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側絲隆頭魚

藍側絲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側絲隆頭魚
  • 拉丁學名:Cirrhilabrus cyanopleura
  • 別稱:藍側絲隆頭魚
  • :動物界
基本資料,科學分類,二名法,異名,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環境,生活習性,保護級別,經濟利用,飼養要點,

基本資料

藍側絲隆頭魚
學名:Cirrhilabrus cyanopleura
藍側絲隆頭魚藍側絲隆頭魚
中文名:藍側絲隆頭魚,藍身絲鰭鸚鯛,紫頭鸚鵡,藍邊鸚鵡
英文名:Ruby Head Fairy Wrasse,Coralline wrasse,Blue-side wrasse,Blueside wrasse
別名:紫頭鸚鵡
種屬:為的其中一種。
俗名: 紅娘仔 柳冷仔 藍身鸚哥
模式種產地:Jakarta [Batavia], Java, Indonesia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鱸形目 Perciformes
亞目: 隆頭魚亞目 Labroidei
科: 隆頭魚科 Labridae
屬: 絲隆頭魚屬 Cirrhilabrus
種: 藍側絲隆頭魚 C. cyanopleura

二名法

Cirrhilabrus cyanopleura Bleeker, 1851

異名

Cheilinoides cyanopleura
Bleeker, 1851
Cirrhilabrus heterodon
Bleeker, 1871
Cirrhilabrus lyukyuensis
Ishikawa, 1904
Cirrhilabrus ryukyuensis
Ishikawa, 1904

外形特徵

本魚體延長而側扁,體長最大可達15公分。體色變化大,顏色複雜主要有紅色、藍色、深栗色及深藍色。有時但不經常,腹部還會出現灰白色。其顏色根據棲息地的不同或魚的心情不同而不斷變化,這種魚的顏色是值得觀察發現的。幼魚體為紅色,吻端上具一白點;雌魚前半部墨綠色,後半部紅棕色;雄魚體色艷麗,頭部藍色,胸部黃色,體背部紅色。成熟雄魚腹鰭極長;雄魚尾鰭茅尾形,雌魚尾鰭圓形,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9、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0至11枚。奇鰭與腹鰭深藍色;成魚鱗片後緣通常為深藍色;胸鰭基部有一暗褐斜斑;雄魚胸鰭後方有一橙黃色斑;背鰭、臀鰭與尾鰭基部紅褐色,末梢淺藍色具不規則波浪狀橙褐紋;腹鰭第一與第二軟條為褐色。前鰓蓋上緣具小而尖銳巨齒。頰部具2列鱗片(少數1列);背鰭前中央鱗6枚;側線不連續,中斷於背鰭軟條部中段之下方。

分布範圍

本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 由印度、斯里蘭卡到菲律賓,北至中國台灣,南至澳洲大堡礁海域等,包括日本、琉球群島、巴布亞紐幾內亞、密克羅尼西亞、帛琉、印尼、泰國、越南等海域。 東印度洋: 羅威利淺灘 ,安達曼海的斯米蘭群島與聖誕島。中國台灣除西部外,各地海域皆有分布。

生活環境

本魚主要棲息於礁石平台、近海珊瑚礁區或較大的潮池中,在台灣的墾丁及離島一帶最多,是很常見的珊瑚礁魚類。

生活習性

日行性,活動在水深度約2至30米處,甚至在潮池邊或淺淺的珊瑚礁斜坡外圍都很容易見到。具性轉變,雄魚體型通常比雌魚大些,且數目也常較雌魚多。有時形成大群魚群,有時單獨的遊動在岩礁珊瑚上面的約1到2公尺水層,或者岩石底部沿著潟湖,峽道與外礁斜坡的邊緣。屬肉食性,頂著水流覓食水團的小型浮遊動物。

保護級別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經濟利用

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艷,一般常被當作觀賞魚來飼養。亦可食用,但價值不高,多不作食用。

飼養要點

最小水族箱尺寸:350升
飼養難度:容易
飼養要求:鹽度 1.020-1.025;酸鹼度 8.1-8.4
性情:溫和
水族箱最大成體尺寸:15厘米
珊瑚兼容性:安全
食物要求:肉食
飼養環境:藍側絲隆頭魚很適合飼養在珊瑚缸中,將會給缸增色不少。鸚鵡品系如果同時入缸,可以混養得很好,在珊瑚缸中成群飼養值得推薦。剛入缸時,用活鹽水蝦誘其開口。食物包括人工餌料,凍蝦,及動物性餌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