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物性(2023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藝術與物性(2023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藝術與物性》是一本2023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巫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藝術與物性
  • 作者:巫鴻
  • 出版時間:2023年6月
  • 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
  • ISBN:9787547931004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著名美術史家、藝評家、策展人巫鴻主持編著的“中國材質藝術”叢書第一輯。該叢書通過專題分析的方式,針對中國藝術中的各種材質,展示不同材料在中國美術史中的重要性,探索這些材料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宗教、政治、性別和思想上的含義。本輯涵蓋了中國美術史的全過程,從史前時代到當代藝術,分別聚焦於玉器、陶器、銅像、石雕、玻璃、瓷器以及當代中國藝術中的“材質藝術”潮流,並以精美的插圖和引人入勝的文字,開啟一個從“材質”角度研討中國藝術的小型系列。
“中國材質藝術”是著名美術史家、藝評家、策展人巫鴻主持編著的一個全新系列。本叢書旨在引進“圖像”與“物件”之外的第三個研究和理解藝術品的角度,即以材料和質料為研究出發點的“物性”。 “材質藝術”是藝術研究和藝術批評中的一個新觀念,指的是特定材料在藝術表現和表達中起到的關鍵作用,由此構成藝術發展和創作中的一個長遠傳統和重要方面。“材質”一詞既指製作藝術品和建築物的“材料”,也意味著不同材料在意識形態和審美層次上的“質量”。這個概念因此包含和聯結了物質和精神兩個維度,一方面引導我們探究藝術創作中對不同材料的選擇標準和使用方式,同時也促使我們探索這些材料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宗教、政治、性別和思想上的含義。沿循這兩個維度,我們可以更加自覺地思考藝術創造與物質文化及技術發展之間的關係,也可以把中國美術中的諸多品種和特性與中國文化傳統的多元性更加緊密地連線起來。

作者簡介

巫鴻,著名美術史家、藝評家、策展人,美國國家文理學院終身院士。現任芝加哥大學美術史系和東亞語言文化系講座教授、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 《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築中的“紀念碑性”》《重屏:中國繪面的媒介和表現》《黃泉下的美術:巨觀中國古代墓葬》《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缺席”》《“空間”的美術史》《中國繪面中的“女性空間”》《空間的敦煌:走進莫高窟》《中國繪畫 : 遠古至唐》等。
林偉正,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佛教美術、墓葬美術、中國建築史等。《亞洲藝術檔案》(Archives of Asian Art)雜誌特邀審稿人。著有《建築靈山:中國五台山的佛教建築》等。
劉禮紅。密西根大學藝術史系莎莉•麥可遜•戴維森(Sally Michelson Davidson)中國文化與藝術講席教授暨藝術史系助理教授,紐約大學藝術史博士。研究領域包括中國藝術史(以明清書畫為主)、早期現代中國與歐洲藝術與物質文化交流、絲綢之路藝術、藝術史與科技史的互動、藝術史學理論。
黃愛倫,美國加州帕薩迪那藝術中心設計學院副教授,耶魯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獲得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藝術、科學和材料之間的關係,重點關注中國的設計和物質文化領域。

目錄

001 前言
005 巫鴻 I“材質”與中國藝術的起源
033 林偉正 Ⅱ 萬佛:中國中古佛像材質的思考
075 劉禮紅 III玻璃之靈暈:兼論容器的物質氛圍
131 黃愛倫 IV 轉化的藝術:清代瓷器中窯變釉的再造
173 巫鴻 V當代中國藝術中的“材質藝術”
223 圖版目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