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背景,實力,過程,同盟矛盾,波斯的計畫,將計就計,決戰薩拉米斯,戰役的尾聲,影響,評價,紀念,
背景
薩拉米斯海戰中,希臘艦隊僅以損失40艘戰艦的代價,取得了擊沉波斯戰艦200艘,俘獲50艘的的輝煌戰績。波斯艦隊人員傷亡數萬,戰艦的殘骸和溺斃的士兵被海潮衝到薩拉米斯島對岸的一處海灣里,在幾公里長的海灘上堆積如山。夕陽中,薛西斯扯下戰袍、鑽進戰車,離開觀戰地。殘存的波斯海軍不敢營救落水官兵,也逃離戰場。
公元前490年,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Darius Ⅰ)出動陸海軍近十萬,進攻雅典。面對波斯大軍壓境,雅典曾求助於斯巴達,但斯巴達卻拒絕了,雅典無奈之下只有孤軍作戰,並在馬拉松戰役中以少勝多。而由海路偷襲雅典的波斯海軍,亦不能打敗雅典海軍。波斯人只得撤退。
公元前480年,是決定希臘生死存亡的一年。新的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Xerxes Ⅰ)經過三年準備,親率陸軍10萬及戰艦800艘再度進攻希臘。薛西斯先和地中海的海上強國迦太基結盟,讓他們牽制住義大利西西里島上的希臘城邦錫拉庫薩(Syracuse),然後在劃分歐亞的赫勒斯滂海峽(Hellespont,即達達尼爾海峽)修建浮橋兩座,又在色雷斯境內沿路建立多個後勤基地。希臘很多城邦國家投降波斯帝國,派兵派船參戰。一切就緒以後,薛西斯領軍從赫拉斯滂海峽進入歐洲,通過色雷斯和馬其頓,從希臘北部攻來。
波斯大軍在溫泉關被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Leonidas)率領的希臘聯軍擋住,久攻不下。這時一個希臘內奸領波斯軍隊從另外一個山口突破希臘聯軍防線,迂迴到希臘軍背後。利奧尼達立刻命令聯軍撤退以保存實力,自己率領三百斯巴達勇士堅守溫泉關阻擊敵人,最後全部陣亡。溫泉關失守後,波斯大軍長驅直入,逼近雅典城。雅典人不得不放棄這座歷史名城,舉國撤退到薩拉米斯島。波斯軍隊進占雅典空城,將其付之一炬,隨後大軍追擊到薩拉米斯島對岸,而波斯戰艦也源源不斷地向薩拉米斯島匯集。
薩拉米斯島夾在希臘半島和伯羅奔尼撒半島之間,東面和希臘半島僅僅相隔一條海峽。薩拉米斯海峽曲折狹窄,最寬闊的地方不過兩公里,希臘海軍的三百多支戰艦就停泊在海峽裡面。這時希臘聯軍統帥是斯巴達貴族尤利比亞德(Eurybiades),他得知有一千二百艘波斯戰艦聚集在海峽東南面,大驚失色,打算放棄薩拉米斯島,撤退到伯羅奔尼撒的陸地上。沒等希臘軍隊行動起來,就有訊息傳來,薛西斯派波斯海軍的埃及艦隊繞到薩拉米斯島西側,將海峽的出口堵住,準備來一個瓮中捉鱉,將希臘聯軍一網打盡。
實力
波斯本來沒有海軍,但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和埃及以後,將他們龐大的艦隊編成波斯海軍,建立了海上霸權。薩拉米斯海戰前,薛西斯一世的波斯遠征軍約有800艘(至少650艘三層戰船,一些希臘學者們主張船隻數量超出1000艘)三槳座戰艦(Trireme)。在希波戰爭初期,波斯海軍有戰艦1200餘艘,而雅典海軍根本無力和波斯爭奪愛琴海的制海權。
