陸瓚
迮雲龍
迮尚志
馬(耗)
沈芳
沈栻
郁文
陳煥
袁璉
吳之湄
夏應龍
迮朗
鐘清源
郭鳳
潘眉
迮鶴壽
許照
柳樹芳
陳希恕
郭岱
黃岡
吳家騏
吳家驥
朱庭照
朱容照
朱萼增
顧坎
凌淦
陸歐安
劉乙齋
田岫山、陳耀宗
王根
第三節革命烈士
附:葛鶴年烈士生平
第二章當代人物
第一節先進模範
第二節部分知名人士
馬應棣
馬勤
方俊
王叔文
王泰哲
朱士聲
吳為真
吳興國
張文根
張明觀
沈文倬
沈丕安
沈四海
沈立人
沈怡文
沈倩文
沈培德
沈梅榮
鄒志良
陸潤之
陳聆群
陳景天
陳魁文
周明善
柳義南
柳立新
胡國華
倪文俊
倪永根
倪華琪
凌立如
夏復春
徐駿
徐瑞
徐堅如
徐松德
徐娟英
袁令劬
袁明敏
錢志泓
錢志屏
錢國耀
顧泠沅
顧善斌
屠菊根
章偉芳
黃淑華
葛德宏
潘坤賢
潘琴龍
戴啟勛
第十六卷社會
第一章人民生活
第一節農民生活
第二節居民生活
第二章風俗習慣
第一節時令節日
第二節生活習俗
第三節禮儀習俗
第四節廟會
第五節其他習俗
第六節惡習陋俗
第三章宗教
第一節佛教
第二節道教
第三節天主教
第四節基督教
第五節其他
第四章語言
第一節方言辭彙
第二節俗語
第三節農諺
第四節歇後語
第五章姓氏宗族
第一節姓氏
第二節宗族和家譜
第十七卷叢錄
第一章分湖三本舊志的特色
第一節堪稱“民史”的《湖隱外史》
第二節史料翔實的《分湖志》
第三節人物眾多的《分湖小識》
第二章詩文選錄
第一節詩詞 對聯
第二節兩篇《游分湖記》
第三節雜記
第三章蘆墟鎮群英譜
編纂機構、人員和審定單位
編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