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學(第7版)

藥用植物學(第7版)

《藥用植物學(第7版)》是由黃寶康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十三五”規劃教材和全國高等學校藥學專業本科第八輪規劃教材,適用於藥學類專業學生參考使用。

該教材共十二章,主要介紹了藥用植物及藥用植物學相關的知識,包括藥用植物學的內涵與任務、定位及學習方法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藥用植物學(第7版)
  • 作者:黃寶康(主編)、劉忠、王旭紅、李濤(副主編)
  • 類別: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十三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藥學專業本科第八輪規劃教材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3月1日
  • 頁數:288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17218740
  • 版面字數:468千字
  • CIP核字號:2016004793 
成書過程,修訂情況,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課程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情況

該教材為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十三五”規劃教材和全國高等學校藥學專業本科第八輪規劃教材,是在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的組織下,根據藥學專業培養目標,堅持“三基”“五性”“三特定”以及繼承發揚的編寫原則和思想,參考歷版《藥用植物學》教材及中國國內外藥用植物學研究進展而編寫的。
該版教材的修訂編寫由主編和副主編共同負責擬定寫作提綱,全體編委集體討論、分工修訂編寫,交叉審稿,最後由主編統稿定稿。具體章節分工是:緒論、被子植物門其他藥用植物簡表及附錄彩圖為第二軍醫大學黃寶康教授編寫;第一章為第二軍醫大學張磊副教授編寫;第二章為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李濤副教授編寫;第三章第一至三節為廣東藥科大學李明教授編寫;第三章第四至六節為江西中醫藥大學葛菲教授編寫;第四章由新疆醫科大學帕麗達·阿不力孜教授、泰山醫學院孫立彥副教授共同編寫;第五至七章為山東大學藥學院溫學森教授編寫;第八、九章為山西醫科大學白雲娥副教授編寫;第十章以後為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魏道智教授編寫。
該版教材對於前版《藥用植物學(第6版)》教材內容進行了一定的修訂和補充。具體修改內容如下:
  1. 統一了植物分類部分各章的編寫體例,突出了該部分內容的系統性和認知規律的有機聯繫,將原來分散在不同章節的有關分類與命名的內容合併到第四章。
  2. 在被子植物門類後增加了其他部分重要藥用植物的簡表。原附錄一被子植物門分科檢索表放到該書的配套教材中。
  3. 對於第6版教材中的“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經與《生藥學》教材編寫組協商,全部劃歸到《生藥學》教材中;對藥用植物的學名根據《中國植物志》或《Floraofchina》進行了修訂,異名不再保留。
  4. 根據2015年版《中國藥典》(一部)對部分內容進行了新修訂。對被子植物科的數量介紹精簡至67個科,紫金牛科、香蒲科、澤瀉科等不再單獨介紹,部分較重要的藥用植物以簡表的形式介紹。
  5. 補充或更新重要藥用植物彩色照片150幅,書後附彩圖總數增至180幅。
  6. 為避免植物中文名和生藥中文名的“同名異物”現象,該版《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對28種植物中文名仍沿用第6版修訂的名稱。
  7. 對易誤讀的植物名生癖字後加注了拼音。

出版工作

2016年3月,《藥用植物學(第7版)》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藥用植物學(第7版)》出版人員
責任編輯
董瑋、陳偉
封面設計
大溪方圓-李蹊
策劃編輯
陳偉
版式設計
單斯

內容簡介

該教材共十一章,緒論主要說明了藥用植物學的內涵與任務、中國藥用植物學的發展與學科定位以及藥用植物學的學習方法;第一章主要講述了植物細胞的形態和基本結構、分裂、生長和分化;第二章介紹了植物組織的不同種類;第三章介紹了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莖、葉、花、果實與種子。第四章主要讓大家了解植物的分類與命名;第五章之後則介紹了不同植物的類別與結構,包括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門苔蘚植物門蕨類植物門裸子植物門被子植物門

