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風俗一百例》是2013年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薩孔·旺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族風俗一百例
- 作者:薩孔·旺堆
- 譯者:阿旺
- 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2月1日
- 頁數:217 頁
- 定價:36.00
- 開本:16 開
- ISBN:7802535611
- 類型:人文社科
- 語種:簡體中文
《藏族風俗一百例》是2013年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薩孔·旺堆。
《藏族風俗一百例》是2013年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薩孔·旺堆。內容簡介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國青藏高原地區,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人種屬於蒙古人種。薩孔·旺堆編著的《藏族風俗一百例》...
藏族是天祝居住最早的少數民族。天祝史屬安多藏區,俗稱華銳,意為苦難的地區或部落。歷史上華銳是指湟水以北,河西以東端南。包括青海的樂都北山、互助、門源、大能東部、甘肅的天祝、肅南皇城等藏區,其中天祝是華銳的主要地區。據歷史記載、民間傳說、風俗習慣、語言等材料綜合分析,華銳藏族是公元663年吐蕃王朝時期,...
藏族的風俗習慣是指中國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風俗習慣,包括婚喪、飲食等習慣。藏族風俗源頭 作為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於西藏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我們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
藏族婚俗有舊婚俗和新婚俗之分,舊婚俗多數是包辦,父母有養育和解決子女婚姻的責任,子女只有服從和孝敬父母的義務,過去找媳婦或贅女婿,子女是沒有權利過問的。新婚俗是戀愛結婚基本上父母不包辦代替,多為自由婚姻,男女戀愛,告知父母,再行習慣手續,最終成婚,但仍然基本遵循過去遺留下來的求婚、訂婚和婚禮程式。
《藏族風俗文化》是2007年12月1日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玉芬。本書主要講述了藏族風俗民情等有關內容。內容簡介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行政區劃分它包括今天西藏的全部青海及甘肅、四川、雲南等的部分地區,同時它以畜牧業...
天葬是藏族較為普遍的一種葬俗,亦稱“鳥葬”。用於一般的農牧民和普通人。藏族佛教信徒們認為,天葬寄託著一種升上“天堂”的願望。每一地區都有天葬場地,即天葬場,有專人(天葬師)從事此業。人死後把屍體捲曲起來,把頭屈於膝部,合成坐的姿勢,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於門後右側的土台上,請喇嘛誦超度經。...
世界屋脊上的藏族人民,有獨特的風俗禁忌,民風民俗。敬酒時無名指蘸一點酒彈向空中連續三次。禮儀禁忌 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坐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並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後面加個"啦"字,以示尊敬和親切,忌諱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就坐,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
藏族跳神 西藏面具可以分為三大類:羌姆(跳神)面具、懸掛面具、藏戲面具。圖中“護法神”為跳神面具,屬於“益西巴”護法神之一。這類護法神較為繁多,神祇多為佛和菩薩的化身,在造型上多為身著骷髏花蔓或纏繞毒蛇,常以人頭骨、心臟、鮮血為裝飾,被稱為“本尊護法忿”。圖中護法神深藍色面相,三目圓睜,血紅的...
韌帶16處,頭髮有21,000根,汗毛孔有1,100萬。藏醫認為,人體有一系列管線系統。其中的白脈十分重要,《四部醫典》對此有一段描述,說“從腦部脈的海洋里,像樹根一樣向下延伸,司管傳導的水脈有十九條。”還有像絲線一般的連線臟腑的脈等,這與現代神經的概念頗相一致;而藏醫所說的黑脈,認為它像樹枝一樣...
藏族習俗 又由於藏族同胞大多信奉喇嘛教,當喇嘛祭祀時,虔誠的教徒要敬茶,有錢的富庶要施茶。他們認為,這是"積德"、"行善",所以,在西藏的一些大喇嘛寺里,多備有一口特大的茶鍋,通常可容茶數擔,遇上節日,向信徒施茶,算是佛門的一種施捨,仍隨處可見。茶藝改良 在青藏高原,飲一杯上等的酥油茶可讓...
