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碉樓與村寨

藏羌碉樓和村寨是中國西南地區的一個文化景觀類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羌碉樓與村寨
  • 行政區類別:村寨
  • 氣候條件:冬暖夏涼
  • 著名景點:村寨
簡介,文物保護,

簡介

“藏羌碉樓和村寨”是我國西南地區規模布局最宏大、保存狀況最完整、文化內涵最豐富、遺產環境最優美的文化景觀類遺產。碉樓的建築歷史至少可以追溯至東漢時期,體現了高超的砌築技藝,是先民與自然的和諧創造。
“藏羌碉樓和村寨”保存著珍貴的歷史記憶,與藏羌文化形成,青藏高原東緣地區民族遷徙,大小金川戰役格薩爾史詩等許多重要歷史事件、信仰、習俗、文藝作品等有著緊密聯繫。以“藏羌碉樓和村寨”為代表的少數民族村落文化景觀遺產與“六江”流域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完美結合,是“藏彝走廊”地區多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鮮活例證,是體現人類與自然完美融合的極為重要的文化遺存,是千百年來川西高原民眾生活和精神的寄託,是當地經濟、社會和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產也是落實國家民族與農村政策,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碉,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之際盛行於川西北高原,《後漢書・西南夷傳》所載的“居山依止,累石為室,高者十餘丈”之“邛籠”指的就是碉樓。而今,它主要分布在岷江、大渡河和雅礱江流域的部分地區。大渡河流域主要是嘉絨居住區,分布數量最多也最為著名的是丹巴的碉樓,梭坡鄉、中路鄉、甲居鄉等都分布著精美絕倫的碉樓藏寨群。大渡河以西的雅礱江流域,主要是木雅碉樓與民居。雖然木雅是党項羌的後裔,但他們同嘉絨人一樣,在民族融合的漫長過程中,逐漸受到東進吐蕃的影響,逐漸成為了藏族的方言區,成為藏族的組成部分。唯有岷江流域的羌人保存了自己的文化,仍以羌為族名,傳承著古羌文化。在這次大地震中,羌族的碉樓與民居大多位於龍門山地質斷裂帶汶川-北川中心斷裂帶上,因而受損應該最為嚴重。
碉樓在藏羌民居建築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為適應當時的生存環境而建造的軍事防禦設施。只是後來碉樓因其防禦功能的逐漸喪失,已經衰落,大多成為與民居伴生的建築,民居用來住人,而碉樓則用來存儲糧食、柴草之類。碉樓的高度在10至30米之間,形狀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等多種形式,有的高達十三四層。現在遺存的碉樓多為明清建築,它們歷經數千年的傳承發展至今,是華夏民族文化的瑰寶,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這次地震會不會對它們造成毀滅性的傷害?這些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若倒了一處就少一處,它們是不可再生的文明載體。

文物保護

藏羌碉樓在甘孜、阿壩地區分布廣泛,包括理縣桃坪羌寨、茂縣黑虎羌寨、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碉樓、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布瓦黃土碉樓、馬爾康松崗直波碉樓等,之前,桃坪羌寨、黑虎羌寨等不少碉樓已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此次藏羌碉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採取捆綁方式進行,目前申遺工作已經正式啟動。
應保護好“藏羌碉樓和村寨”
“藏羌碉樓和村寨”是我國西南地區規模布局最宏大、保存狀況最完整、文化內涵最豐富、遺產環境最優美的文化景觀類遺產。碉樓的建築歷史至少可以追溯至東漢時期,體現了高超的砌築技藝,是先民與自然的和諧創造。
“藏羌碉樓和村寨”保存著珍貴的歷史記憶,與藏羌文化形成,青藏高原東緣地區民族遷徙,大小金川戰役,格薩爾史詩等許多重要歷史事件、信仰、習俗、文藝作品等有著緊密聯繫。以“藏羌碉樓和村寨”為代表的少數民族村落文化景觀遺產與“六江”流域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完美結合,是“藏彝走廊”地區多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鮮活例證,是體現人類與自然完美融合的極為重要的文化遺存,是千百年來川西高原民眾生活和精神的寄託,是當地經濟、社會和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產也是落實國家民族與農村政策,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隨著岷江、大渡河等流域內一系列梯級水電站的開發和建設,各類村落文化景觀遺產遭受破壞的情況也將進一步加劇。做好災區少數民族村落文化景觀遺產保護工作形勢緊迫,刻不容緩。建議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開展專項調查,全面考察震後少數民族村落文化景觀遺產及其周邊文化、生態環境狀況,摸清各類文化遺產家底,建立文本、圖件和影像等方面的資料資料庫,積極促進少數民族村落文化景觀遺產的歷史文化、保護技術等各相關領域的專題研究,特別是對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景觀獨特、生態環境優美的少數民族村落文化景觀遺產開展重點研究。
協調基本建設、區域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關係,以災後恢復重建為契機,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編制少數民族地區村落文化景觀遺產保護規劃,制定專項法律法規,並儘快開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通過多種措施並舉,對少數民族村寨實施整體、系統保護,真實、全面地保存文化遺產的歷史信息及其突出價值。
少數民族地區村落文化景觀遺產保護是一個持續過程,加大少數民族地區村落文化景觀遺產保護宣傳力度,促進各級政府和民眾充分認識保護的重要意義,積極支持並參與相關保護工作,有效發揮文化景觀遺產保護對當地經濟、社會、文化和諧發展的重要作用。
實踐證明,只有實現區域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的協調發展,才能實現文化景觀遺產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