教材目錄

緒論
一、藥用植物學的內涵與任務
二、我國藥用植物學的發展與學科定位
三、藥用植物學的學習方法
第一章 植物的細胞
第一節 植物細胞的形態和基本結構
一、原生質體
二、細胞後含物
三、細胞壁
第二節 植物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
一、植物細胞的分裂
二、植物細胞的生長與分化
第二章 植物的組織
第一節 植物組織的種類
一、分生組織
二、基本組織
三、保護組織
四、分泌組織
五、機械組織
六、輸導組織
第二節 維管束及其類型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節 根
一、正常根的形態和類型
二、變態根的類型
三、根的顯微構造
四、根的生理功能
第二節 莖
一、正常莖的形態
二、莖的類型
三、變態莖的類型
四、莖的顯微構造
五、莖的生理功能
第三節 葉
一、葉的組成
二、葉的各部形態
三、單葉與複葉
四、葉序
五、葉的變態
六、葉的顯微構造
七、葉的生理功能
第四節 花
一、花的組成與形態
二、花的類型
三、花程式與花圖式
四、花序
五、花粉粒的發育、形態結構及分類學意義
六、花的生理功能
第五節 果實
一、果實的形成
二、果實的構造
三、果實的類型
四、果實的生理功能
第六節 種子
一、種子的形態結構
二、種子的類型
三、種子的組織構造
四、種子的萌發與休眠
第四章 植物的分類與命名
第一節 植物分類概述
一、植物分類學的意義
二、植物分類簡史
三、植物分類的等級
四、植物分類的一般原則
五、被子植物的主要分類系統
第二節 植物的命名
一、學名的組成
二、種以下等級的命名
第三節 植物分類檢索表
一、定距式檢索表
二、平行式檢索表
三、連續平行式檢索表
第四節 植物分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形態分類學
二、微形態分類學
三、實驗分類學
四、細胞分類學
五、數值分類學
六、化學分類方法
七、分子系統學
第五章 藻類植物
第一節 藻類植物概述
第二節 藻類植物的分類及常見藥用植物
一、藍藻門
二、綠藻門
三、紅藻門
四、褐藻門
第六章 菌類植物
第一節 菌類植物概述
第二節 真菌門植物的分類及常見藥用植物
一、子囊菌亞門
二、擔子菌亞門
第七章 地衣植物門
第一節 地衣植物概述
第二節 地衣的分類及常見藥用植物
第八章 苔蘚植物門
第一節 苔蘚植物概述
第二節 苔蘚植物的分類及常見藥用植物
一、苔綱
二、蘚綱
第九章 蕨類植物門
第一節 蕨類植物概述
一、蕨類植物的孢子體
二、蕨類植物的配子體
三、蕨類植物的生活史
四、蕨類植物的化學成分
第二節 蕨類植物的分類及常見藥用植物
1.石杉科
2.石松科
3.卷柏科
4.木賊科
5.紫萁科
6.海金沙科
7.蚌殼蕨科
8.鱗毛蕨科
9.水龍骨科
10.槲蕨科
第十章 裸子植物門
第一節 裸子植物概述
第二節 裸子植物的分類與常見藥用植物
1.蘇鐵科
2.銀杏科
3.松科
4.柏科
5.三尖杉科(粗榧科)
6.紅豆杉科(紫杉科)
7.麻黃科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門
第一節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被子植物的分類及重要藥用植物
一、雙子葉植物綱
(一)原始花被亞綱
1.三白草科
2.胡椒科
3.金粟蘭科
4.桑科
5.桑寄生科
6.馬兜鈴科
7.蓼科
8.莧科
9.石竹科
10.睡蓮科
11.毛茛科
12.小檗科
13.防己科
14.木蘭科
15.樟科
16.罌粟科
17.十字花科
18.景天科
19.虎耳草科
20.杜仲科
21.薔薇科
22.豆科
23.芸香科
24.楝科
25.大戟科
26.漆樹科
27.冬青科
28.衛矛科
29.鼠李科
30.錦葵科
31.瑞香科
32.桃金孃科
33.五加科
34.傘形科
35.山茱萸科
(二)後生花被亞綱
36.杜鵑花科
37.報春花科
38.木犀科
39.馬錢科
40.龍膽科
41.夾竹桃科
42.蘿蘼科
43.旋花科
44.紫草科
45.馬鞭草科
46.唇形科
47.茄科
48.玄參科
49.爵床科
50.車前科
51.茜草科
52.忍冬科
53.敗醬科
54.葫蘆科
55.桔梗科
56.菊科
二、單子葉植物綱
57.禾本科
58.莎草科
59.棕櫚科
60.天南星科
61.百部科
62.百合科
63.石蒜科
64.薯蕷科
65.鳶尾科
66.姜科
67.蘭科
主要參考文獻
藥用植物拉丁學名索引
重要藥用植物彩色照片

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
《藥用植物學(第7版)》為慕課課程“藥用植物學”的配套教材。
課程名稱
建設院校
授課教師
授課平台
王旭紅

教材特色

該教材在章節後設知識拓展欄目,以拓寬學生知識面或提供進一步的閱讀材料。該教材的修訂編寫圍繞中國高等學校藥學類專業本科教育和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突出藥學類專業特色,對接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按照原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及行業用人要求,在繼承和鞏固教材建設工作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繼承創新”“醫教協同”“教考融合”“理實結合”“紙數同步”的編寫原則,使得該教材更加契合藥學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需求,更加適應高等學校本科藥學類人才的培養模式,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教材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作者簡介

黃寶康,第二軍醫大學藥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藥用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及中藥品質評價研究工作。
劉忠,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藥次生代謝途徑及其分子調控機制的研究、中藥合成生物學研究、中藥毒性物質基礎、毒理機制與中藥品質改良的研究。
王旭紅,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院中藥資源系副主任教學型特聘教授。
李濤,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天然藥物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天然藥物(中藥、民族藥)活性成分與品質評價、中藥質量標準與新藥研究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