西藏北部牧區與蒙古族交往較多,至今尚保有一定蒙古服飾習俗。元朝藏族服飾另一特點是宗教信仰對服飾的影響增大。隨著佛教的中興,嚴格的僧侶等級趨形成,使得宗教文化以多種形式與手段滲透於服裝、鞋帽,而且以特定的圖紋或符號來表達一種特定的意思。這種現象還影響到民間裝束,如出現仿袈裟色澤的藏袍和印有宗教符號及...
走婚習俗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雅江兩縣境內的扎巴人與川滇交界處瀘沽湖周圍的摩梭人及紐幾內亞的特羅布里恩德人。歷史淵源 走婚習俗是人類歷史上少數民族出現的一種較為普遍的婚俗。在中原地區早在秦漢時期就退出了歷史舞台,而在少數民族中多有保留,尤其是民國時期瀘沽湖周邊的納西族社會中依然...
在很大程度上,藏傳佛教影響著藏民族的歷史、文化、日常生活。我們經常看到賽馬節期間的宗教儀式,民風民俗,都可看出賽馬文化中的藏傳佛教的影響。當然,這並不是賽馬文化的主要方面。以江孜達瑪節為例,我們可以看出賽馬文化的另一種文化價值和意義。達瑪節的主要內容是跑馬射箭,這項活動起源於紀念帕巴桑布。據傳...
“望”是指莊稼,藏語叫“望卡”或“興卡”,“果”是轉圈的意思,即繞著豐收在望的莊稼轉圈,是藏族農民歡慶豐收的民俗,最早流行於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區,後廣泛分布在西藏的農區及林區,如拉薩、山南、日喀則、林芝、昌都、阿里等地。望果節沒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穀物成熟時舉行。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環境...
藏曆正月十五是傳昭大法會的最後一天,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會擺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鳥魚蟲和人物形象,歡慶酥油花燈節。西藏各地的僧俗民眾以及民間藝術師們用本地盛產的酥油和藏式顏料,製作出精緻的酥油花,許多酥油花還以多個畫幅構成連環故事,講述藏民族的古老傳說。起源 酥油花燈節始於明朝永樂七年(1409年...
久而久之成了博峪人民的一個風俗節日。傳說畢竟是傳說,就現在的採花節而言,更多體現了藏族人民的浪漫情懷和對生活的無比熱愛。採花節是一種很富有民族特色的節慶活動。它大致可分為“搶水”、“採花”和“祝福”三個部分構成,其中“採花”和“祝福”都與民族歌舞相結合。節日由“搶水”活動拉開序幕。民族服飾...
藏曆年,流行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傳統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藏曆年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與漢族的農曆新年大致相同。藏曆年是根據藏曆推算出來的。從藏曆元月一日開始,到十五日結束,持續15天。因為全民信仰佛教,節日活動洋溢著濃厚的宗教氣氛,是一個娛神和娛人、慶祝和祈禱兼具的民族節日。2011年5...
藏族 天葬是在一定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中形成的葬俗。在遠古的西藏社會,曾經出現過“原始天葬”或“自然天葬”。根據一些藏族歷史文獻的記載,藏族天葬習俗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紀以前。據《紅史》記載: 古代苯教把世界劃分為天、地、地下三個部分,其中天神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吐蕃的第一代贊普和他以後的六個贊普...
藏族民間對喝茶也十分講究,喝茶時不能作響,而要輕啜慢飲,喝茶發出聲響被當成缺少修養的表現。在西藏高原這種帶有草原風味、具有獨特藏民族特色的酥油茶文化,一千多年來,已深入到藏族人民的社會風俗、社會禮儀和生活藝術各個方面,從茶禮、茶具、烹茶方式和飲茶習俗等形成了西藏高原茶文化的特色。喝茶是藏族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