過程
同盟矛盾
9月,波斯海陸軍已經到達雅典以南的法列隆港。但是當他們來到雅典時,早就開始疏散的雅典城已經空空蕩蕩。除了衛城之外,雅典已經空無一人。在薛西斯派出使節招降雅典衛城的守軍後,他命令波斯弓箭手向著雅典衛城發射火箭,逼迫雅典守軍下山投降。但是雅典衛城從邁錫尼時代起就打有深井,有獨立的水源補給,所以守軍沒有立即被打垮。為了保衛神廟而戰的留守者也士氣高昂。當波斯陸軍試圖攀爬到城門口時,他們就推動礌石殺傷敵軍。
最後,波斯人在城門和山道的交界處發現了一道可以攀爬的險道。入侵者從疏於防守的峭壁爬上衛城,殺死了所有的守城者。在奪取城市後,波斯人洗劫神廟並放火燒毀了雅典衛城。他們故意讓雅典流亡者看到雅典的火光,以便向抵抗者們耀武揚威。
在希臘哨兵遠遠望見雅典衛城被攻占後,薩拉米斯島附近的希臘聯軍又出現了動搖。一些伯羅奔尼撒的戰艦紛紛開溜,認為抵抗無望。在這個大難臨頭之際,城邦們最先考慮的往往是自己的利益。科林斯同盟的海軍將領召開了會議,多數海軍將領們認為阿提卡已經不在防禦範圍之內。在聯軍會議投票時,占聯盟多數的南方城邦傾向於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部署。他們希望集中海陸力量保衛伯羅奔尼撒半島,在柯林斯地峽構建新的海陸聯合防線,保衛希臘的第三道天險。
雅典等地峽以北的城邦則急於收復失去的故土,這一矛盾在聯軍內部引發了爭議。雅典的海軍主將地米斯托克利極力反對這樣的安排,情緒激動地為將領們分析利害:
首先,撤退到薩拉米斯島和特羅增的雅典居民就有生命危險,雅典艦隊將成為無本之木。
其次,科林斯地峽附近海面比較開闊,而薩拉米斯島東面的海面比較狹窄,不利於波斯海軍發揮船隻體積和船隻數量的優勢。
再者,如果離開薩拉米斯島,波斯人可以放心大膽的占用雅典附近的水域。甚至直接繞過地峽,用斯巴達流亡君主德瑪拉圖斯的策略,以兩棲登入攻擊伯羅奔尼撒半島沿海的各個地方。這樣就讓科林斯同盟在地峽的防守變得毫無意義。這一做法甚至可以徹底策斯巴達的宿敵阿爾戈斯人,登入的波斯軍隊還能策反黑勞士奴隸暴動。
這時,科林斯海軍將領阿迪曼托斯,站出來嘲笑提米斯托克利是一個已經失去城邦的人,沒有資格發言。地米斯托克利對此進行了駁斥,還威脅如果大家不聽從他的建議,雅典人將把所有的人移民去西地中海建立一個更加偉大的城邦。伯羅奔尼撒人考慮雅典是艦隊的核心力量,所以他暫時同意讓艦隊留在薩拉米斯。艦隊依舊選擇留在薩拉米斯島附近。
波斯的計畫
在海軍攻克雅典後,波斯人的海陸軍也來到了薩拉米斯島對岸。主要將領集中開會討論如何作戰。
波斯陣營中大致有兩派意見。一派是主戰派的瑪爾多紐斯,希望波斯艦隊主動出擊,乘勝打敗希臘海軍。另一派的意見則以亞洲的哈利卡那蘇斯女王阿爾忒密西亞為代表。她主張海軍不能輕舉妄動。根據自己對希臘人的了解,主張波斯不應該進行海戰,因為海戰不是他們的強項。整個艦隊中民族成分複雜,水平良莠不齊,對愛琴海況也不熟悉。貿然行動會導致功敗垂成,甚至讓失去艦隊的波斯陸軍被困在歐洲大陸。
