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本草》是明代薛己撰寫的一部本草類中醫著作,約成書於明正德十五年(1520)。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藥性本草
- 作者:薛己
- 創作年代:明代
- 卷數:二卷
- 創作時間:1520年
《藥性本草》是明代薛己撰寫的一部本草類中醫著作,約成書於明正德十五年(1520)。
《藥性本草》是明代薛己撰寫的一部本草類中醫著作,約成書於明正德十五年(1520)。內容簡介為《本草約言》之卷一、卷二部分。收藥二百八十七種,分草、木、果、菜、米谷、金石、人、禽獸、蟲魚九部。各藥不分項目,先列味、氣、陰陽...
《(本草藥性)國藥字典》是近代陳景岐編寫的一部綜合性中醫著作,成書於1930年。內容簡介 共載藥物近千種,附錄藥物六百餘種。每一藥品按其性味、功用、產地、形態、禁忌、用法、製法、雜項、附錄等,分別論述。另載有藥名、別名之目錄,便於檢索。版本信息 現存1930年、1939年上海中西書局鉛印本,1935年、1940...
《本草衍義》,原名《本草廣義》,北宋寇宗奭撰,刊於公元1116年(宋政和六年)。為藥論性本草,共20卷。卷一至卷三為序例,論述本草起源、五味五氣、攝養之道、治病八要、藥物劑量、炮炙諸法、州土所宜、蓄藥用藥之法,以及單味藥運用的若干典型醫案等。卷四至卷二十為502種藥物的各論(《嘉佑本草》467...
《(新刻)太乙仙制本草藥性大全》是明代王文潔撰著的一部本草類中醫著作,約成書於明萬曆初年(1573)。內容簡介 載藥七百六十八種,分為草、果、米、谷、菜、人、金玉、石、水、獸、禽、蟲、魚等部,附圖七百七十四幅。全書分為上下兩欄,上欄為《本草精義》,下欄為《仙製藥性》。上欄有藥圖、藥名、...
《簡明藥性》是清代佚名編寫的一本本草類著作,成書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內容簡介 收載藥物四百六十六種,按性昧歸類,計有甘溫、甘寒、甘平、苦溫、苦寒、苦平、辛溫、辛寒、酸溫、酸寒、鹹寒溫、鹹平、淡滲十三類0類下又分草木、果、谷菜、金石水上、禽獸、鱗介蟲魚等部。每藥下簡述其功能。版本...
《發現中藥:對本草藥性的深度解讀》是2011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鐘知霖。內容簡介 《發現中藥(第1輯):對本草藥性的深度解讀》文字精練,適合中醫愛好者、中醫藥學專業的學生及專業人員閱讀學習。作者通過對中草藥的觀察與套用,系統總結了中藥的藥性和功效,更藉助古代中醫經典理論以及現代科學知識,對中...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
《本草約言》,本草著作,4卷,明·薛己撰於16世紀初。書取簡約,故名。本書由《藥性本草》和《食物本草》兩書組成。成書背景 薛己在《本草約言》自序中說:“餘生也晚,幸秘笈無不發之藏,故余得游息其間,積有年所。時就本草中,輯其日用不可缺者,分為二種,且別以類志約也。”流傳版本 現存明刊本...
《本草綱目常用中藥性味功能》是2007年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志傑。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藥物的四性五味和歸經。四性指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古時也稱四氣。一般而言,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屬於寒性或涼性。反之,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屬於熱性或溫性。此外,藥性寒熱不甚...
在治則方面,《神農本草經》云:“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素間.至真要大論》云:“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是基本的用藥規律。此外,還有一些平性藥,是指藥性寒、熱之性不甚顯著、作用比較和緩的藥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溫的,但仍未越出四性的範圍;所以平性是指相對的屬性,而不是絕對性的概念...
《歷代本草藥性匯解》是2003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子密、傅延齡。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35部本草名著,重點收載各本草古籍對中藥藥性的論述,突出臨床套用及配伍套用的經驗和精華,同時附以現代藥理研究結論性成果.作品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中藥學源流與發展 第二章 歷代本草名著簡介 下篇 各論 第一...
《神農本草經 藥性歌括四百味 本草備要/中醫經典必讀·本草卷》包括《神農本草經》《藥性歌括四百味》《本草備要》,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圖書目錄 《神農本草經》:卷一 序 卷二 上品 草部上品 木部上品 谷部上品 玉石部上品 蟲獸部上品 卷三 中品 草...
