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海洋之殤:全球海洋生態危機之旅》內容簡介:如果有一個人專門負責講述大自然的起承轉合,作者一定是不二人選,因為他是一個擁有詩人氣質態學家。這本書充滿了前瞻性和厚重感,叫人愛不釋手。《藍色海洋之殤:全球海洋生態危機之旅》告訴你一項該牢記在心的事實:海洋在四十億年前形成,生命在三十五億年前從海洋源起,而人類的存在到五百萬年前才開始。海洋生態作家理察·卡曾說:“各種生物,從最小到最大的,生死大權全操縱在海洋的手中。”
基本介紹
- 書名:藍色海洋之殤:全球海洋生態危機之旅
- 譯者:杜默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4586408
- 作者:卡爾·沙夫納 (Carl Safina)
- 出版社: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345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藍色海洋之殤:全球海洋生態危機之旅》由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卡爾·沙夫納(Carl Safina) 譯者:杜默
卡爾·沙夫納(Carl Safina),生態學博士,藍色海洋研究所的共同創始人和主席,這是一家非盈利性國際環保組織。出版了三本書,其中包括屢獲殊榮的《藍色海洋之歌》,《信天翁的眼睛》和《海龜的旅程》。卡爾的科學意識,冒險精神,和尖銳的風格,使他成為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環保人士之一。
卡爾·沙夫納(Carl Safina),生態學博士,藍色海洋研究所的共同創始人和主席,這是一家非盈利性國際環保組織。出版了三本書,其中包括屢獲殊榮的《藍色海洋之歌》,《信天翁的眼睛》和《海龜的旅程》。卡爾的科學意識,冒險精神,和尖銳的風格,使他成為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環保人士之一。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部 北美洲東北岸——追尋鮪蹤
1 緬因灣——為藍鰭鮪請命
2 奧甘奎特——龍蝦處處
3 科德灣——出海追鮪
4 三洲之濱——華盛頓與東京護鮪之行
5 布洛克之南——充滿活力與動力
第二部 北美洲西北岸——鮭的原鄉
6 雅奎納岬——不灰心的捕鮭人
7 雅察茨——生機盎然
8 巨靈谷·諸神山——童山濯濯
9 陸上——全球化造成失衡
10 阿斯托利亞——看不見明天的漁鄉
11 哥倫比亞峽谷——補綴殘破生態系
12 達爾士與烏馬提拉——狂熱分子
13 黃金州——漁農林三業兼顧?
第三部 遠東太平洋——樂園夢醒
14 馬拉卡爾——驚心動魄的潛泳經驗
15 柯洛——越毒越有看頭
16 奧萊——造訪石斑魚與鯊
17 香港——美食天堂扮演生態殺手
18 蘇祿——海洋環保的開始
結語
第一部 北美洲東北岸——追尋鮪蹤
1 緬因灣——為藍鰭鮪請命
2 奧甘奎特——龍蝦處處
3 科德灣——出海追鮪
4 三洲之濱——華盛頓與東京護鮪之行
5 布洛克之南——充滿活力與動力
第二部 北美洲西北岸——鮭的原鄉
6 雅奎納岬——不灰心的捕鮭人
7 雅察茨——生機盎然
8 巨靈谷·諸神山——童山濯濯
9 陸上——全球化造成失衡
10 阿斯托利亞——看不見明天的漁鄉
11 哥倫比亞峽谷——補綴殘破生態系
12 達爾士與烏馬提拉——狂熱分子
13 黃金州——漁農林三業兼顧?
