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春珍米,湖北省蘄春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蘄春珍米米粒晶瑩透亮,光澤度好;粒型瘦長;米飯味清香爽口,口感細膩,軟而不粘,富有彈性。 理化指標:長寬比≥3.0,堊白度≤3.0%,品嘗評分值≥80,膠稠度≥60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7%至22%,蛋白質含量7.4至7.8。
2009年1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蘄春珍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蘄春珍米
- 外文名:Qichun rare rice
- 產地名稱:湖北省蘄春縣
- 品質特點:晶瑩透亮,光澤度好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09年第104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09年11月16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蘄春珍米米粒晶瑩透亮,光澤度好;粒型瘦長;米飯味清香爽口,口感細膩,軟而不粘,富有彈性。理化指標:長寬比≥3.0,堊白度≤3.0%,品嘗評分值≥80,膠稠度≥60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7%至22%,蛋白質含量7.4至7.8。
產地環境
蘄春珍米產自湖北省蘄春縣,蘄春縣地形狹長,形如船帆,地勢北高南低,地貌複雜。北部為山區,中部為丘陵地帶,南部為平畈圍區。境內最高點為青石鎮境內的雲丹山主峰,海拔1244.1米;最低點為八里湖農場境內的龍鳳寺閘,海拔12米。蘄春屬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歷年平均無霜期249.1天,降水量1341.7毫米,日照時數2025.8小時,氣溫16.8度,適宜種植蘄春珍米。
歷史淵源
明朝,《本草綱目》記載:珍米溫中益氣,養胃和脾,常食之可以健身。
2002年,蘄春縣縣委、縣政府請袁隆平對蘄春珍稻進行了成功改良,解決了珍稻優質不高產的問題,並在蘄春建立起湖北省第一個國家優質雜交稻新成果展示基地。
2003年,蘄春珍稻農業標準化示範區被湖北省質監局批准為首批農業標準化示範區之一。
生產情況
2009年,蘄春縣有9個鄉鎮、170個行政村60000多農戶參與珍稻農業標準化示範,實現總產量7500萬千克。
截至2012年底,蘄春縣蘄春珍米示範區面積達15萬畝,總產量7500萬千克,全縣現有28家大米生產加工企業,產量達4875萬千克,產品遠銷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
產品榮譽
2009年1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蘄春珍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晚秈類型地方品種民科粘。
(二)立地條件
土壤為瀦育型水稻土亞類,耕層厚度≥25厘米,土壤pH值為5.5至7.0,土壤有機質含量≥1.6%。
(三)栽培管理
育秧:秧田耕整前每公頃底施25%水稻專用複合肥450千克至600千克。6月中旬前,每公頃秧田播種150千克至180千克,將秧齡控制在30至35天。
移栽:在7月20日以前移栽完畢,實行寬行窄株移栽,每公頃栽植30至33萬穴,穴植4至5苗。
水肥管理:秧苗移栽時要做到淺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櫱;曬田復水後,採取淺水勤灌;灌漿期至成熟期,保持淺水間隙灌溉,乾乾濕濕灌漿,收穫前5天斷水。大田耕整時每公頃底施25%水稻專用複合肥50千克,移栽5至7天,每公頃追施尿素75千克至100千克。
收穫:10月中下旬水稻完熟後及時收穫,自然晾曬,水分含量≤14.5%。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加工技術流程
進料→初清→去石→磁選→礱穀→谷糙分離→碾米→拋光→色選→白米分級→定量→檢驗→包裝→入庫
專用標誌使用
蘄春珍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蘄春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蘄春珍米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