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批評史(201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藝術批評史(201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藝術批評史》為廖內洛·文杜里所著,旨在為讀者提供通過對藝術批評的歷史體驗而理解藝術的堅實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藝術批評史
  • 作者:[意] 廖內洛·文杜里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7年4月
  • 頁數:304 頁
  • 定價:72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0013044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通過對藝術批評的歷史體驗而理解藝術的堅實基礎。全書共十四章;分別講述古希臘羅馬的藝術批評、中世紀的藝術批評、尤其是中世紀末義大利的藝術批評;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批評;以及義大利和法國占主導的巴洛克時期的藝術批評。並討論新古典主義藝術批評和浪漫主義藝術批評的起源。考察十九世紀初德國理想主義哲學如何試圖創造一種綜合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藝術批評。詳述整個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德國和義大利的文獻學家、考古學家和鑑賞家如何影響藝術批評;和十九世紀中葉法國興起的關於現代繪畫的卓越批評。還探討了十九世紀下半葉幾位德國批評家如何試圖在理想主義或實證主義美學之外給自己提供一個判斷準則,以創造有關純粹可視性的理論。最後討論了現代藝術的起源及其後續影響。書後附有參考書目和索引。

作者簡介

廖內洛·文杜里[Lionello Venturi] (1885-1961),1919年任都靈大學的藝術史教授,1931年移居巴黎,1940年移居紐約並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訪問教授,其間在墨西哥大學任教一年(1942),1945年回義大利並任羅馬大學藝術史系主任。作為國際性學者其先後用義大利文和英文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早期藝術家的趣味》(1926)、《藝術批評史》(1936)、《當代藝術批評》(1941)、三卷本的《義大利繪畫》(1950-1952)以及《朝向現代藝術的四個階段》(1956)。
邵宏(1958年生),江蘇南京人。文藝美學博士(暨南大學)、藝術史博士(中國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主要譯著有拉爾夫·邁耶《美術術語與技法詞典》(合譯,2005)、克里斯特勒《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與藝術》(2008)、弗里德倫德爾《論藝術與鑑賞》(2015)、阿洛伊斯·李格爾《風格問題:裝飾歷史的基礎》(2016)。此外,邵宏也是我館出版的“藝術史名著譯叢”的副主編和多本譯作的譯者。

目錄

作者原序
引言 格雷戈里·巴特科克
第一章 藝術批評史導論
藝術史研究的現狀
藝術史與藝術批評的同一性
趣味概念
藝術批評史的必要性
藝術批評史的主要轉折點
作為本書中心的“藝術判斷”
判斷的要素
藝術個性與藝術法則
藝術判斷的絕對和相對性質
第二章 希臘人與羅馬人
公元前3世紀希臘的藝術批評
色諾克拉底:模仿自然、比例
理論、心理表現,從波利克里托斯到利西波斯的發展,從基蒙到阿佩萊斯的發展,以及藝術的完美
完美的相對性:西塞羅和昆體良
羅馬:典型的鑑賞家
發現菲狄亞斯:精神與物質
想像力的概念:狄奧·屈梭多模與菲洛斯特拉托斯
建築批評與維特魯威
視覺、技巧與文字描述:盧奇安
藝術批評的幾對矛盾:理性與非理性、美與醜、完成與未完成、造型與色彩
第三章 中世紀
中世紀的批評狀況
柏羅丁、聖奧古斯丁、聖托馬斯的美
第四章 文藝復興時期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
洛倫佐·吉伯爾蒂,過渡性的批評家:其對古代的研究,其對14世紀繪畫的堅持,佛羅倫斯與錫耶納
L.B.阿爾貝蒂:關於人的新觀念,藝術的透視法理論,對自然的沉思與道德的表現
16世紀的幾次危機
萊奧納爾多-達文西:作為知識來源的繪畫,全能的視覺,暗部,合成
米開朗琪羅:造型準則的主導地位
義大利透視法理論的傳播
丟勒:美的相對性,創造的主題與再現的對象
威尼斯的藝術批評
彼得羅·阿雷蒂諾、保羅·皮諾、盧多維科·多爾切:藝術的感官來源,反對秩序,繪畫的理想,人與宇宙的關係
藝術家傳記作家
喬治·瓦薩里:個體的“德行”,手法主義,義大利藝術的三階段,源起、發展和完善,米開朗琪
羅的局限,藝術家的個性意識,拉斐爾
建築專論:塞利奧、維尼奧拉、帕拉迪奧、斯卡莫齊
洛馬佐與手法主義批評:第
一個有關造型與色彩的抽象體系
……
第五章 巴洛克時期
第六章 啟蒙運動與新古典主義
第七章 浪漫主義與中世紀
第八章 藝術史研究與理想主義哲學
第九章 19和20世紀的文獻學家、考古學家和鑑賞家
第十章 19世紀對同時代藝術的批評
第十一章 藝術批評與純粹可視性
第十二章 現代藝術
第十三章 批判性的藝術史研究
第十四章 結束語
參考書目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