所以她主張艦船在希臘尋找港口休整,僅僅派陸軍攻打伯羅奔尼撒半島。這樣伯羅奔尼撒人就會為保衛陸地而下船陸戰。希臘人的海陸力量就被分化開來了,可以各個擊破。作為希臘人的她也深知,城邦聯盟十分脆弱。各邦國利益不同,所以十分容易收買。20年前的拉德海戰和賽普勒斯陸戰,希臘人就是慘敗於波斯人分而治之的策略。她的父輩就是這樣在伊奧尼亞大起義(愛奧尼亞起義)里戰敗。所以只需要足夠的耐心,薛西斯完全可以複製父王大流士的勝利。
這個知己知彼的建議雖然深受薛西斯的讚賞,但波斯大王根本不可能這樣實施。畢竟陸戰費事費力,而此時已是深秋,地中海氣候區的穀物收割已經完成。
地中海4-10月的通航季節也即將結束。如果不立即消滅對方的海上力量,就只能讓艦隊回國。但是這就給了希臘人以可乘之機,他們會趁機用艦隊騷擾波斯駐軍。如果不解散艦隊,波斯人只能將船隻拉上岸,放置在船寨和倉庫里保養。這意味著槳手和水兵需要消耗大量的穀物和糧食,貧瘠的希臘半島難以承受。
所以薛西斯決定綜合二人的方案:在派陸軍遠征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同時,派海軍與希臘艦隊決戰。
按照之前的慣例,薛西斯開始在聯軍艦隊中招降納叛。他派人散布招降信,和波斯大王合作者可以得到慷慨的饋贈。對於敢於反抗的城邦,男子要被殺死或者賣為奴隸,女子要淪為妓女或者被收入後宮,男孩要被閹割供權貴享樂。
將計就計
第二天夜裡,波斯陸軍沿著薩拉米斯島對面的埃琉西斯大道,向著地峽進軍。由於本土受到了直接威脅,伯羅奔尼撒半島所有的同盟城邦都派了人手不分日夜地加固地峽長城。缺席的城邦是斯巴達的勁敵阿爾戈斯和它的一些附屬城邦,他們已經死心塌地準備喜迎波斯王師了。一旦波斯人決定登入伯羅奔尼撒半島,阿爾戈斯很可能是第一個落腳點。
在波斯陸軍的壓迫下,阿爾特米西婭預料的情況果然出現了。前一天晚上希臘聯盟會議決定讓艦隊留在薩拉米斯,這時撤回地峽的聲音又甚囂塵上。聯盟將領們連夜召開的第三次將領會議,主張撤退和主張留下的雙方都堅持自己的立場,會議陷入了僵局。位於地峽以北的雅典人、埃吉納人和麥加拉人主張在薩拉米斯迎戰,其他城邦則堅持自保。
雅典的主將地米斯托克利看到形勢對迎戰派不利,於是決定將計就計,利用波斯人的招降計謀迫使伯羅奔尼撒人在海面上迎戰。他在向斯巴達主帥攸里比亞德斯闡明情況後得到默許後。於是派出家僕西琴諾斯,偷偷地坐船給波斯人送去假情報,說希臘海軍已經手足無措了,要波斯海軍馬上包圍薩拉米斯島東西方向的海面,不要讓希臘人逃走了。作為對“背叛希臘”的報償,地米斯托克利很可能從薛西斯那裡得到了赦免雅典的請求,倘若戰敗也可以為城邦留一條退路。當然在群情激奮,一致對外的關鍵時刻,這一交易還不能公開。
在聽信了詐降情報之後,薛西斯心中一陣暗喜,心想屢試不爽的招降之計又要成功了。他連夜讓埃及人艦隊200的艘船繞行到薩拉米斯島的西面,封堵希臘艦隊出逃的海峽口。在腓尼基艦隊的帶領下,由伊奧尼亞人,卡里亞人,多利斯人等組成的艦隊主力進入薩拉米斯海峽的東側。他們背靠阿提卡海岸的波斯軍營停泊,布滿了薩拉米斯島的東面海域,與希臘艦隊隔海對峙。薛西斯還派了400名精銳步兵到薩拉米斯以東的普西塔列阿島上駐守,以便和海軍配合,捕殺落水的希臘士兵。
