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果樹(原變種)是落葉喬木植株,樹皮呈淡褐色或深灰色,較粗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藍果樹(原變種)
- 屬性:落葉喬木
- 高度:達20餘米
- 外形:樹皮淡褐色或深灰色,粗糙
形態特徵,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20餘米,樹皮淡褐色或深灰色,粗糙,常裂成薄片脫落;小枝圓柱形, 無毛,當年生枝淡綠色,多年生枝褐色;皮孔顯著,近圓形;冬芽淡紫綠色,錐形,鱗片覆瓦狀排列。
葉紙質或薄革質,互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稀卵形或近披針形,長12-15厘米, 寬5-6厘米,稀達8厘米,頂端短急銳尖,基部近圓形,邊緣略呈淺波狀,上面無毛,深綠色,乾燥後深紫色,下面淡綠色,有很稀疏的微柔毛,中脈和6-10對側脈均在上面微現,在下面顯著;葉柄淡紫綠色,長1.5-2厘米,上面稍扁平或微呈溝狀,下面圓形。花序傘形或短總狀,總花梗長3-5厘米,幼時微被長疏毛,其後無毛;
花單性;雄花著生於葉已脫落的老枝上,花梗長5毫米;花萼的裂片細小;花瓣早落,窄矩圓形,較花絲短;雄蕊5-10枚,生於肉質花盤的周圍。雌花生於具葉的幼枝上,基部有小苞片,花梗長1-2毫米;花萼的裂片近全緣;花瓣鱗片狀,約長1.5毫米,花盤墊狀,肉質;子房下位,和花托合生,無毛或基部微有粗毛。
核果矩圓狀橢圓形或長倒卵圓形,稀長卵圓形,微扁,長1-1.2厘米,寬6毫米,厚4-5毫米,幼時紫綠色,成熟時深藍色,後變深褐色,常3-4枚;果梗長3-4毫米,總果梗長3-5厘米。種子外殼堅硬,骨質,稍扁,有5-7條縱溝紋。花期4月下旬,果期9月。
地理分布
產江蘇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湖北、四川東南部、湖南、貴州、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在湖南、貴州兩省南部和毗鄰的廣東、廣西兩省區的北部,比較常見;常生於海拔300-1700米的山谷或溪邊潮濕混交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