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自然地理,歷史沿革,經濟概況,農業,工業和建築業,國內貿易,對外經濟貿易,交通和郵電,財政、金融與保險,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環境保護,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旅遊景點,
百科名片
藍山
藍山地處九嶷山東麓,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山、丘、崗、平區相互交錯,以山地為主,是典型的山區縣,全縣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258座,最高峰三峰石海拔1825米。南部山嶺連綿,山區盛產松、杉和楠竹,並有水杉、銀杏、黃杉、楠木、斑竹、方竹、龍竹等38種珍稀植物,林間山溪有娃娃魚、獼猴、主要產地。中北部耕地寬廣,土地肥沃,是全縣糧食、油茶、茶葉、烤菸等農作物的主要產猴面鷹、香獐、麂子等珍稀動物60餘種。位於三峰石南部的板塘自然保護區是九嶷山斑竹的區。礦藏有鐵、猛、鉛、鋅、鈾、矽石、花崗石等24種,花崗石石體面積占全縣總面積三分之一左右,猛鐵礦床規模巨大,儲量達1.5億噸以上,已列入國家重點開採計畫。境內溪河縱橫,水流湍急,是水電開發的理想之地。
藍山境當楚尾粵頭,素有“湘南門戶”美譽,區位優勢明顯,北上長沙420公里,南下廣州320公里,省道322、216、314線交匯相通,永連公路穿越南北,即將動工過境的太澳(太原——澳門)高速公路更為該縣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改革開放以來,該縣充分發揮地域優勢,致力經濟發展,個體私營企業異軍突起,成為全省個體私營企業發展的一顆耀眼明珠,“藍山石材”風靡大江南北,“藍山運輸大軍”賓士遼闊神州,“藍山竹木”享譽沿海各地,“藍山黃花梨”、“藍山奈李”進入千家萬戶,“藍山烤菸”被爭先訂購,“藍山小水電開發”成為股份制電站建設的榜樣。近幾年來,隨著“泛珠三角產業轉移”和“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藍山以邊貿開發區為平台,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勞務經濟和外向型經濟,成為湖南承接廣東沿海產業轉移的示範基地,香港麗宏毛織、台灣承陽針織、香港潤豐電子、香港南大木業等企業紛紛落戶藍山,更為該縣的經濟發展增加了催化劑,以毛織加工貿易為主的“三來一補”外向型加工企業發展到350餘家,擁有各類織機3萬台(套),用工3萬人,“湘南毛織城”的雛形已基本形成,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藍山的經濟社會發展逐步駛入快車道,推動著藍山向小康的目標堅實邁進。
自然地理
藍山縣位於南嶺山脈中段北側,東接郴州臨武縣,南界江華瑤族自治縣及廣東連州市,西鄰寧遠縣,北交郴州嘉禾縣。地處東經111°54′~112°27′,北緯25°01′~25°37′之間。南北長67千米,東西寬55千米。
藍山縣地處“楚尾粵頭”,南嶺山脈中段,東、西、南三面環山,東北低。全縣山、丘、崗、平地交錯,山嶺重巒疊嶂。
藍山縣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37座,與寧遠縣交界的無名峰三分石,海拔1830米,高度為群峰之冠。
歷史沿革
唐天寶初以縣城“踞萬山間”,“四時蒼碧如藍”,遂改名為藍山。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南平縣,為藍山建縣之始,隸屬桂陽郡。縣治在今藍山縣塔峰鎮古城(城腹村),一說為土橋圩(今藍山縣土市鎮)。隋大業三年(607年),南平併入臨武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南平縣。天寶元年,改南平縣為藍山縣,因境內“山嶺重疊,薈蔚蒼萃,浮空如藍”而得名。
南宋紹平年間(1228~1233年),遷縣城於今治。
1959年,藍山縣與嘉禾縣合併為藍嘉縣。
1961年7月復置藍山縣。
1962年12月,藍山縣劃歸零陵專區管轄。現屬永州市管轄。
2000年,藍山縣轄6個鎮、9個鄉。總人口332937人。
2001年,藍山縣轄6鎮、9鄉,370村(居)委會,總人口35.11萬。
2004年,藍山縣轄6個鎮、3個鄉、6個民族鄉。
經濟概況
2004年,藍山縣生產總值完成16.36億元,同比增長11.9%,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創1997年以來最高增幅。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5.13億元,增長9.5%;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12億元,增長17.4%;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6.11億元,增長9.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5506元,人均增加928元,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為31.4:31.3:37.3。
就業再就業形勢繼續好轉。2004年末藍山縣就業勞動力18.14萬人,增加1.02萬人。其中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575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46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1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
經濟發展環境得到改善。通過開展創建“平安藍山”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維護了社會穩定。食品藥品質量監督和安全生產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農村稅費改革成效顯著,農民負擔明顯減輕。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成長速度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缺乏長效機制;工業發展仍受電力瓶頸制約;第三產業發展後勁不足。
農業