第三部 遠東太平洋——樂園夢醒
14 馬拉卡爾——驚心動魄的潛泳經驗
15 柯洛——越毒越有看頭
16 奧萊——造訪石斑魚與鯊
17 香港——美食天堂扮演生態殺手
18 蘇祿——海洋環保的開始
結語
序言
兒時,暖春時節,斜陽向晚,餘暉滿天之際,家父常帶我到長島灣細礫海灘捉條紋鱸。海灘邊,波光粼粼,燕鷗翔集,剛捉到的魚兒耀目生輝,世界美得無可言狀,卻又如此真實,至今仍歷歷在目。比起街坊其他家庭——父親在外做生意,子女耽溺於電視——我認為,有著一處秘密捕魚地點的家父和我,非常非常幸運。一個人能在心有所屬中成長,世界便顯得安全和充滿應許。
推土機來到我們的海岸線,是深沉的浩劫。在少年的世界觀里,國家地圖甚是微小,失去海灘使我如遭流放,頓失所倚。我心長懷流離之感,無人能比。
在研究所時,我設法從事田野調查,研究水鳥和魚類的生態關係。這使我得以在沿岸海洋棲息地流連數小時,敞開心扉擁攬兒時的海灘。起碼,現在我已遠離推土機。我的研究逐漸發展成薄有聲譽的著述,將由夙負盛譽的科學期刊發表。從外在評判標準來看,我已展開調查研究生態學者的生涯,前景可期。
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另有一事發生。我剛開始認識的海洋龐然生物,如鮪、海龜、旗魚和鯊等年年稀少。海洋受劫掠,生物不單受利用,且有用罄之虞。眼見它們消失,我滿心無助,仿佛推土機再次找上門來,在海洋中橫行。
北美迤邐起伏的綠野,昔日有6000萬頭海牛徜徉其間,支撐著幾千年人類文化,但在工業時代被人開拓數十年之後,它們儼然已變成遺蹟、暴殄天物及私心自用的象徵。從我自己研究和漁業活動的觀點來看,婆娑汪洋的綠野上正在進行最後一場海牛狩獵。過度漁捕使得海洋活力日漸枯涸,加上推土機在沿岸濕地養殖場大興土木,大海在我的注視下名副其實地被扭曲。雖然過度漁捕危及從事這項行業的人,但很多漁民似乎對這簡單的關聯無動於衷,一如海牛獵人無視過度捕獵之害。
為了解我在家鄉水域所見的海洋生物變化的程度,我到藍色地平線外展開發現之旅,找出海洋的訊息,帶回岸上。我以科學家、觀察家、鼓吹者、導遊、觀光客、漁夫等各種身份週遊各地,以下就是個人的遊歷紀錄。我可以當各位的嚮導和解說員,但海洋生物和海洋民族的訴說及對各位有何意義,最終還是得由各位自行判斷。
推土機來到我們的海岸線,是深沉的浩劫。在少年的世界觀里,國家地圖甚是微小,失去海灘使我如遭流放,頓失所倚。我心長懷流離之感,無人能比。
在研究所時,我設法從事田野調查,研究水鳥和魚類的生態關係。這使我得以在沿岸海洋棲息地流連數小時,敞開心扉擁攬兒時的海灘。起碼,現在我已遠離推土機。我的研究逐漸發展成薄有聲譽的著述,將由夙負盛譽的科學期刊發表。從外在評判標準來看,我已展開調查研究生態學者的生涯,前景可期。
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另有一事發生。我剛開始認識的海洋龐然生物,如鮪、海龜、旗魚和鯊等年年稀少。海洋受劫掠,生物不單受利用,且有用罄之虞。眼見它們消失,我滿心無助,仿佛推土機再次找上門來,在海洋中橫行。
北美迤邐起伏的綠野,昔日有6000萬頭海牛徜徉其間,支撐著幾千年人類文化,但在工業時代被人開拓數十年之後,它們儼然已變成遺蹟、暴殄天物及私心自用的象徵。從我自己研究和漁業活動的觀點來看,婆娑汪洋的綠野上正在進行最後一場海牛狩獵。過度漁捕使得海洋活力日漸枯涸,加上推土機在沿岸濕地養殖場大興土木,大海在我的注視下名副其實地被扭曲。雖然過度漁捕危及從事這項行業的人,但很多漁民似乎對這簡單的關聯無動於衷,一如海牛獵人無視過度捕獵之害。
為了解我在家鄉水域所見的海洋生物變化的程度,我到藍色地平線外展開發現之旅,找出海洋的訊息,帶回岸上。我以科學家、觀察家、鼓吹者、導遊、觀光客、漁夫等各種身份週遊各地,以下就是個人的遊歷紀錄。我可以當各位的嚮導和解說員,但海洋生物和海洋民族的訴說及對各位有何意義,最終還是得由各位自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