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著的中國

藏著的中國

《藏著的中國》是2005年5月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秋雨。

基本介紹

  • 書名:藏著的中國 
  • 作者:余秋雨
  • ISBN:753064212X
  • 類別:藝術 > 美術 > 繪畫 > 藝術畫冊> 中國
  • 頁數:391
  • 定價:28.00元
  •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 年5月
  • 裝幀:簡裝本
  • 開本:大32開
  • 版次:1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作者簡介

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餘姚市橋頭鎮人,藝術理論家,中國文化史學者,散文作家。1968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歷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教授,上海劇協副主席。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摩挲大地》《尋覓中華》等,長篇記憶文學《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學術專著《戲劇理論史稿》《戲劇審美心理學》《中國戲劇文化史述》《藝術創造工程》《中國戲劇史》《藝術創造論》《觀眾心理學》等。在海內外出版過史論專著多部,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榮譽稱號。現在還擔任99讀書俱樂部的榮譽董事長。其中,《信客》被選入人教版初二上冊語文教科書。

內容簡介

沒有比“藏著的中國”更能妥帖地表達我們走進博物館的感受:中國其實一直在這裡,在玻璃展櫃後,在聚光燈下,在漢畫像的線條里,在六朝人的笑容上,在唐塑的色彩和宋瓷釉面上冰片般的裂紋中……
一百個博物館,一百個關於古代中國歷史和社會生活的話題。本書不僅展現了中華文明數千年的發展歷程,而且匯集了當今考古學和人類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精美的圖片、生動的文字,全書全部以彩色銅版紙印刷,印製精美,將中國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現於讀者眼前

圖書目錄

神奇的呼吸 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
我們活著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寒來暑往 天津自然博物館
瞬間古老 北京·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姚江渡 浙江·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紅山遺蹤 遼寧省博物館
陶彩 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
天圓地方 北京·中國古錢幣博物館
霧中王國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金沙彝魂 四川·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
中原 河南博物院
周原行 陝西·寶雞市周原博物館
車行千載 山東·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
故城古事 山東·齊國歷史博物館、淄博市博物館
匯納百川 四川省博物館
闕里聖人家 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館
鳳凰涅槃 湖北·荊州博物館
大冶之火 湖北·黃石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
高山流水 湖北省博物館
埋伏 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神話不朽 湖南省博物館
衣帶漢風 陝西·漢陽陵博物苑暨考古陳列館
兩個中山國 河北省博物館
大象無形 河南·南陽漢畫館
冥土安魂 河南·洛陽古墓博物館
帝國的邊緣 廣東·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銅鼓金韻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千古一人 山西·運城市博物館
……
浮島浪影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灣歷史博物館

後記

後記 人的記憶多半是不可靠的。人類自己成長的經歷,也因為太久遠而變得模糊起來。不知道人們的考古意識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當第一個人彎腰揀起第一件先人用過的遺物,他的這個動作本身,便有了探尋的意味。 博物館的產生,正源於人類的自我意識。博物館裡的每一件文物,都儲存著前人生活的種種信息。 今天,人類生活正在經歷從沒有過的爆炸性發展。在世界範圍內的文明趨同大勢下,我們需要回頭再看自己來時的路。 在中國,有一千八百多個博物館散布在各個省區,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生活的所有方面。 從1997年開始,由中國國家文物局、深圳市委宣傳部和廣廈海韻文化有限公司,投入巨資,用3年的時間,在中國一千八百多個博物館中精選最具魅力的100個博物館,拍攝完成了一部大型電視文化專題片《中國博物館-源自100個博物館的往事》。這部片子在1999年試播時,即獲得“第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長篇紀錄片優秀獎”,2001年,又獲得了中宣部頒發的“五個一工程”獎。 這是現代中國對古代中國曾經的無數歷史細節的一次從頭打量。一百個博物館,一百個關於古代中國歷史和社會生活的話題。它不僅展現了中華文明數千年的發展歷程,而且匯集了當今考古學和人類學的最新研究成果。 這也是一次中國國玉級文物精品的大展示。其歷史跨度上至恐龍時代,下迄1840年,鏡頭所至,中國最好的、最有 博物館無一遺漏。 這本《藏著的中國》,就是根據這部電視片的解說詞改寫而成。在這部片子播出的過程 ,獨特的解說詞風格,曾引起觀眾很大的關注,多家報刊轉載,並受到好評。 這個書名原本是全片第一集的片名,在整理文稿的過程,我們確認,沒有比“藏著的中國”更能妥帖地表達我們走進博物館的感受:中國其實一直在這裡,在玻璃展櫃後,在聚光燈下,在漢畫像的線條里,在六人的笑容上,在唐塑的色彩和宋瓷釉面上冰片般的裂紋中…… 我們有幸看到了她。在為全片寫拍攝稿的過程中,撰稿人幾乎跑遍了這一百個博物館。我們真切地感受到— 古人擁有的,永遠超出了我們今天了解的和想像的。而更多的時候,歷史只留給我們一個背景。 感謝國家文物局、深圳市委宣傳部和廣廈海韻文化有限公司,沒有他們的決策和巨大投入,我們不會有這樣的機會。 感謝劉奇光先生,作為製版人和導演,他的眼光、決心和支持,是我們在創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 感謝余秋雨先生,在本書的創作過程中,得到過他的很多啟發和指導。更要感謝他接受邀請來做這本書的主編。 對為我們提供學術支持的歷史專家和博物館專家,我們也始終心懷感激,首先,這100個博物館是在他們的幫助一最終選定的,所有的文稿,也經過他們鑑證,以避免出現硬傷。 要感謝的,還有所有進入本書的博物館,他們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非常具體的幫助。 該片及本書的總撰稿為吳曉梅、馬小娟,她們負責全部的文稿創作計畫和最後的潤色、統稿工作。 參加影片分集撰稿的有:吳曉梅、馬小娟、劉夢琳、洪路、吳春浩、華武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