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課程的實現

藝術課程的實現

《藝術課程的實現》是2004年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力加。

基本介紹

  • 書名:藝術課程的實現
  • 作者:李力加
  • ISBN:9787533019402
  • 頁數:242
  • 定價:38.00元
  • 出版社:山東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12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後記,文摘,

內容簡介

《藝術課程的實現》是一本藝術新課程教師教學中不多的真正有新意的著作。它通過教學設計幫助國小藝術教師實現其專業發展,並提供了組織學生活動的指引。這種設計,既為教師對本主題的藝術理解開拓了思路,也為他們的備課提供方案性的引導。

作者簡介

李力加,漢族,1953年7月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教育部國家《藝術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子課題負責人,參加國家《藝術課程標準》的制定工作。任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新世紀(版)國小《藝術》副主編,現任紹興文理學院蔡元培藝術學院美術教育教授、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美術(藝術)教育課程與教學論。

目錄

陶冶孩子藝術與美的心靈 吳剛
突破藝術師資培養的“瓶頸” 修海林
前言
第一章 認識綜合藝術課程
第一節 綜合藝術課程產生的背景及其特點與意義
一、藝術課程產生的理論基礎
二、綜合藝術課程的特點與基本理念
第二節 綜合藝術課程的核心及方向
一、藝術課程的建構性——對藝術與文化、生活、情感、科學關係的解讀
二、水乳交融,難分彼此——藝術門類之間的關係及其與文學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 建構主義與綜合藝術課程實踐
第一節 從結構談建構
一、積極性學習
二、建構性學習
三、累積性學習
四、目標指引性學習
五、診斷性學習和反思性學習
第二節 國家《藝術課程標準》與建構主義課程理論
第三節 藝術教材編寫和課程的建構方式
第四節 人文主題統領下不同藝術領域學科要素的建構
第五節 單元課題內容的建構方式及藝術課程體系的建構
第六節 教學研究方法的建構——協作式的備課
第七節 課程範式的轉換與教學方法的建構
一、課程理念的轉變
二、課程目標的理解
三、課程結構的調整
四、教學方法的變化
五、教學結果的多樣性
第三章 教師角色的挑戰
第一節 問題和困惑
第二節 角色的轉換與變化的策略
第三節 發展的方向
第四節 應具備的素養
第四章 藝術教材的結構與分析
第一節 編寫原則的確立和依據
一、教材如何進行綜合
二、應該怎樣使用教材
三、學生怎樣學
第二節 人文主題設立的思路
第三節 國小藝術教材各單元簡要分析
一、一年級上冊單元課程
二、一年級下冊單元課程
三、二年級上冊單元課程
四、二年級下冊單元課程
五、三年級上冊單元課程
六、三年級下冊單元課程
七、四年級上冊單元課程
八、四年級下冊單元課程
九、五年級上冊單元課程
十、五年級下冊單元課程
十一、六年級上冊單元課程
十二、六年級下冊單元課程
第四節 藝術課程情感和價值觀的實現
一、課程及內容本身的價值取向
二、單元教學活動中的價值觀
第五章 教學策略的選擇
第一節 對話與碰撞
一、對話的雙方及碰撞的融合
二、對話的意義和活動的展開
第二節 學科特性與人文文化的整合
一、基礎教育中的藝術文化學習
二、藝術課程課堂教學的維度
三、什麼是學生在藝術課中應該獲得和形成的基本能力
四、課程從學生的“學”出發
第六章 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第一節 設計探討:問題的設立——從藝術課程評價到藝術課學習
第二節 設計探討:以通感認識的連線實現藝術課程
一、就像欣賞美麗的寶石一樣
二、在人文主題統領下的音樂、美術、表演等學科通感連線的藝術課教學分析實例
三、作品簡介、分析整合及探究
四、不同藝術學科領域技能的學習與思維轉換
五、問題的提出
第三節 教學案例分析
一、兩堂現場藝術課
二、聽課後的思考
三、單元設計的課例
第四節 教學過程綱目(方式)參考
一、組織教學
二、引入新課
三、討論(對話)
四、實踐
五、總結與布置課後任務
第七章 綜合藝術課程教學實施與發展的基本思路
國小藝術課單元教學設計方案(教學實例設計17例)
第八章 綜合藝術課程的教學評價
第一節 綜合藝術課程的評價體系
一、認識綜合藝術課程的評價體系
二、綜合藝術課程評價的價值取向
三、綜合藝術課程的評價理念
四、綜合藝術課程評價的維度
五、為什麼要以質性評定統整量化評定
六、綜合藝術課程強調評定的真實性和情境性
七、評價把握學生個性化反應與合作
第二節 綜合藝術課程的評價技術和方法
一、綜合藝術課程評價模式和評價技術的建議
二、什麼是藝術檔案夾?
三、什麼是研討式的評定?
第三節 綜合藝術課程教學評價實踐的案例分析
一、如何評價“教”在藝術課中的作用
二、綜合藝術課程評價案例
後記

