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紀錄片簡介
該紀錄片從國家級100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精選用影視方式能夠良好表達的內容為選題,採用拍攝、情景再現、動畫製作相結合的手法,著重展示出傳統手工藝的製作過程。從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老而神秘的製作工藝,凸顯工藝美術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展現我國民族文化中的優秀審美觀和價值觀。第一季分別為《泥人張》、《紫砂》、《歙硯》、《玉雕》、《木雕》、《蘇繡》,讓觀眾驚嘆於指尖的神奇、作品的美侖美奐,感受到不一樣的指尖力量。該紀錄片以精品化的製作理念,為中國非遺領域影像的高端作品。
分集介紹
《泥人張》
“泥人張”作為中國泥塑的代表,2006年成為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本片用直觀的視覺語言,系統展示了泥塑藝術的工藝流程,詳細解讀了從泥土到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玉雕》
以宋世義大師為主人公,講述了他從事玉雕設計近30年的藝術成就。本片中,用高清近景鏡頭深入的刻畫了工藝師在製作過程中,根據不同玉料的天然顏色和自然形狀,經過精心設計、反覆琢磨,才能把玉石雕製成精美的工藝品的過程。以記敘的方式呈現了玉雕繼承人宋世義一生中的玉雕精品,這將會是一部玉雕魅力的視覺盛宴。
《蘇繡》
蘇繡是漢族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本片以傳承人的人物故事為主線,展示出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著重呈現了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的逼真藝術效果,可謂是是名滿天下。
《千年紫砂》
紫砂壺,
中國漢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是具有收藏價值的“
古董”,本片以傳承人的人物故事為主線,展示出紫砂壺精細的製作工序。宜興紫砂壺的造型千變萬化,其造型採用全手工的拍打鑲接技法製作的,工藝複雜並極其考究,十分考驗製作紫砂壺大師的手藝。成型的器坯需放置陰乾後才可進行燒制。火候的把握是最關鍵的步驟,稍有不慎就將毀於一旦。所以只有對紫砂壺製作的每個步驟的精準的把握,才能最終形成一把上好的紫砂壺。
《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潮陽縣誌》記載:“潮陽金漆木雕,始於唐,盛於宋”。本片將通過實景拍攝、情景再現、動畫製作相結合的手法,展現潮州金漆木雕,以刀為筆,以木為紙,作品經歷千雕萬鏤方始成形。構思奇巧之上,刀鋒險峻之處,髹漆貼金之後,又達金碧輝煌、瑰麗精美、至高無上而精彩紛呈之藝術境地。
《歙硯》
歙硯,全稱歙州硯,
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產於安徽黃山山脈與天目山、白際山之間的
歙州。本片以傳承人的人物故事為主線,展現出歙硯製作工藝的繁瑣和複雜。其中製作硯台是道極其重要的關鍵性的工序,要根據硯石的石質形態,認真考慮題材、立意、構圖、造型以及雕刻的刀法刀路。通過高清攝像機,從各個角度全方位的解讀一方歙硯背後的韻味。
製作團隊
五洲傳播製作團隊
五洲傳播中心是一家隸屬於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綜合性國際文化傳播機構,成立於1993年12月。多年來,五洲致力於通過影像手段向國際觀眾介紹中國的自然歷史、文化科技和社會生活等基本情況。開展紀錄片、專題片、形象片、宣傳片、電視欄目、影視劇、新媒體視頻等影視製作業務,以及影視節目的多語種譯製業務;拓展傳播渠道,開展中國題材影視片的海外播出、發行、展映和宣傳推廣活動。
與國際媒體和電視機構開展國際聯合製作是影視傳播中心的特色業務之一,迄今為止與全世界20多個國家的40多家電視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與國內30多個省、市、區密切合作,將200多個小時的電視片傳播到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影視傳播中心還承擔著國新辦影視資料的數位化管理及傳播、套用等任務,影視素材及成片存儲約16000小時。
東方美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國際文化交流的民營企業。作為中國的紀錄片人,嘗試以符合中外觀眾審美需求的表現形式,傳播中華和平和諧合作包容的核心價值,與世界分享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璀璨文明,在中外平等交流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了解締造和平”。
傳播渠道
節目將通過新媒體進行傳播,將與優酷、土豆、愛奇藝、搜狐等國內各大視頻網站以及
Facebook、
Twitter等國際網站進行合作,開設《指尖上的傳承》專題平台,出現在視頻首頁進行推廣,通過“短、頻、快”的網際網路模式,讓觀眾快速便捷的接收到傳統手工藝背後蘊藏的獨特氣息。
同時,還將開設官方微博、微信,依次為根據地,引爆網友在網上發表個性觀點,從對工藝的感嘆到個人的體會,從對傳統工藝品新的認知到不同工藝品背後深層次的挖掘,在跟觀眾互動的同時,引發全民關注熱潮。
我們還將邀請文化大師觀看節目,通過大師筆下的“指尖中國”,將中國傳統手工藝通過多種渠道向觀眾展示出來。
製作手法
紀錄片用鏡頭刻畫傳統手工藝中所呈現的傳統和創新,用光影詮釋指尖承載的文化和能量,通過節目,讓觀眾認識到傳統手工藝品所承載的千百年獨特的文化價值與韻味。
強調緊湊、明快、生動、鮮活的影像節奏,凸顯民族特性,把美的文化、美的技藝、美的作品,用鏡頭演繹的更為淋漓盡致大放異彩,精益求精每一個構圖、每一個影調、每一個幀畫面,用最直觀的視覺來打動人心。用直觀清晰的鏡頭語言,展現千百年來中國傳統工藝的神奇魅力。
影響與評價
全球化的今天,《指尖上的傳承》給世界華人增添了若干文化身份(CulturalIdentity)的認同依據。
香港著名作家李純恩評論:“細細觀賞,心馳神外,潛移默化,成一種精神,也是另類愛國教育。”
澳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梁晚年呼籲:“這股文化的春風,通過網際網路分享過來,對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保護有很大的啟示”。
台灣主持人鄭沛芳在網路分享的觀後感是:“用紀錄片的感染力來喚起人們對古老文化的那份尊重,那份驕傲,那份自信,感受到一個具有創造力的民族,召喚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的回歸。讓中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