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眼菊(Osteospermum)是菊科金盞花族下的一個屬。 藍眼菊原先是屬於異果菊屬,其後從中分裂出來,當中只有一年生的物種仍在此屬中,而多年生的則納入藍眼菊屬中。藍眼菊屬是核果菊屬的近親。藍眼菊的學名是來自希臘文的“骨頭”及拉丁文的“種子”。又名非洲雛菊、南非雛菊、海角雛菊及藍眼雛菊等。藍眼菊屬下有約50個物種,都是產於非洲,其中35個於南部非洲及阿拉伯。它們是半耐寒性的植物,故此野生的藍眼菊不能抵禦冬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眼菊
- 拉丁學名:Osteospermum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Compositae
- 屬:藍眼菊屬Osteospermum
形態特徵,新秀,園藝發展,生活環境,分類,主要價值,繁殖及栽培,繁殖,栽種注意事項,扦插繁殖技術,種植日程安排,保持濕潤,保持溫暖的環境,基質EC值和pH值,摘心,植物生長調節劑,工作安排,
形態特徵
植株高20cm~50cm,直立或匍匐狀,典型的籃狀花序,中間有一圓形的花盤,周圍由輻射狀的舌狀花圍繞,舌狀花有時成勺形,中間的花盤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有藍、黃、紫等色。舌狀花有白色、乳白、黃、粉紅、紫、紫紅等顏色,有時兩面表現出不同的顏色。花期可從2月持續到7月,如果氣候適宜,甚至可延續到秋季。
具有形態各異的花型、繽紛五彩的花色、緊湊密矮的株型、持續數個月的花期等特點,因此一經發現,就引起歐美園林界人士的重視並迅速套用於園林之中。藍眼菊已在歐洲及美國等國家廣泛作為盆栽與地栽花卉,歐洲許多國家已進行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同時,通過種間及品種間雜交,培育出許多新品種。
新秀
2006年以來,一種新的花卉“藍眼菊”在園林中開始套用並迅速流行起來,一時成為花卉市場的新寵。藍眼菊為菊科藍眼菊屬(Osteospermum)植物,Osteospermum屬英文名稱很多,如Cape Daisy(海角雛菊)、South African Daisy(南非雛菊)、African Daisy(非洲雛菊)、Blue-eyed Daisy(藍眼雛菊)等,國內有的公司將這類花卉翻譯成非洲萬壽菊,顯然這類植物不屬於萬壽菊屬;有的公司則根據英文名稱直譯成非洲雛菊,但是該類植物也不屬於雛菊屬;台灣某些公司譯成“藍眼菊”,從名稱上,它不易與菊科其它屬的植物混淆,也反映了它的部分形態特徵,所以我們認為藍眼菊是這類花卉比較適合的名稱。在歐洲期間正是以此類花卉植物為研究材料的,所以有機會從多方面了解這類花卉。
園藝發展
藍眼菊屬下有約50個物種,都是產於非洲,其中35個於南部非洲及阿拉伯。它們是半耐寒性的植物,故此野生的藍眼菊不能抵禦冬天。藍眼菊的互生葉呈綠色,也有一些品種葉子上有美麗的斑紋。葉子呈尖槍狀,葉緣完整,但耐寒性的種類則有鋸齒。 花朵像雛菊,包含了管狀花及舌狀花,在枝上單獨長出,有時也會呈聚傘花序。管狀花是偽變性的,有多種顏色,如藍色、黃色及紫色,而耐寒性的種類則會在中央呈深藍色。舌狀花只有雌蕊,同有多種顏色,如白色、奶白色、粉紅色、紫色、淡紫色至黃色。一些栽培種匙狀的花瓣。很多品種於夏末會開第二次花,耐寒性的種類則在春天開花,但卻不會有第二次的開花。
藍眼菊屬有半灌木及草本植物數種,在園林中,也作一二年生草花栽培,大部份售賣的藍眼菊栽培種都是一年生的,主要都是O.jucundum、O.ecklonis及O.grandiflorum的混種,可以抵禦-2℃的低溫。
生活環境
藍眼菊適於氣候溫和的地區栽培,但是不同的品種抗逆性存在很大的差異,市場上的很多品種不耐霜凍。
分類
藍眼菊的分類在種系發生學中曾有多次變種:
1.將藍眼菊屬內的Blaxium被分類在異果菊屬中。