後記

人都喜歡回憶,因為,回憶能夠帶來快樂、引以為鑑、發現問題、辨明方向。從2000年7月開始,我進入到教育部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戰車”中,做一名善於“搏殺”的戰士。這裡的“搏殺”最主要的還是與自己固有的思維和傳統習慣拼爭,這真是一場艱難的攻堅戰,就如同楊立梅老師所說的那樣,“革命先要革自己的命”。我也是在傳統單科的學科本位的教育下成長的,歷史不能割斷,因為,每個人的文化背景和積澱對於他以後的行為和思想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建構主義教育學理論的說法,儘管面對新問題每次提取經驗的記憶時,都不是全盤的照搬,都要經過選擇,但是,歷史的痕跡與烙印所起的作用是不能迴避的。在與時俱進的改革和發展道路上,總是有曲折和反覆。還好,我有機會在各位前輩的親自帶領下向著“無名高地”衝鋒,而且前進的方向和目標在搏殺中逐步辨明,可想而知,這是一場多么艱難的戰鬥。這也驗證了那句話,“與新課程共同成長”。對此,我自己的體會可能是最深刻的。我每天都在反思中修正著自己的思想,在不斷地學習中成長。
從課程標準的研製,到教材的編寫、教師的培訓、實驗區的調研,我每天都在超負荷的工作中自己尋覓著快樂,那是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到的一種感覺。說到底還是藝術課所弘揚的人文精神,是愛、是善、是美,就如同教材中《藝術家的故事》其中的課題:人生多美啊!這是莫扎特留給我們的信念。研究綜合藝術課程的人就是這樣熱愛生活的人。
綜合藝術課程牽扯著個人的發展,這是我愈發加深的感受。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真實的網路,事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假如只看一方面,勢必就會走向片面。在這個網路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文化,正是由於文化的差異,產生了不同的認識,隨之又生成了不同的結果。人們的不同需求在不斷發生著衝突,這是由矛盾的不同方面所造成的。而研究課程的人假如具備了基本的網路意識,就會以平衡的心態去分析和導入自己的主觀意圖,如同美術專業中所說的,“要整體觀察”。
在綜合藝術課中幫助學生從小逐步形成一種網路觀,這是課程發展的最核心問題,自然也是最大的難點。因為這裡要解決他們思維方法上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技能問題。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意識和方法將對他們一生的發展起到重大作用。在新課程的推動下,在社會進程的發展中,希望有這樣共識的人能夠越來越多。

文摘

有了這種網路的架構,藝術課程的實施就有了基於案例的教學方式。這裡所提出的案例涵義本身也是多元的,案例可以理解成為已經有的現成教學課例,但是,更應該理解成為在人文主題統領下的某一文化情境,或者是歷史事件。教學是圍繞著這一文化情境和歷史事件展開的。藝術課程的教學案例還是基於學生實際的生活體驗,是學生通過藝術方式認識世界的一個過程。所以,了解藝術課程本身也是個人認識與理解的建構過程,是自己認識動態平衡不斷建立和被打破的過程。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呢?藝術課程所體現的建構主義理論對世界(生活)的認識應該是:每個學生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不同的生理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凶此,他對世界的認識就應該是建立於他的文化基礎和生理基礎之上的,教師不能用一種認知模式套用在所有的學生身上。對所有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應該允許、但必須存在不同的解釋,世界是多元的,人的認識應該也是多元的。這一點應該讓我們的學生通過藝術課程的學習建立一種最基本的認識:在一定的環境下,在一定的時空範圍內,又有可能會是另一種解釋。這是一種對立統一的理解。
這樣的理解具體到藝術課程不同藝術領域學科問題上更清晰,例如,美術作品的表現上有著不同的流派和形式,有畢卡索、有凡·高,還有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他們的風格和表現方式是不一樣的。就是兒童畫本身在表現形式上也是不一樣的,僅從工具和材料的區分上就有彩色水筆、油畫棒、水粉、紙工等不同,再從具體的表現形式上,從線條的不同性質上又有多元化的風格;在音樂的表現中也是這樣,不同形式的音樂作品,不同樂器的音響效果,不同的演唱形式等,具體到每個學生本身的嗓音條件上也是大小相同的,在戲劇和舞蹈里這樣的舉例也非常多。而且,綜合藝術課程最大的亮點是,在這些不同藝術學科領域中又架起了相互連線的橋樑與通道,使學生能夠在比較自然的貫通中自己主動聯繫不同的學科領域,對問題和知識進行一種界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詮釋,當然這是以藝術作品對學生所產生的情感為依託的,沒有最基本的感動就不能有進一步的理解。
但是,教育問題最大的難點是,一種先進教育理論(理念)的提出,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而教育教學實踐的驗證和具體實施操作就特別難。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話,講道理都明白,做起來往往就不那么容易。具體的藝術課程教學也是這樣。藝術課程目標真正本質的實現應該是通過人文文化和歷史事實對學生啟示和讓學生感受,從中遷移出一種或幾種藝術學科能力的學習方式,而不是單純地對學生灌輸某種學科技能和表現方法。特別在基礎教育的國小階段,這是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因為我國的藝術教育在某些地區的國中和高中階段有“考試指揮棒”的因素,使得基礎的藝術課程目標得不到最基本的實施,有時候連課時都不能夠保證,一個學生藝術素養的積累和形成主要在國小階段的藝術學習中。
從教育理論的研究來看,這個問題的實質是:世界上任何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經驗,都需要或必須經過與本土化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發展和創造過程,只有這樣,才是最具說服力的理論。特別對於廣大一線的教師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案例和方法,是自覺站在自己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對文本的詮釋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