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薩耶卓瑪
- 出生日期:1922年
- 相關故事:《祖國萬歲》
- 相關人物:王洛賓
背景故事,尋找薩耶卓瑪,
背景故事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拋棄了財產,跟她去放羊;每天看著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這首傳唱近60年的歌曲,讓幾代中國人如痴如醉。歌中那“遙遠的地方”究竟在哪裡?傳說中的卓瑪是否如歌中所唱的那樣美麗? 輕輕一鞭,打出不朽之作。
1939年春天,中國電影創始人之一的鄭君里,率攝製組千里迢迢來到金銀灘草原,拍攝一部影片《祖國萬歲》。當時,邀請了正在西寧教書的王洛賓參加。攝製組在青海湖畔開機。鄭君里請當地同曲乎千戶的女兒薩耶卓瑪扮演影片中的牧羊女,王洛賓扮演薩耶卓瑪的幫工。
王洛賓穿上了藏袍 跟著卓瑪趕羊群。拍攝的工作晨出夜歸,王洛賓在電影世界裡過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此時,卓瑪正是情竇初開的17歲少女。她頭髮梳成了十多條小辮披在身後,兩隻大眼睛閃射著大膽而熾烈的光芒。那時金銀灘上有個說法:“草原上最美的花兒是格桑花,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是薩耶卓瑪。” 劇情需要,導演安排王洛賓和卓瑪同騎在一匹馬上。王洛賓起初很拘謹,坐在卓瑪身後,兩手緊緊抓著馬鞍。卓瑪卻對此毫不理會,忽然縱馬狂奔,王洛賓一時不防,本能地抱住了卓瑪的腰。卓瑪狂馳了很久,在那大草原上,這才把馬韁 交在王洛賓手中,靠在他的懷裡,不再撒野。
黃昏牧歸,卓瑪將羊群輕輕點撥入欄,夕陽下的卓瑪亭亭玉立,晚霞的餘輝映照出卓瑪的側影……王洛賓痴痴地看著被晚霞浸染了全身的卓瑪。卓瑪感覺到他的眼神,她轉過身去,拴好羊欄,那張徘紅的臉對著王洛賓——一個26歲的 漢族青年。
卓瑪眼中跳出了火苗,舉起手中的牧鞭,輕輕打在王洛賓身上,然後返身走了。 王洛賓依舊木然地站在柵欄旁,痴痴地望著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瑪,輕撫著被卓瑪打過 的地方。這個俏皮、美麗又奔放的藏族姑娘,在他身上留下了永生難忘的一鞭。
王洛賓徘徊在卓瑪父親的帳房外,氈窗落了下來,將那千戶長的女兒和這位漢族音樂 家分隔在兩個世界裡。 第二天清晨,電影隊離開了青海湖,要回到西寧去。卓瑪和她的父親騎了馬,一程又 一程地送,直到在一個小坡上,方才停住了。
王洛賓騎在駱駝上,不住地回頭張望,隨著駝峰起伏,駝鈴叮略,王洛賓心中的情感,化為詞曲,藉助哈薩克民族的曲調唱出了不朽之作《在那遙遠的地方》: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
歌詞:在那遙遠的地方,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篷,都要留戀的張望。 她那粉紅的小臉,好像紅太陽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流浪在草原,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著那粉紅的小臉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我願做一隻小羊,跟在她身旁。 我願每天她拿著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採風之行,結下深情厚誼。 第二年,王洛賓又從西寧來到了金銀灘草原。這一次他給同曲乎千戶帶來了石頭眼鏡、皮袍等禮物。王洛賓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採風,收集挖掘整理民歌曲調。 當時,王洛賓和卓瑪天不亮就騎著馬出門,到了天黑的時候才匆匆趕回住所。雖然夜已深了,但王洛賓仍借著昏暗的酥油燈整理蒐集來的曲譜。有時候,卓瑪還給王洛賓請來草原上的歌手,當面給他演唱各種民間曲調。
在農曆七月下旬,王洛賓還和卓瑪趕到青海湖邊觀看了一年一度的祭海儀式。在這個莊嚴隆重的祭海儀式上,各族牧民表演了他們精湛的歌舞,使王洛賓大開眼界,他的藝術層次也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在藏語中,薩耶有保佑之意,卓瑪是仙女的意思。不知道薩耶卓瑪是否真是仙女,但在她的那一皮鞭下,王洛賓寫出了 《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傳世之作,確實為他以後成為“西部歌王”打下了基礎。
