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術語,指靜脈輸液過程中,腐蝕性藥液進入靜脈管腔以外的周圍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藥物外滲
- 類別:醫學術語
- 輕者症狀:局部組織出現紅腫,疼痛現象
- 嚴重者症狀:皮膚組織壞死,神經肌肉關節受損
含義,預防藥物外滲方式,擇取合適血管,提升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提升其預防意識,加強巡視力度,
含義
藥物外滲是靜滴後常見不良反應,輕者會導致局部組織出現紅腫,疼痛現象,嚴重者的局部皮膚組織壞死,甚至出神經肌肉關節受損,引起組織功能障礙。
預防藥物外滲方式
擇取合適血管
同一條血管不得反覆穿刺,不宜在同一位置長期滴注,如果患者的靜脈滴注時間在12h以上,即便整個滴液過程無異常發生,局部無外滲,護士也應為患者更換輸注位置。如果對患者創建了2條靜脈通道,則每相隔3~4h就應更換點滴一次。在進行靜脈輸液之前,應當使用濃度為0.9%的NS溶液沖洗管道,確認穿刺成功以後,對患者輸注高危藥物。
提升護理人員的責任心
掌握藥物外滲的預防和處理方式,基本功一定要紮實,在原有基礎上提升靜脈穿刺的成功率,以達到一針見血的水平,在穿刺的過程中,要避開重要關節位置,等到穿刺成功之後,固定好針頭。對患者實施保護性約束,如有家屬陪伴,教會家屬正確照料患者的方式。
提升其預防意識
在進行輸液之前,告知患者發生藥物外滲之後可能出現後果。在輸液之後,護士應主動告知患者輸液之後的注意事項,不能隨意移動輸液肢體,如果患者在輸液過程中,出現灼燒感,疼痛等現象時,應在第一時間報告。
加強巡視力度
如果護理人員在此過程中發現危重患者存在藥物外滲現象,應當在第一時間更換注射位置,在輸注化療藥物或者其他容易引起組織壞死藥物時,應仔細觀察注射部位,做好床頭交接班工作。選擇合適給藥途徑。甘露醇,多巴胺類藥物的滲透壓較高,按實施經外周小靜脈輸入風險大,因此儘可能的採用PICC置管或深靜脈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