農業生產呈良好發展態勢。2004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56億元,增長9.7%。2004年以來,在中央1號檔案和一系列扶持農業產業政策措施的積極作用下,藍山縣糧食產量繼續增產,全年糧食總產量12.80萬噸,增加1.28萬噸,增長11.0%;菸葉、蔬菜產量穩定增長。畜牧業增長加快,完成增加值21991萬元,增長13.3%,出欄牲豬47.1萬頭,增長6.6%;出欄牛2.94萬頭,增長20.5%;出欄羊1.82萬頭,增長25.8%;肉類總產量38141萬噸,增長7.0%;水產品產量2043噸,增長9.3%。
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全縣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比例為43.6:9.8:42.9:1.9:1.8。畜牧業增加值占第一產業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7個百分點。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2.88萬畝,比上年增加1.38萬畝,增長4.4%;其中優值稻種植面積5.31萬畝,增長21.5%,占水稻面積的比重為31.2%。經濟作物播種面積5.9萬畝,增加0.5萬畝,增長9.2%,其中烤菸面積4.29萬畝,增長2.5%。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2760處,土石方7.8萬立方米,投入資金830萬元。農業機械總動力21.97萬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0348萬噸,增長3.8%,農村用電量2271萬度,增長19.6%。
農村扶貧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共安排建整扶貧村24個,其中貧困村7個,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860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126萬元,全縣農村解決溫飽或越過低收入線的新增1100人。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2004年,藍山縣全部工業增加值38924萬元,比上年增長16.4%,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2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8億元,增長58.9%。“三來一補”毛織企業增加值1.15億元,占整個工業增加值的29.5%。
產銷銜接較好,經濟效益上升。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9.1%,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25%,比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767萬元。
建築業發展較快。藍山縣建築業增加值完成12316萬元,比上年增長20.5%。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5家,完成產值8984萬元,增長12.5%,實現利潤200萬元,增長115.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2.68萬平方米,增長29.8%。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速度增長。2004年,藍山縣積極應對國家巨觀調控政策,投資結構得以最佳化,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6.03億元,增長速度21.6%,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8億元,增長31.5%。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6634萬元,增長41.2%;更新改造完成4787萬元,增長77.2%;其它投資完成180萬元。
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全縣1000萬元以上的重點在建項目12個,完成投資2.06億元,同比增長21%。市政廣場完成3200萬元,完成75%上;藍嘉公路路基基本拉通;縣城亮化美化綠化基本竣工。
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穩中見旺。2004年藍山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1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縣及縣以上零售額2.68億元,增長29.5%,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2.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0221萬元,增長13.8%;餐飲業2886萬元,增長34.9%;其它行業423萬元,增長28.1%。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實現零售額6158萬元,增長25%。
對外經濟貿易
對外貿易取得新突破。2004年藍山縣進出口總額為10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3倍。出口總額為1000萬美元,增長33倍。
招商引資成果顯著。2004年新簽訂契約項目29個,其中外資12個,內資17個。契約利用外資1.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1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2%,實際引進內資5.6億元,增長202.7%。
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郵電業繼續發展。完成交通運輸郵電業增加值15778萬元,增長10.2%,全縣公路貨物周轉量70101萬噸公里,增長13.5%;公路旅客周轉量45354萬人公里,增長13.3%。全年郵電業務總量4492萬元,增長20.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2.8萬戶,增加0.3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2.8萬戶,增加0.7萬戶,新發展小靈通用戶5000戶。