《實用本草藥性歌括》是2007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江培良。本書共選臨床常用藥物915餘味,選方260餘首,每味藥按歌括、性味歸經、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成分、選方、文獻摘要編寫。其中歌括內容易誦、易記、簡明實用,可幫助讀者儘快掌握中藥藥性特徵。內容提要 主料:淨膛乳鴿一隻 350克 草藥:枸...
《本草新編》是2008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陳士鐸。內容簡介 本書以藥性理論著稱,解釋藥性又多從醫理,而陳氏於醫理則自成一家,於《黃帝內經》之外,撰成《外經微言》,對《內經》所言醫理從不同角度進行闡釋和深化,故其人論著多有新見。據陳氏在其多部著作中屢屢提到“晚年逢異人於燕...
藥性歌訣 《藥性歌訣》是近代方錦文撰的一本本草類中醫文獻,成書於1936年。內容簡介 收載藥物一百三十六種。各藥以四句七言歌訣記述其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生用炙用之別、配伍套用及禁忌等。部分歌訣還記述了生長季節、形態特徵等內容。版本信息 現存紹興醫藥學社鉛印本。
《本草注可》是陳立觀編著的一部本草類中醫著作,成書於清代。內容
《本草總括分類》是明代聶尚恆撰寫的一本本草類中醫文獻。約成書於明末。內容簡介 為其所撰叢書《醫學匯函》之卷十二、卷十三內容。全書分《本草總括》和《本草分類》兩部分。前者據《內經》陰陽五行學說闡述藥性理論,後者將藥物分治風、治熱、治濕、治燥、治寒、治瘡、食治七門,載藥六百餘種。其中,食治門...
本書不僅在藥物性味與歸經的源流、性味與功用主治的關係、不同炮製法和用法對功能主治的影響和差異等方面進行了梳理與研究,而且重視對不同時代、不同本草著作中關於同一藥物性味歸經、功用主治的比較,從而揭示了中醫臨床用藥的實際情況和藥性理論發展的軌跡。 本書適合中醫藥院校藥學研究工作者及中醫臨床醫生閱讀參考...
藥性簡要三百首 《藥性簡要三百首》是近代佚名編寫的一本本草類著作,成書於1912年。內容簡介 以《本草備要》為基礎,將三百味常用中藥的性味、功效、主治編成七言四句歌訣,便於初學者誦記。版本信息 現存抄本,藏於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圖書館。
《本草》是201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嵇元,嵇曄。本書圖稿包括插畫20幅左右、飲片照片圖60幅,總計800幅左右。每味中藥的文字介紹控制在2000字以內。內容簡介 根據蘇州一家三甲中醫院三年臨床用藥統計*多的中藥材選定常用中藥80種左右。另10種為有一定藥療的食物類(如西瓜、梨、蜂蜜、姜、赤豆、...
《神農本草經》中說:“藥又有寒、熱、溫、涼四氣。”“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藥之“四氣”便由此而來。中醫藥理論中說到“氣”,有 27個義項,特指“藥性”。我們的先祖用寒、熱、溫、涼來詮釋藥的特性,比“毒”要具體、科學多了,這中藥的補,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別具文化 情趣。有補氣、補心、...
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堅積,消水腫。2、《本草拾遺》:(伸筋草)主人久患風痹,腳膝疼冷,皮膚不仁,氣力衰弱。3、《生草藥性備要》:(伸筋草)消腫,除風溫。浸酒飲,舒筋活絡。其根治氣結疼痛,損傷,金瘡內傷,去痰止咳,治瘡疽卒手足。4、《藥性考》:(伸筋草)療血瘋瘙癢。
中國最早的《神農本草經》把黃芪列為“上品”。《藥性歌訣》云:“黃芪入藥,為強壯劑,具有益正氣,壯脾胃,排膿止痛,活血醫危的功效。對表虛自汗、氣虛內傷、精神萎靡、四肢無力、脾虛泄瀉、體虛多汗、氣虛脫肛、子宮脫垂、浮腫及癰疽等疾病療效顯著”。《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古藥書均認為它有益氣補虛的...
②《藥性論》:味甘,平。③《食療本草》:寒,無毒。入肝、腎經。①《本草匯言》:入足少陰、足厥陰經。②《本草經解》:入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③《要藥分劑》:入肝、胃二經,兼入肺經。功能主治 滋腎,潤肺,補肝,明目。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