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參(桔梗科植物)

藍花參(桔梗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藍花參(學名: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 A. DC.)為桔梗科藍花參屬的植物。分布於亞洲以及中國大陸的長江流域以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30米至2,8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山坡、溝邊和雲南。

(概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藍花參
  • 學名: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 A. DC.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 亞科:桔梗亞科 Campanuloideae
  • :桔梗族 WAHLENBERGIEAE
  • :藍花參屬 Wahlenbergia
  • :藍花參
  • 分布區域:產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廣布
形態特徵,藥用價值,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細長,外面白色,細胡蘿蔔狀,直徑可達4毫米,長約10厘米。莖自基部多分枝,直立或上升,長10-40厘米,無毛或下部疏生長硬毛。葉互生,無柄或具長至7毫米的短柄,常在莖下部密集,下部的匙形,倒披針形或橢圓形,上部的條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1-3厘米,寬2-8毫米,邊緣波狀或具疏鋸齒,或全緣,無毛或疏生長硬毛。花梗極長,細而伸直,長可達15厘米;花萼無毛,筒部倒卵狀圓錐形,裂片三角狀鑽形;花冠鐘狀,藍色,長5-8毫米,分裂達2/3,裂片倒卵狀長圓形。蒴果倒圓錐狀或倒卵狀圓錐形,有10條不甚明顯的肋,長5-7毫米,直徑約3毫米。種子矩圓狀,光滑,黃棕色,長0.3-0.5毫米。花果期2-5月。

藥用價值

藍花參藍花參
【藥用】以根或全草入藥。
【採摘】秋季采根,春、夏、秋採挖全草,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甘,平。
益氣補虛,祛痰,截瘧。用於病後體虛,小兒疳積,支氣管炎,肺虛咳嗽,瘧疾,高血壓病,白帶。
【用法用量】 0.5~2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藥材性狀
本品長10~30厘米或過之,根細長,稍扭曲,有的有分枝,長達10厘米,直徑0.3~0.7厘米,棕褐色或淺棕黃色,具縱皺紋;斷面黃白色。莖纖細,近基部分枝。葉互生,無柄,葉片常皺縮,展平後呈條形或倒披針狀卵形,長1~3厘米,寬0.2~0.4厘米,灰綠色或棕綠色。花單生於枝頂,淺藍紫色。蒴果倒圓錐形,長約6~8毫米;種子多數,細小。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以根粗、莖葉色綠者為佳。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的田邊、路邊和荒地中,有時生於山坡或溝邊,在雲南可達海拔2800米的地方。

分布範圍

產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廣布。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藍花參藍花參
關於這個種的名稱和分布範圍問題,這裡簡述一下。過去亞洲的這個種都定為 W. gracilis (Forst. f.) Schrad. (=Campanula gracilis Forst. f. 1786),但其模式產地為南半球的新喀里多尼亞島或紐西蘭(有爭議)。1929年,Nannfeldt 正確地把亞洲這種植物的名稱改為現在的名稱(模式標本采自日本),他認為亞洲植物與南半球植物屬於不同種。很顯然,不管這兩個種名分合如何,我們的植物都應採用W. marginata這一名稱,因它記載較早 (1784),現在有人主張把南半球的W. gracilis也歸隸於W. marginata中,作為一個變種,稱為W. marginata var. australis Hh。《紐西蘭植物志》第一卷 (1961) 所記載的W. gracilis 確實與亞洲植物很一致。但分合意見尚不統一,故關於本種分布區,我們暫寫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