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山茱萸角斑病

藥用植物山茱萸角斑病:該病系新病害,河南、安徽等省發病較重。主要為害葉片和果實。葉片染病初發病時葉面現不規則紫紅色小斑,邊緣不明顯。發病中期葉面形成棕紅色角斑,邊緣趨於明顯,葉背面症狀不明顯。進入發病後期病斑呈褐色角斑,葉背面也出現相同的角斑,病斑組織枯死。濕度大時,病部背面出現絨狀黑色小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葉尖、葉緣也常發病,後期病斑融合成片,葉片乾枯而死。果實染病果實上產生鏽褐色小圓點,大小約1mm,病斑多時融合成片,致果頂部出現銹褐色,一般只侵害果皮不深入果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藥用植物山茱萸角斑病
  • 主要為害:葉片和果實
  • 病因原理:Ramularia sp.
  • 類別:植物病
病因原理,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病因原理

Ramularia sp.稱一種柱隔胞,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淺褐色,生在球狀子座上,2—32根從氣孔伸出,個別呈曲膝狀,具隔膜3—6個。分生孢子柱形,無色,一端鈍,另一端稍狀,多為2個細胞,分隔處稍縊縮,個別單細胞或3個細胞。
藥用植物山茱萸角斑病

發病條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座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一般在5月上旬出現第一批病斑,近地面葉片先發病,逐漸向上擴展,歷時約30天。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或昆蟲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從5月發病一直持續到10月底,一般7月份進入發病高峰期。該病發生遲早與每年4月中、下旬溫濕度關係密切,日均溫高於15C,相對濕度達到80%,則發病早,4月底即出現病斑。此間若氣溫低於15C,相對濕度小於70%則發病晚,5月上旬才出現病斑。及時修剪、施肥,樹勢健壯則發病輕,管理粗放,樹勢生長弱發病重。河南調查品種抗病性有差異。石滾棗、珍珠紅等大型果品種較抗病,而小米棗、馬牙棗等中小型果品種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的大型果品種。(2)加強管理,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提高抗病力。(3)藥劑防治方法參見山茱萸炭疽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