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雄鳥通體亮紫藍色具金屬光澤。翅上小
覆羽、中覆羽、下背、腰、尾上覆羽鈷藍色,其餘翅覆羽、
飛羽、
尾羽和眼光黑色。第一枚
初級飛羽甚短,第二枚和第三枚飛羽幾乎長度相等,亦是最長的飛羽,兩翅尖長。尾上覆羽亦甚長。幾乎蓋住尾的2/3長度,尾稍呈叉狀。下體頦、喉至上胸紫藍色較下體其他部分暗淡,金屬光澤亦較差。
雌鳥上體灰褐或暗褐色,頭頂、枕至上背具細的棕白色或皮黃色縱紋,肩、腰和尾上覆羽綴有灰藍色,兩翅和尾黑色,除最外側幾枚定墓趨初級飛罪屑己羽外,其餘初級飛羽和
次級飛羽基部白色,在翅上形成明顯的白色翅斑,飛翔時尤為明顯。下體淡灰褐色,頦深棕褐色,喉皮黃色,喉、胸、腹和兩脅等下體具皮黃色或棕白色縱紋,尤以喉、胸縱紋較粗著。
棲息環境
藍大翅鴝是一種高山鳥類,夏季主要棲息于海拔3500-5500米的高山森林灌叢和多岩石的高原草地,冬季多下到海拔3000米以下至1400米左右的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及其林緣地帶活動。李桂垣曾於1985年2月在中國四川王朗自然保護區海拔1400-2600米處的針闊葉混交林中見到近千隻的大群在高樹上覓食(鄭作新等1995)。
生活習性
行為:留鳥。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特別是冬季覓食時常集成大群。見於灌叢以上的高山草甸及裸岩山頂地帶,喜雨浸的山脊及高處。棲於岩石而似䳭。有時同性別的鳥結成小群至大群探章。飛行及姿勢似磯鶇,但也似紫翅椋鳥而結大群盤旋飛行。冬季結群棲於樹上。
叫聲:甚安靜。叫聲為“tji-u”,鳴聲為柔而清的“tji-u-tji-u-ti-tu-tji-u”聲,多在岩石上作叫,僅於近處可聞。
食性:主要以
昆蟲為食,尤其是店灶才蒸繁殖期店霉踏她間,主要以昆蟲為主,非繁殖期也食植物果實與種子。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不丹、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姜精充。在中國分布於青海(南部扎多、東北部祁連)、甘肅西(北部武威、天堂寺和西南部)、四川(北部松潘、平武、汶川、理縣、西北部德格、西部寶興、康定至巴塘、西南部涼山)、雲南(西北部麗江)、西藏(南部錯拉、米林、魯浪、曲拉山口、卡達河谷、甘馬藏布河谷、昌都地區西南部和珠穆朗瑪峰地區)。
繁殖方式
繁殖期6-8月。通常繁殖於高山森林上緣至雪線上面的套雅熱高山岩石灌叢和草地。巢多置於突出的岩石下面,主要由細的苔蘚構成,內墊有羽毛。每窩產卵多為2枚,卵淡綠白色、被有紅褐色和紫灰色雙層斑,卵的大小為26-28毫米×19-21毫米。
保護現狀
繁殖方式
繁殖期6-8月。通常繁殖於高山森林上緣至雪線上面的高山岩石灌叢和草地。巢多置於突出的岩石下面,主要由細的苔蘚構成,內墊有羽毛。每窩產卵多為2枚,卵淡綠白色、被有紅褐色和紫灰色雙層斑,卵的大小為26-28毫米×19-21毫米。
保護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