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良(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薯良,中藥材名。本品為薯蕷科植物薯莨的塊莖。5~8月採挖,洗淨,曬乾。功能主治為:活血,止血,理氣,止痛。治產後腹痛,月經不調,崩漏,內傷吐血,風濕關節痛,痢疾,瘡癤,蛇咬傷,外傷出血。①《別錄》:主心腹積聚,除三蟲。②《藥性考》:浸酒服,能活血。③《饋州民間方藥集》:止痢疾。治產後腹痛,臌脹。又治哮喘。④《湖南藥物志》:活血,補血,止痛,散氣。治筋骨痛,關節炎腰痛,內傷吐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薯良
  • 漢語名稱:Shu Liang
  • 別名:赭魁(《別錄》),硃砂蓮、雞血蓮、血母(《貴州民間方藥集》),血三七、雄黃七、血葫蘆、硃砂七、紅藥子、惡邊(《湖南藥物志》),醬頭、避血雷(《貴州草藥》),金花果(《雲南中草藥》),紅孩兒、孩兒血(江西《草藥手冊》),血娃(《曲靖醫藥》)。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相關配伍,臨床套用,化學成份,

來源

本品為薯蕷科植物薯莨的塊莖。5~8月採挖,洗淨,曬乾。

性味歸經

甘酸,平。
①《別錄》:味甘,平,無毒。
②《唐本草》:有小毒。
③《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澀微酸。
④《雲南中草藥》:澀,苦,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理氣,止痛。治產後腹痛,月經不調,崩漏,內傷吐血,風濕關節痛,痢疾,瘡癤,蛇咬傷,外傷出血。
①《別錄》:主心腹積聚,除三蟲。
②《藥性考》:浸酒服,能活血。
③《饋州民間方藥集》:止痢疾。治產後腹痛,臌脹。又治哮喘。
④《湖南藥物志》:活血,補血,止痛,散氣。治筋骨痛,關節炎腰痛,內傷吐血。

形態特徵

薯莨(《南越筆記》)多年生纏繞藤本。塊莖肉質肥大,長圓形或不規則圓形,表面棕黑色,有疣狀突起,鮮時割傷有紅色粘液,多鬚根。莖圓柱形,通常分枝,平滑無毛,近基部有刺。單葉,革質或近革質;基部葉互生,上部葉對生;葉片長圓形、卵狀長圓形或寬卵形,長12~20厘米,寬6~7厘米,全部無毛,基出脈3~5條,有顯著網脈。花小,單性;雄花序圓錐狀,腋生,長約8厘米,穗軸無毛,具棱,有花15~25朵;花蕾橢圓形,基部寬;花被片6,2輪排列,闊卵形,先端極鈍,長約2毫米;雄蕊6,與花被等長;雌花與雄花相似,排成彎曲的穗狀花序,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3,分離。蒴果無毛,頂端鈍,長18~23毫米,中部寬25~30毫米,3瓣裂,有3翅,種子有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域

分布四川、貴州、雲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浙江等地。產貴州、湖南、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陽處、疏林下或灌叢中。

藥材性狀

乾燥的塊莖,長圓形或卵圓形,表面赤褐色,有明顯的縱皺和環形凹陷,形成結節狀和起伏不平的突起。在凹陷縮小部分有1圈鬚根痕。質堅硬,斷面紅棕色,粉性,有規則的網狀花紋。在放大鏡下觀察有折光率強的白色結晶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研末或磨汁。外用:研末敷或磨汁塗。

藥理作用

①止血作用家兔灌服薯莨煎劑1.5克/公斤,其出血時間與凝血時間,均顯著縮短。在試管內草酸血漿除去血小板後重新鈣化凝固時間的測定,薯莨提取液似有類似血小板的促凝作用。
②對子宮的作用薯莨酊劑或煎劑對離體小鼠子宮有明顯興奮作用,張力、振幅及頻率均有增強,提取液則未現作用。
③抗菌作用酊劑或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中等度抑菌作用,對甲型副傷寒桿菌與宋內氏痢疾桿菌有較弱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有關。

相關配伍

①治產後腹痛:硃砂蓮三錢。煮甜酒服。(《貴州民間方藥集》)
②治月經不調:薯莨根加月季花,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③治咳血:硃砂蓮、藕節各三錢,茅草根二錢。共炒焦,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④治關節痛:硃砂蓮五錢。煎水兌酒服。(《貴州民間藥物》)
⑤治痢疾:薯莨根、甘草。研末,每次二錢,開水沖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血痢:硃砂蓮二錢,青藤香、木姜子各一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⑦治水瀉:硃砂蓮末二錢。加紅糖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⑧治紅崩:硃砂蓮、紅雞冠花各三錢,百草霜一錢。研末,煮米酒服。(《貴州草藥》)
⑨治瘡癤:薯莨根、皂角刺、夏枯草各三錢。水煎服。
⑩治外傷出血:薯莨根曬乾研末,外敷。
⑾治毒蛇咬傷:薯莨根磨醋外塗。(
⑨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臨床套用

①止血對婦科出血(主要是產後惡露不淨,月經過多)、上消化道出血、咯血等均有一定療效。用法:用塊根每日3~5錢,水煎分兩次服。有報導,用紅孩兒以水或丙酮提取製成片劑,日服3次,每次4粒(相當於生藥12克),治療婦科出血218例,有效率為84%,療效顯著者(出血量減少一半以上至完全停止)達53%。服藥後間有輕微反應,如胃部不適、腹部脹滿,頭昏脹等,一般不須特殊處理。
②治療出血性紫癜取紅孩兒1兩(乾),落地紅(唇形科植物,又名雪見草、關須公、野芥菜)3兩(鮮),加水400毫升,煎取150毫升,1次或2次分服。臨床觀察5例,經服藥2天后,口腔黏膜、齒齦出血停止,軀幹四肢紫癜減退,精神情況好轉,食慾增加,尿色接近正常。1例複查血小板由86000/立方毫米增加至116000/立方毫米。
③治療細菌性痢疾取血娃、地榆各3錢,水煎,每日2次分服。治療22例,治癒20例。症狀消失和大便鏡檢陰性平均在服藥後5天。此外,紅孩兒內服對貧血似有一定療效;對母乳缺乏者可增加奶量。

化學成份

根含酚類化合物、鞣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