財政、金融與保險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2004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0018萬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同口徑比較增長19.0%,增幅比上年提高6.9個百分點,其中地方一般預算7456萬元,增長17.1%,財政支出18452萬元,增長21.3%,其中基本建設、科技、支農三項支出分別增長500%、18.4%、45.9%。
金融機構存貸款保持合理增長。2004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26839萬元,比年初增加19296萬元,增長17.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9082萬元,比年初增加15907萬元,增長17.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1753萬元,比年初增加7929萬元,增長18.1%,在金融調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確保了重點信貸投入。
保險事業穩步發展。全年保費收入3029萬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50萬元,增長50.4%;人壽險保險收入2379萬元,各項賠款支出462萬元,增長9.7%。
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2004年,擁有學校276所,職業中專1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53766人,職業中專795人,國小在校學生28592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2%,國中畢業升學率36%。
文化事業平穩發展。擁有鄉鎮文化站13個,文化管1所,文物管理所1所,圖書館1所,文化娛樂開發中心1所。文物藏品二級2件,三級22件,圖書館藏書2.26萬冊,新華書店出售各類出版物133.16萬冊,增加9.18萬冊,全縣報刊期發20.87萬份。
廣播電視事業繼續發展。全縣擁有電視台1座,差轉台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5%。有線電視用戶9867戶,增加455戶,投入236萬元對有線電視進行改造。
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年末全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1個,其中醫院29個,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院各一所,各村都有醫療點,衛生技術人員682人。
體育事業成績顯著。2004年7月省級跆拳道比賽中獲得銅牌1枚,市級比賽中獲得2金1銀,團體總分第3名,8月份全市田徑賽中獲得5金2銀6銅。全省男子跳高獲第4名。
環境保護
藍山縣地表水質量保持Ⅱ類水質以上,大氣環境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對2家違法建設項目給予嚴厲的處罰,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2起。
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2004年,藍山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801元,比上年增加499元,增長21.6%,其中工資性收入978元,增加189元;家庭經營收入1670元,增加278元;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153元,增加4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2元,增長22.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38元,增加264元,恩格爾係數52.3%,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彩電81台,電話機47.1台,行動電話38.5台,機車31.4輛,人均住房面積38.07平方米,增加7.9平方米。
城鎮居民收入穩定增長。200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40元,比上年增加674元,增長12.6%,從業人員勞動報酬10451萬元,增長7.9%,在崗職工人平工資8738元,增長8.6%。
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0252人,增長28.4%;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4051人,增長13%,參加失業保險7879人,增長26.8%,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3055萬元,城鎮居民最底生活保障金277.8萬元。
旅遊景點
藍山位於南嶺山脈腹地的九嶷山東麓,壯麗的山河,秀美的風光,構成了藍山“奇山、異水、幽洞、深峽、流泉、飛瀑”的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
①塔下寺風景區,千年古剎的深厚文化令人陶醉,傳芳塔賞景登高望遠,觀浪亭觀水怦然心動,“藍山古八景”列隊悠悠入眼來,令人目不暇接;
②舜帝南巡蹤跡遊覽區,從縣城溯舜水而上,沿途可欣賞滴水龍瀑布、萬年古石橋、舜廟、舜岩、天華寺、寧溪所城、望嶷亭等名勝古蹟,最後登臨香爐石、三分石絕頂,領略“萬山朝九嶷”的絕妙奇觀;
③瑤族民俗風情遊覽區,以舜瑤民俗村為中心,既可蕩舟高峽平湖尋幽覓勝,亦可領略古老瑤族服飾、刺繡、長鼓舞、坐歌堂、還盤王願、度戒、燒屍巫術的神秘文化;
④南風坳避暑休閒風景區,站在這座海拔1200米的“湘粵第一雄關”上,山嶺逶迤橫亘,秀峰破雲擎天,“天然氧吧”令人心曠神怡,高塘坪、板塘兩座高山“天湖”更向人展現出“山藍、水藍、天更藍”的迷人風光;
⑤通心岩地下溶洞探險遊覽區,在這座神奇的地下龍宮裡,神態逼真的“觀音坐蓮”、“黃石瀑布”、“玉兔歡歌”、“母子情深”、“石猴偷桃”、“自由女神”、“雪山飛瀑”、“神龜探首”、“神鵰倚柱”等奇妙景觀令人浮想聯翩,流連忘返。
⑥紅色之旅——紅軍長征過藍山,留下了標語、手雷勳章、貨幣、馬燈等戰爭年代的諸多遺物、墓葬、遺址及美妙故事,令人回味無窮,力量倍增;
⑦千年古村——太平石磳遊覽區,可領略自然與人文天人合一的和諧美景。此外,歷史悠久的古民居群落、飽經滄桑的涼亭風雨橋、千奇百怪的石柱秀峰、懸空而建的瑤家吊腳樓、板塘自然保護區的神奇斑竹、紅軍長征過境時留下的標語口號等等紛紛點綴其間,構成了絕妙的人文山水畫圖。一座集旅遊、休閒、避暑、探險於一體的“粵港澳後花園”鑲嵌在湘南最邊陲,期待您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