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特累季河,巴基斯坦印度河左岸支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薩特累季河
- 發源地:西藏高原的拉昂錯湖附近
- 河長:1450 km
薩特累季河,巴基斯坦印度河左岸支流。
薩特累季河,巴基斯坦印度河左岸支流。上游為中國西藏的象泉河,發源於西藏高原的拉昂錯湖附近,流經印度喜馬偕爾邦,在費羅茲普爾北面進入巴基斯坦,後在烏齊附近與奇納布河匯合。全長1,450公里。流域面積39·5萬平方公里。河水...
帕里河在印度喜馬偕爾邦金瑙縣境內,與從中國什布奇山口流出國境的象泉河匯合,稱為薩特累季河,在印度境內一路向西流,經印占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最後匯入印度河。地質災害 2004年6月22日,中印界河-西藏帕里河右岸發生滑坡,滑坡堵塞帕里河形成堰塞湖,隨後堰塞湖壩體潰決,下泄洪水對下游的中國境內和境外印度村莊...
朗欽藏布 阿里地區主要河流之一,印度河最大支流薩特累季河的上源。又名象泉河。北鄰森格藏布流域,南與甲扎崗噶河、烏熱曲一烏扎拉曲流域以及印度接壤,東接內陸湖拉昂錯,西鄰印度。該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西段蘭塔附近的現代冰川。自南向北流經曲龍、東坡、札達、札布讓、努巴、什布奇、喜馬拉雅山脈後,在...
象泉河:藏語寫為གླང་ཆེན་གཙང་པོ,漢語音譯名“朗欽藏布”指象河,流域遍布札達縣,是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最主要的河流,同時該河也是印度河最大支流薩特累季河的上游。東方是獅泉河。中游有古格王朝遺址,底部有盛產水果的底雅鄉。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最為重要的古代文明發祥...
七河,印度古代吠陀聖典和其它經典著作多次提到過的7條河流,但所列名稱並不完全相同。在吠陀中,它們是恆河、朱木拿河、薩拉斯瓦提河、薩特累季河、波盧濕膩河、摩錄多烏羅陀河、阿羅季吉耶河。《摩訶婆羅多》有一處說是伐泗佛伽薩羅河、那利尼河、波伐尼河、辛頭河、悉多河、印度河、贍部河;另一處則為...
寮國);怒江(經雲南出境)——薩爾溫江(緬甸);獅泉河(西藏出境)——印度河(克什米爾);象泉河(西藏出境)——薩特累季河(又譯為蘇特累季河)(印度);馬甲藏布(孔雀河,西藏出境)——呼那卡那裡河(尼泊爾);朋曲河(西藏出境)——阿龍河(尼泊爾);額爾齊斯河(新疆出境)——額爾齊斯河(...
索伯拉翁戰役,英國殖民者併吞印度旁遮普錫克教國家的殖民戰爭。第一次英國—錫克戰爭(1845—1846)中的四次戰役之一。1846年2月10日—20日進行。是役,英軍與錫克軍雙方在薩特累季河畔的索布拉翁展開決戰。錫克軍主力在這裡有堅強陣地,士兵表現勇敢,但指揮官拉爾·辛格和泰傑·辛格在關鍵時刻臨陣脫逃,並拆毀河上...
蒙古人入侵印度發生在約1279年,蒙古人侵入上旁遮普,並橫渡薩特累季河。木爾坦的穆罕默德,沙馬那的布格拉汗和德里的馬利克·貝特卡斯聯合組成一支大軍前去抵抗蒙古人,蒙古人被擊退。(2)13071308年,一個名叫伊克巴爾曼德的蒙古酋長率軍渡過印度河,但他戰敗被殺。此後,在阿拉—烏德—丁統治的最後年代裡,蒙古人再...
流經曲松多、托林鎮、魯巴之後,在什布奇山口以西穿過喜馬拉雅山脈流入印度,改稱薩特累季河。象泉河孕育了札達璀璨的象雄文化、古格文明,以及氣勢壯觀恢弘的土林地貌景觀。氣候 札達盆地氣候屬高原溫帶季風乾旱氣候地區,受西風環流和西南季風的交替影響很大。當具有氣候下沉特點的西風環流盛行時,札達就呈現出氣候乾燥、...
阿利瓦爾戰役,英國殖民者征服印度旁遮普錫克教國家的殖民戰爭。第一次英國-錫克戰爭中的四大戰役之一。1846年錫克軍在蘭朱爾·辛格·馬吉提亞指揮下,渡過薩特累季河,進襲盧迪亞納邊界,哈里·史密斯率領英軍前來阻擊。1月28日英軍在盧迪亞納以西的阿利瓦爾戰役擊敗錫克軍,後者喪失大炮67門,並被趕出薩特累季河流域。
英錫戰爭是英國殖民主義者與錫克教卡爾薩王朝之間進行的戰爭。戰役背景 1839年蘭季特·辛格國王逝世後, 皇室內訌。英方在薩特累季河以東魯迪亞那等地的軍隊增加到45000人,已經做好戰前準備。為收回卡爾薩王朝在薩特累季河以東的領地,首領拉爾·辛格率領4萬多卡爾薩軍隊進入河東領地。戰役過程 第一次英錫戰爭 1845年11...
菲羅茲沙戰役,英國殖民者併吞旁遮普錫克教國家的殖民戰爭。第一次英國—錫克戰爭中的四大戰役之一。穆德基戰役後,英軍於1845年12月21日向離薩特累季河12哩的菲羅茲沙的錫克軍防禦設施進攻。錫克軍頑強抵抗,用猛烈炮火轟擊英軍陣地,英軍敗退,面臨困境。但錫克軍再度被其統帥泰傑·辛格背叛出賣。他按照英軍秘密指示...