這次採風歷時三個月,王洛賓和卓瑪走遍了金銀灘草原的各個角落,結下了深情厚誼。採風結束了,王洛賓返回西寧。何時能再次回到金銀灘,同卓瑪縱馬馳騁,遨遊草原,也就成為王洛賓深埋在心中的願望。
尋找薩耶卓瑪
金銀灘的故事一直讓人不能平靜,歌中的女神薩耶卓瑪早逝所留下的遺憾在草原上空久久迴蕩。現實生活中薩耶卓瑪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在金銀灘草原即將褪去最後一抹綠色,我帶著這一凝重的話題,再度踏入金銀灘,找尋薩耶卓瑪的足跡。
薩耶卓瑪曾經生活過的同曲乎千戶老宅大院位於海晏縣三角城,在朋友的帶領下,我有幸見到年事已高的薩耶卓瑪的妹妹才讓卓瑪。 當我走近這座四面用土夯築起來的深宅大院,仍然感受到這座老宅歷史的厚重,在我敲響同曲乎千戶家兩扇木製大門的一瞬,王洛賓當年敲響同曲乎千戶家門的情景又似乎浮現在我眼前,栓在大門內的藏狗帶著鐵鏈的響動“汪汪汪“地吠叫起來。 兩扇木製大門“吱扭扭”地打開了。院中豎著一根高高木桿,上邊飄動著彩色的經幡。 才讓卓瑪笑瑩瑩地用藏味很濃的青普話說:“請進,請進”。我把隨身攜帶的禮品放在飯桌上,拿出潔白的哈達獻給她,並深深地鞠了一躬,向她表明了我的來意。她似乎沒有聽懂,坐在她身旁的女兒桑傑吉用藏語給她翻譯了一遍。她才說:“人已去世很長時間了,還說那些做啥哩?” 當朋友向她再三解釋,說我專程從蘭州來,就是想了解一下當年的薩耶卓瑪時,她停了停還是慢慢的說了起來。
“我的姐姐生於1922年,叫薩耶卓瑪,家裡人都叫卓瑪。我們的母親叫桑科。1931年我的姨娘才塔嫁給海晏千戶同曲乎當二奶奶,當時薩耶卓瑪只有9歲,是姨娘把薩耶卓瑪從我們海南州貴德縣如玉村娘家帶進了千戶家,給千戶同曲乎當了養女。” 說到這裡,她的思緒似乎又飛到了八十年前的草原。 “千戶的大奶奶是地地道道的海晏達如玉部落人,叫賽洛。當時,她們屬遊牧民族,家裡比較困難,常年住在富嘎的帳房裡,我們這座千戶大院是1930年蓋的,1931年薩耶卓瑪隨姨娘住進了大院。薩耶卓瑪很調皮,她一出門就騎上家裡養的馬在草原上亂跑。後來她在大院住不慣,經常騎馬到賽洛的帳房裡去住。” “1939年的春天,草原上來了一群人,說是拍電影的。當時,這片草原上只有我們一家。這群人就住在我們家裡。其中有個年輕人,歌兒唱的好,我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就叫他王先生。薩耶卓瑪經常騎馬和王先生在草原上到處亂跑,家裡人也管不了。她的脾氣很暴躁,一發脾氣說打人就打人,但她一見到王先生就象變了個人似的,不管啥時候,倆人說走就走。她與王先生一塊放羊,一塊看電影,經常在一起。” 我說,聽說她還打過王先生一鞭子? 才讓卓瑪笑著說:“依她的脾氣,見誰都打哩!” 才讓卓瑪的女兒桑傑吉補充說:“聽我阿媽說,薩耶卓瑪認識王先生後,心裡特別喜歡,但他沒有對王先生說清楚她心裡的想法。常常對我阿媽說,王先生歌兒唱得好聽,王先生也有文化,我很喜歡他,我一定要嫁個漢人。” 才讓卓瑪說:“王先生走後,好多蒙古族、藏族的大戶人家都來提親,可她都沒去。她非要嫁一個漢人。後來,她看上了漢人史炳章,執意要嫁給他。1944年薩耶卓瑪嫁給了時任海晏縣縣長的史炳章,給他當了二奶奶。1945年生下了大兒子,叫尼瑪多傑。二兒子一生下來就夭折了。1953年,電影隊正在我家周圍的草原拍攝電影《金銀灘》,那時,薩耶卓瑪患了一種病,經常用手捂著肚子說,她肚子疼的厲害。那時候草原上根本沒有大夫看病。我常去看她,她的臉色很難看,一點力氣都沒有。後來到西寧也去看過病,但沒有看好,臨回家前全家在照相館裡照了一張黑白照片。” 1954年薩耶卓瑪在海晏病逝,年僅32歲。
我接過桑傑吉拿給我的照片,照片中的薩耶卓瑪娟秀而質樸,臉上散發著調皮的神情,略帶微笑。這張照片也是卓瑪留給世人的唯一一張照片。 桑傑吉說:“我阿媽常說,薩耶卓瑪的命不好,她喜歡王先生,但與王先生無緣。後來算是嫁了一個漢人,可她卻早早的離開了人世。”
我不僅被薩耶卓瑪大膽打破民族婚姻禁錮的膽略所感動。在徵得女主人同意後,我參觀了薩耶卓瑪曾經生活過的這個大院,細細感受了薩耶卓瑪曾經生活過的這塊地方。
據才讓卓瑪講:薩耶卓瑪去世後,族人實行了藏族特有的天葬方式,薩耶卓瑪已與金銀灘大草原融為一體。 薩耶卓瑪離開草原已經五十五年了,但她那一鞭子留下的美好傳說已成為草原上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在那遙遠的地方》仍在金銀灘大草原廣為傳唱,經久不衰。 在我告別才讓卓瑪,離開美麗的金銀灘大草原時,遠遠地,再度看到草原深處薩耶卓瑪孤寂的雕像,她懷抱小羊,目光慈祥而寧靜,以一種期待的神情,眺望著遠方。 那裡是格桑花盛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