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是2014年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藥用植物·栽培技術
- 作者:章承林,胡孔峰
- 出版時間:2014年
- 出版社: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 ISBN: 9787565511066
《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是2014年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藥用植物栽培技術》的作者是章承林、胡孔峰,是2014年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全書分為課程導入、5個項目(藥用植物栽培的基礎理論、藥用植 物繁殖、藥用植物田間管理、藥用植物採收加工與貯藏、主要藥用植物栽培技術)和...
《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是2006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編寫的國家高職高專統一規劃教材。本教材緊緊圍繞新時期我國高職高專教學需要,為培養既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套用性人才編寫。本書共分總論、各論、實訓、附錄四個部分。總論為藥用植物...
《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是2021年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教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及《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徵求意見稿)為指導,從生產實際角度構建教材內容體系,以藥用植物栽培過程為主線,以藥用植物栽培生產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標準操作規程為依據,廣泛吸納行業**科研成果、...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向陽、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地塊。播種前,深翻25-30厘米,畝施堆肥或廄肥2000千克,翻入土中,耙細整平,平地做1.3米寬的高畦或平畦,坡地可不開畦。四周開好排水溝,以利排水。播種定苗 種子繁殖方法有直播和育苗移栽。生產上多用直播,由於育苗移栽生長不良,且費工多,一般...
《藥用植物栽培技術(第2版,高職中藥)》是2014年8月1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麗艷。內容簡介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推動中醫藥高職高專教育的發展,培養中醫藥類高級技能型人才,在總結汲取前兩版教材成功經驗的...
栽培技術 細辛喜冷涼氣候和陰濕環境,多生於林下蔭濕處山溝腐殖質厚的濕潤土壤中,喜土質疏鬆、肥沃的壤土或砂質壤土。在無遮陰、乾燥、黏重的土壤和低洼積水的地塊不宜種植細辛。該植物耐寒怕高溫,畏強光,在遮陰條件下生長良好,氣溫高於35℃時,葉片枯萎。細辛花期5月,果期6月,地下部根莖於9月後形成越冬芽...
《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是2009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志、董曉濤。內容簡介 《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是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農林牧漁系列之一。教材的編寫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適應高職教育培養人才標準的要求,在體例上打破了以往教材編寫的形式,總體上分為“基礎篇、栽培技術篇、技能訓練篇...
育植技術 以種子繁殖為主,也可根莖繁殖。選地整地 選地 甘草根系發達,入土深,喜光、抗旱、抗鹽鹼、怕積水,適合在沙地、草原、荒漠和半荒漠的環境中生長。因此,栽培甘草應該選擇在地下水位較低,排水良好,土壤微鹼性,土層深厚和灌溉便利的沙質壤土中比較好。前作不能是豆科作物,其他植物均可,以新開地或...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濕潤、陰蔽、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土壤疏鬆、澆灌方便的地塊種植,忌連作。前茬種植黃精和育苗的地塊不能作為育苗田。在選好的地塊上翻耕25-30厘米,整平耙細;開排水溝,溝寬30厘米;做寬1.5米、深20厘米的高畦,畦面整平、壓實。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000千克或商品有機肥50千克、...
分根繁殖:即挖取洞未萌發的3年生黃芩根莖,切取主根留供藥用,然後根據根莖生長的自然形狀分切成若干塊,每塊有芽眼2-3個即可栽種。分根繁殖雖然生長快,但繁殖係數太低,生產中很少採用。栽培技術 間苗定苗 採取種子直播時,當幼苗長到4厘米高時要間去過密和瘦弱的小苗,按株距10厘米定苗。育苗地不必間苗。中耕...
《名貴藥用植物規範化高效栽培技術》是2009年5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英平。本書內容包括人參、西洋參、黃芪、遠志、淫羊藿、黨參、當歸、龍膽、細辛、平貝母十種珍貴藥用植物的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內容簡介 《名貴藥用植物規範化高效栽培技術》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王英平研究員主編,介紹了環境條件、...
《蒙東地區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是2020年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賈俊英,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北方常見藥用植物的栽培技術,幫助廣大生產者掌握藥材種植新技術,提高種植水平,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內容簡介 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成為當代健康中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培養既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又...
報春花科 50.點地梅 藍雪科 51.二色補血草 龍膽科 52.秦艽 53.三花龍膽 54.蕃菜 旋花科 55.裂葉牽牛 56.圓葉牽牛 57.蔦蘿 唇形科 58.藿香 59.益母草 60.薄荷 61.留蘭香 62.紫蘇 ……第三章 草本藥用植物栽培技術 第一節 單作 第二節 藥糧間作 第三節 藥林間作 第四節 藥果間作 主要參考文獻 ...