《阿姆利則協定》是錫克教卡爾薩王朝與英國殖民主義者在1809年4月25日簽訂的協定。歷史背景 1801年英國殖民者派使臣祝賀卡爾薩王朝蘭季特·辛格國王加冕。1805年英方在追擊逃往旁遮普的馬拉塔軍隊時,乘機進軍薩特累季河流域。蘭季特·辛格進行調解, 馬拉塔軍隊撤離。1806年英方提出卡爾薩王朝撤出駐守薩特累季河以東領地的...
印度河水條約,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國關於印度河系統河水管理和使用的條約。條約簽署 由印度賈·尼赫魯總理、巴基斯坦阿尤布·汗總統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副行長W·A·B·艾利夫於1960年9月19日在喀拉蚩簽署。主要內容 東部的三條河流——拉維河、比阿斯河和薩特累季河——的河水劃歸印度使用;西部三條河流——印度河、奇...
拉合爾協定,1846年3月錫克教卡爾薩王朝與英國殖民主義者在拉合爾訂立的協定。1846年2月20日第一次英錫戰爭結束,英軍進駐拉合爾,卡爾薩王朝被迫與英方訂立拉合爾協定。協定規定:卡爾薩王朝領地限於薩特累季河左岸原有領地,並向英方賠款1500萬盧比,等於卡爾薩王朝年財政總收入的二分之一;承認查謨克什米爾獨立,由...
拉合爾條約是英國殖民者與印度旁遮普錫克教國家於1846年3月9日簽訂的屈辱性條約。歷史背景 1845—1846年,英國殖民者發動吞併旁遮普的第一次英錫戰爭。英軍於1846年2月20日攻占錫克教國家京城拉合爾。由於英軍力量不足,英印總督哈丁沒有立即宣布吞併錫克教國家。主要內容 錫克教國家將薩特累季河以南領土和比阿斯河與薩特...
查罕傑征服坎哥羅 查罕傑征服坎哥羅,查罕傑時期莫臥兒的征服戰爭之一。坎哥羅要塞控制著拉維河和薩特累季河之間的山區,自阿克巴以來就從未被莫臥兒人徹底征服而由獨立的地方酋長統領。1620年,查罕傑派大將雷伊·拉楊·維克拉姆在長期圍攻後攻克該要塞。
之後,他又征服了阿富汗和旁遮普的一些小部落,1809年,他的東征因受到英印政府的阻擊而失敗,隨即與英印當局簽訂了《阿姆利則條約》,規定雙方以薩特累季河為界。古拉伯·辛格投靠蘭吉特之時,正是錫克王朝蒸蒸日上之際。1812年,蘭吉特出兵與阿富汗喀布爾的封臣法塔赫·汗聯合攻入克什米爾。第二年,蘭吉特與法塔赫·汗...
雖未能使後者逃脫失敗的命運,卻還是成功地令毗波舍(Vipasa,今比阿斯河)與修杜陀利(Sutu-dri,今薩特累季河)兩河河水退去,為他們設一生路,使之免於徹底復亡。與婆羅門婆私吒(Vasistha)為爭如意神牛而互相鬥法的故事十分有名,在《羅摩衍那》和往世書中皆有生動描述。讎隙在二人的後代之間延續了幾個世紀。...
聖湖四面還有四水之源:東面是馬泉河,北而是獅泉河,西而是象泉河,南而是孔雀河。以天國中的馬、獅、象、孔雀四種神物命名的這四條河,分別又是南亞著名的恆河、印度河、薩特累季河和雅魯藏布江的源頭。過去湖周圍有九座寺廟,它們分別是位於東面止貢噶舉的修習地色瓦龍寺,位於東南面的薩迎派聶果寺,南面的...
蘭季特·辛格,印度錫克教領袖,旁遮普錫克國家締造者、國王。出身於蘇克爾切卡(Sukerchakia)封建部落首領家庭。12歲喪父並繼承家業。嗣後頻頻向旁遮普和阿富汗等地區擴充勢力。1799年攻占拉合爾。1805年奪取阿姆利則。1806年驅逐馬拉塔封建主荷爾卡爾在旁遮普境內勢力。1809年與英國簽訂《阿姆利則條約》,確定以薩特累季河為同...
chenab,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傑納布河(位於南亞,從印度北部向西南流入巴基斯坦東部的薩特累季河)”。短語搭配 Chenab River 傑納布河 ; 軍地河 chenab limited 區域 ; 企業名稱 雙語例句 Massive torrents of water from the Jhelum, Chenab, Ravi and Sutlej rivers fed by these monsoon ...
蘭季德·辛格採取了靈活的策略,同英國人結盟而不是結仇。於1809年4月同英國人簽訂了阿姆利則條約,以薩特累季河為界,雙方不得逾越,共同遵守。在這期間,他還讓英國人為他訓練軍隊,發展武裝。但到後來,英國人公然違約,蘭季德·辛格只好被迫對英宣戰。1839年6月27日,蘭季德·辛格逝世之後,由他6歲的幼子達立普...
旁遮普人中有一支原信仰印度教,但在旁遮普高僧那那克師尊創立錫克教派後,出現了錫克人的稱呼。錫克教派是個有組織的武裝集團,曾和莫臥兒帝國進行長期武裝鬥爭。19世紀初曾建獨立的封建王朝,統治從薩特累季河到開伯爾山口和從信度河到克什米爾的廣大地區。1845和1848年曾英勇抵抗英軍入侵。民族分布 旁遮普人主要居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