2.將三翅菊屬從藍眼菊屬中分開。
3.將小金盞屬從藍眼菊屬中分開。
4.Osteospermumsanctae-helenae分類在小金盞屬中。
一些新的物種如O.australe、O.burttianum及O.potbergense亦有被發現。
主要價值
繁殖及栽培
繁殖
種子播種:於秋冬或春季進行,點播或穴播。由於種子多為雜交種子,播種繁殖的苗容易分化,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與形態。
扦插繁殖:一般於秋冬季進行。秋冬季繁殖應於溫室或保護地進行,以免霜凍。有很多的混種及栽培種已被培育。黃色栽培種一般都會有黃色或淡白色的花心。 其中一種很受歡迎的藍眼菊是車輪菊,匙狀花瓣呈紫色至淡紫藍色,有藍色的盤狀花。它是常綠的植物,高約40厘米。晚上或寒冷的天氣下,花瓣會收起。藍眼菊喜陽,耐乾旱,喜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分枝性強,不需摘心。
栽種注意事項
(一)常見病害:
一是爛根,多為澆水過多所致。可通過適當控水、保持基質稍濕偏乾來防止。一旦發現根部受害,要及時換盆,更新基質。
二是黃葉,造成黃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①黃葉以幼葉為主,常出現斑點(原因為基質pH值過低,造成鐵元素中毒),可通過澆施適當濃度的石灰水來調整基質pH值;②育苗期溫度過低,可適當提高夜間溫度;③氮肥施用不足,可適量增加氮肥的用量。
(二)常見蟲害:為蚜蟲,可用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一遍淨1000倍液噴灑植株進行防治。
扦插繁殖技術
種植日程安排
藍眼菊通常用未生根的插條進行扦插繁殖。在北方可9月份進行,在南方可10月底進行。
保持濕潤
與其他植物相比,藍眼菊在繁殖時需要更頻繁和更長時間的噴霧。然而,由於插條在剛扦插後根系還未形成,所以在穴盤苗栽培的第10至14天內避免濕度達到飽和狀態非常重要。噴霧可以頻繁些,但時間不宜過長,僅僅將插條噴濕即可。澆水過多會導致植株根系不均、生長尖變黃、生長不均勻以及插條硬化等。如果長期過濕,植株還容易感染病害。
保持溫暖的環境
基質EC值和pH值
選擇排水良好的泥炭作為栽培基質。將基質的pH值保持在6.2左右,EC值保持在2.0以下。常規澆水即可,避免基質過濕或者過乾。
摘心
較早進行摘心有利於植株形成更好的株形。要避免植株過度生長。在對植株進行摘心之前要保持插條的柔軟和良好生長,堅硬的插條不利於形成良好的分枝。
植物生長調節劑
在繁殖的最初階段套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保持植株株形的緊湊。可施用1000ppm的Cycocel或者2500ppm的B-9。對於盆栽的藍眼菊,當側根長至1英寸長時,建議施用1500ppm至2500ppm的Cycocel,植物生長調節劑應在對植物降低溫度進行煉苗的一周之前施用。對於吊籃栽培的藍眼菊,建議施用濃度可以稍微降低些,增大噴灑量,只需在植物花蕾形成之前噴灑一次即可,這樣做可以保持植株所開的花緊靠在葉片之上。不要過晚套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這將導致花朵受到損壞。
工作安排
種植藍眼菊時還有一個規則必須遵守,即每周只能進行一項大的栽培工作。比如說,不能將摘心和種植放在同一周內進行,也不能在同一周內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與煉苗。可以先種植已經生根的插條,然後在兩周之後進行摘心,第三周或者第四周(根據側根的發育情況而定)再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最後在接下來的一周進行降溫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