藥用價值 石斛味甘,微寒,歸胃、肺、腎經,可生津益胃,養陰清熱。主治熱病傷津,煩渴,陰虛胃痛,病後虛熱,陰傷目暗等症狀。經濟價值 市場上,每年有大量的石斛生藥材在東南亞一帶及韓國、日本等地出售,具有一定經濟價值。一些地方還依託人工栽培技術創立了石斛產業園,幫助農戶創業增收,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觀賞價值...
本書共分十章,系統介紹了規範中藥材生產栽培的意義與要求、藥用植物生長發育與環境條件的關係、藥用植物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及其防治、藥材的採收、初加工、貯藏和綜合利用及藥用植物優質高效栽培的目標和技術要求,同時重點介紹了人參、三七等84種常用藥用植物的栽培技術,內容包括選地與整地、繁殖方法、田間管理...
《甘肅中藏藥用植物規範化栽培技術》分別介紹了每種中藏藥材的植物形態、生長習性、適種範圍、規範化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和採收、初加工等基本知識和生產技術,並按照藥用部位分類,包括根莖類、皮類、花葉類、果實類、種子類、全草類等6大類131種中藏藥材。內容翔實,技術規範,科學性強。前言 第一章 中藏藥用...
該專業注重培養具備中草藥基本理論,中草藥植物引種馴化、栽培、加工、成分分析與質量評價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從事中草藥植物引種栽培、育種,中草藥銷售與管理,技術開發推廣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專業代碼 510110 專業名稱 中草藥栽培技術 基本修業年限 三年 主幹課程 植物生產環境、中草藥栽培、中草藥...
本書從選擇藥材種類、把握種植時期、購買種子種苗、掌握生產原則、把握種植加工技術、廣辟銷售渠道和走產、加、研、銷一體化道路七個方面,論述了種植中藥材實現高效增收的重要途徑。中藥來自於中藥材,又多數來自於藥用植物。安全、有效、穩定、可控的中藥,來自於優質的中藥材,又多數來自於科學的、規範的栽培與加工。
《南方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是2001年廣東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徐鴻華。內容簡介 “丁香為桃金孃科常綠喬木,高10~15米。樹皮灰白而光滑,葉對生,葉片革質,卵狀長橢圓形,全緣,密布油腺點。葉柄明顯,葉芽頂尖,紅色或粉紅色;花3朵一組,圓錐花序,花瓣4片,白色而現微紫色,花萼呈簡狀,頂端4裂,...
《中草藥栽培技術》:遼寧省農民技術員培養工程教材。簡介 《中草藥栽培技術》為適應遼寧省農民技術員培養工程中草藥栽培專業教學需要而編寫。中藥產業是我國在世界上最具有特色和優勢的產業領域之一,隨著我國中藥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近十年來,我國中藥產業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工種植藥材達到200餘種,已建立了...
育植技術 七葉一枝花以種子種植為主,亦可用根莖種植。七葉一枝花對大氣候和土壤類別的要求不嚴,但力求有生長發育的特殊小氣候,選地最為重要。選擇日照較短的背蔭緩坡地或平地和質地疏鬆,保水性、透水性都比較強的夜潮地、灰泡土、腐殖土地種植最為理想。重樓根系不深,整地後,理成120-150厘米寬的墒,每畝...
《藥用植物實用種植技術》作者宋廷傑,由金盾出版社出版 內容介紹 本書由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編著。內容包括:我國豐富的中藥資源及藥用植物的栽培歷史;藥用植物種與環境條件的關係、種植特點、引種馴化及病蟲害防治;產地加工與質量控制的關係,並提出了為適應21世紀中藥現代化的“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AP)”的新...
《藥用植物栽培技術實訓》是2006年9月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春秋。編輯推薦 藥用植物栽培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學好基本理論,掌握藥用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及栽培技術的前提下,要特別加強實踐技能的訓練,讓學生直接參與藥用植物生產的全過程,掌握生產管理技能,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吃苦...
3 種植技術 3.1 種苗製備 石仙桃的種苗可以通過組培、根狀莖分支等方式繁育。3.1.1 組培苗 利用石仙桃的種子、根狀莖上的芽等部位作為外植體, 以MS作為基本培養基, 可以在短時間內生產大量的種苗, 滿足生產對種苗的需求, 是解決種苗短缺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組培需要一定的技術, 且成本較高, 難以在普通的藥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