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蔥,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天藍韭Allium cyaneum Regel的全草或鱗莖。分布於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湖北、四川、西藏等地。具散風寒,通陽氣之功效。常用於感冒風寒,陰寒腹痛,四肢逆冷,小便不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花蔥
- 別稱:白狼蔥、野蔥、野韭菜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百合目
- 科:百合科
- 屬:蔥屬
- 種:天藍韭
- 分布區域: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湖北、四川、西藏等地
- 採收時間:夏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或鱗莖。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胃、肝經。
功效
散風寒,通陽氣。
主治
感冒風寒,陰寒腹痛,四肢逆冷,小便不通。
相關配伍
1、治陰寒腹痛,肢冷,脈微:(藍花蔥)蔥白30g,乾薑9g,炮附子9g。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跌打損傷:松香、(藍花蔥)蔥白連根葉搗成膏,炒熟熱敷患處。(《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季花將開時採收,抖淨泥土,晾乾。
形態特徵
鱗莖數枚聚生,圓柱狀,細長,粗2-4(-6)毫米;鱗莖外皮暗褐色,老時破裂成纖維狀,常呈不明顯的網狀。葉半圓柱狀,上面具溝槽,比花葶短或超過花葶,寬1.5-2.5(-4)毫米。花葶圓柱狀,高10-30(-45)厘米,常在下部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或2裂,比花序短;傘形花序近掃帚狀,有時半球狀,少花或多花,常疏散;小花梗與花被片等長或長為其2倍,稀更長,基部無小苞片;花天藍色;花被片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4-6.5毫米,寬2-3毫米,稀更長或更寬,內輪的稍長;花絲等長,從比花被片長1/3直到比其長1倍,常為花被片長度的1.5倍,僅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內輪的基部擴大,無齒或每側各具1齒,外輪的錐形;子房近球狀,腹縫線基部具有簾的凹陷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3000m的山坡、草地。分布於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湖北、四川、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發散風寒,通陽,健胃。主治風寒外感,陰寒腹痛,肢冷,脈微,跌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