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狀特性,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近種區別,
形狀特性
大灌木或小喬木,高3-12米;小枝圓柱形,無毛,分枝多。葉片革質,橢圓形或廣橢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長8.5-11(-14.5)厘米,寬 3.8-6(-7.5)厘米,全緣,兩面無毛,葉面中脈下凹,側脈微隆起,近邊緣網結形成邊緣脈,背面中、側脈隆起,細脈不明顯;葉柄5 -7毫米,具槽。
聚傘花序,腋生,稀近頂生,長約3厘米,無毛,總梗長0.5-1.2厘米;苞片小,披針形,基部兩側多少具髯毛,長約0.5毫米,裂片廣卵形,具小尖頭;花瓣白色或黃綠色,基部淺藍色,披針形或略寬,中下部略偏斜,頂端漸尖,長約3毫米;雄蕊藍色,花葯下彎,長約1毫米,藥室及膨大的圓錐形藥隔長約1毫米,脊上具1環狀體;子房下位,頂端具8條放射狀的槽,槽邊緣隆起,無毛。
漿果狀核果球形,外皮多汁,成熟時紫,藍色,直徑1.3厘米,無毛,頂端具環狀宿存萼檐。花果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950~1060米的密林中蔭濕處。
分布範圍
產於普文、景洪、勐海,模式標本采於普文。
主要價值
果可食,味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