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麥

薯麥

薯麥亦稱坤麥、長義麥,1999年秋,由昊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遠緣嫁接誘變技術將豫麥18的幼苗嫁接到甘薯地上幼莖基部,後成活、開花、結實。

基本介紹

  • 別名:坤麥、長義麥
  • :植物界
  • 中文學名:薯麥
  • 適合種植區域:黃淮流域均可種植
  • 技術:遠緣嫁接誘變技術
基本信息,種植區域,

基本信息

砧木:甘薯 旋花科接穗:小麥品種豫麥18 禾本科
薯麥
嫁接0代植株幼苗
技術:遠緣嫁接誘變技術
薯麥亦稱坤麥、長義麥,1999年秋,由昊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遠緣嫁接誘變技術將豫麥18的幼苗嫁接到甘薯地上幼莖基部,後成活、開花、結實。收穫其種子於第二年播種,後代經過系統選育,培育出一系列 性狀穩定的薯麥新品系(昊坤小麥1-6號)。 長義系列小麥屬弱春偏半冬性中熟品種。幼苗匍匐,冬季葉色深綠,分櫱多,抗凍性強,春季生長穩健,櫱多稈壯,葉色濃綠,增產潛力大。根系發達,次生根多,抗逆性強,7級風不倒伏;高抗乾熱風,抗旱性強,有“一水不澆打千斤”之說;長義系列小麥食用口感好,經農業部檢測中心測定,長義麥1、2和6號蛋白質含量高達16.64%—16.86%,是生產綠色、無公害AA級麵粉的理想品種。薯麥1號株高80-85cm,長穗形,穗頂尖,穗長10-13厘米,小穗數19-21個,穗粒數60-80個,千粒重55-58克,蛋白質含量為16.64%,屬高蛋白小麥。薯麥2號株高75-78cm,短方穗形,穗長8-10厘米,小穗數19-21個,穗粒數60-80個,千粒重50-55克,蛋白質含量為16.64%,屬高蛋白小麥。
薯麥
薯麥與常規品種對比
薯麥
薯麥分櫱情況
薯麥3號株高65-75cm,長方穗形,穗長11厘米左右,小穗數19-22個,穗粒數75-85個,千粒重55-58克,蛋白質含量為14.37%。 薯麥4號株高65-75cm,長方穗形,穗長9-10厘米,小穗數19-21個,穗粒數60-85個,千粒重55-58克,蛋白質含量為14.15%。
薯麥
薯麥孕穗期情況
薯麥5號株高85cm左右,株型緊湊,旗葉小,成穗率高;長穗形,穗中部略粗,穗長10厘米,小穗數19-21個,穗粒數50-70個,千粒重50-55克,蛋白質含量為15.17%,屬高蛋白小麥。薯麥6號株高65-75cm,方穗形,穗長7-9厘米,小穗數19-23個,穗粒數60-85個,千粒重55-58克,蛋白質含量為16.86%,屬高蛋白小麥。
薯麥
薯麥抽穗期
2007年秋,分別將昊坤5號和昊坤6號新品系與甘薯回嫁,觀察回嫁當代小麥植株的生長情況,成熟後收穫1代種子,並於2008年秋播種於公司黃河灘試驗地內,觀察回嫁1代群體的生長、變異和分離情況。5號回嫁1代苗期觀察:幼苗匍匐性,葉色深綠,抗旱、寒能力強。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在中、上等肥力田種植,適播期長,黃淮平原地區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均可播種。鄭州以南區域10月10日至10月20日為適宜播期,播量每畝25-28斤。鄭州以北區域10月15至10月30日為適宜播期,播量每畝25-28斤。隨播期的推遲,適當加大播量。播種密度公頃保苗以400-600萬株為宜。施肥應施足底肥,增施磷肥,少施氮肥,追肥應掌握前氮後移的原則,一般可在3月中下旬追尿素5 —7公斤;為了提高粒重和改善品質,抽穗期和揚花前,每公頃用磷酸二氫鉀2.25公斤,加尿素5公斤,加50%多福合劑2公斤,兌水噴施。產量情況:經過幾年的試驗示範種植,結果表明:按照同等條件(土壤、施肥、灌溉、管理等),每畝產量比其他品種增產100-300斤左右,2007年、2008年最高畝產分別為1630斤和1650斤。水、肥管理條件適合的情況下增產潛力大。
薯麥
薯麥一號
薯麥
薯麥四號

種植區域

適應種植區域:適種範圍廣,在黃淮流域均可種植,現已在河南、湖北河北、安徽、山西、陝西、山東江蘇等八個省市進行試驗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