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龍膽,中藥名。為龍膽科植物絲柱龍膽Gentiana filistyla Balf.f.et Forrest ex Marq.的帶根全草。分布於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清肝利膽之功效。常用於濕熱黃疸,目赤腫痛,咽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花龍膽
- 別稱:榜間莪那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捩花目
- 科:龍膽科
- 屬:龍膽屬
- 種:絲柱龍膽
- 分布區域:雲南、西藏等地
- 採收時間:8-9月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帶根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膽、肝經。
功效
清肝利膽。
主治
濕熱黃疸,目赤腫痛,咽炎。
相關配伍
治目赤頭痛,咽炎,濕熱黃疸:藍花龍膽12-24g,水煎服。(《新編中獸醫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
採集加工
8-9月採收,洗淨,晾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5厘米,具短的匍匐莖。鬚根少數,細長。枝少數叢生或單生,直立,低矮,不分枝或基部有分枝,黃綠色,光滑,基部有宿存的黑褐色枯存殘葉。葉密集,蓮座狀,匙形或倒卵狀匙形,連柄長4-8.5毫米,寬2.5-5毫米,先端圓形,基部漸狹,邊緣平滑,葉脈1-3條,明顯或否,葉柄寬,扁平,膜質。花單生枝頂,基部包圍於上部葉叢中;無花梗或花梗短,長至5毫米;花萼筒倒錐狀筒形,長8-11毫米,裂片披針形或狹矩圓形,長5-6毫米,先端鈍,邊緣平滑,脈不明顯,彎缺楔形;花冠藍色,漏斗形,長3-4厘米,裂片卵圓形,長3.5-4毫米,先端圓形,全緣,褶偏斜,截形,邊緣齧蝕形;雄蕊著生於冠筒中部,整齊,花絲線狀鑽形,長13-15毫米,花葯狹矩圓形,長3-4毫米;子房卵狀披針形,長7-9毫米,先端漸尖,基部鈍,柄長6-8毫米,花柱細長,絲狀,長11-14毫米,柱頭2裂,裂片外卷,矩圓形。蒴果內藏,橢圓形,長10-12毫米,兩端鈍,柄長至10毫米;種子扁平,褐色,近圓形或寬矩圓形,長0.8-1毫米,表面具淺蜂窩狀網隙。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900-4500m的高山草甸、山坡草地及山坡岩石地。分布於雲南、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西藏常用中草藥》:“清肝膽之火,解毒。主治目赤頭痛,咽炎,濕熱黃疸等症。”
附註
尚有同屬植物雙色龍膽Gentiana veitchiorumHemsl.功用相同,在西藏地區亦同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