波斯人的封鎖是在半夜完成的。除了攸里比亞德斯和地米斯托克利等人之外,其他的希臘人對此完全不知情,他們還在為是否撤到地峽去而喋喋不休。但是在昏暗的月光下和瀰漫的水霧中,哨兵們已經察覺到了許多船隻的划槳聲。海面上傳來異族語言的隱約喧囂。
這時,地米斯托克利的政敵、流亡在外的寡頭派政客阿里斯提德斯,突破波斯人封鎖線乘船來到了薩拉米斯的聯軍艦隊中。此人曾經被地米斯托克利用“陶片法”放逐,不久前被雅典公民大會召回,為國效力。國難當頭,阿里斯提德斯不計前嫌,告訴地米斯托柯利最新的情報。地米斯托柯利對他坦言,波斯艦隊就是他引來的,並委託阿里斯提德斯告訴希臘諸將,波斯人已經連夜封鎖了海峽。正巧,1艘從波斯人那邊投誠過來的希臘三列槳戰艦也證實這個訊息。所以其他將領們明白自己已經無路可退。這正是攸里比亞德斯和地米斯托克利想看到的。
當天夜裡,希臘將士們聆聽了地米斯托克利慷慨激昂的演說,鼓勵將士們為人性中崇高的品質而奮戰,為了自由而戰。隨後希臘人就在甲板上等待愛琴海的黎明。而波斯人為了準備給大王的戰爭表演,在甲板上徹夜無眠。
此時在戰場上,希臘人集中了380艘戰艦,而波斯方約有700-800艘各民族戰艦。薛西斯王對此役非常有信心,甚至把自己的王座安置在阿提卡半島南端的小山上。不僅帶著隨從和貴族們觀戰,還叫史官準備記下本方那些表現英勇的艦長。他親自觀戰表面上是為了鼓舞士氣,其實是擔心軍中的希臘人臨陣變節。結果他擔心的問題並沒有發生,但他自認為的優勢其實是極大的劣勢。
決戰薩拉米斯
公元前480年9月20日的清晨,霞光滿天,紅日初升。名垂青史的薩拉米斯海戰正式爆發。由於希臘人為自由而戰,波斯方面有國王在親自督戰,這注定會是一場惡戰。
波斯方面的部署為:左翼是卡利亞人和亞洲的多利亞希臘人。位於波斯大王眼皮底下的右翼是腓尼基人。中間是伊奧尼亞希臘艦隊。其中伊奧尼亞戰艦與希臘聯軍的船隻大同小異,甚至難分敵我。但是腓尼基船隻是為了抗擊地中海的風浪而設計的,龍骨更長、船舷更高、甲板更寬闊,可以搭載更多的戰鬥人員。船舷兩側有護欄保護,架滿了五顏六色的盾牌,可以更好地保衛弓箭手。雖然這樣的巨艦有利於跨海航行,但是在海況陌生而且海峽和礁石較多的愛琴海地區,效果會打折扣。
希臘艦隊的部署是:斯巴達為了制衡新崛起的強國雅典,將雅典從最尊貴的右翼上撤下變成左翼。斯巴達戰船居中指揮,把重要的右翼交給同是多里亞人的埃吉納。部分雅典和埃吉那戰艦停泊在薩拉米斯的港口作為後備艦隊,隨時準備支援前線。希臘步兵在薩拉米斯島上防禦,隨時準備圍攻擱淺的敵艦和上岸的敵軍。為了同盟,雅典只能忍氣吞聲。
按照之前的計畫,希臘人的行動以“詐敗”拉開序幕。50艘科林斯戰艦從薛西斯的眼皮底下向北劃出地峽,欺騙在山上觀戰的波斯大王,讓他相信希臘艦隊已經不戰自潰。但他們的實際任務是為希臘艦隊把守陣型後方,防止波斯戰艦前來包抄。在看到科林斯的戰艦“潰逃”後,薛西斯大喜過望,於是他命令傳令兵下令:艦隊全軍出擊,加緊合圍希臘人。
在晨光中發現了波斯海軍後,希臘戰艦開始倒劃,一邊誘敵深入,一邊等待海峽內海風發生變化。海水漲潮時,才是向敵船發動衝擊的大好時機。希臘人高唱著聖歌,槳手們在清脆的笛聲中整齊劃一地倒著划槳。薛西斯看到後自負無比,覺得希臘人已經膽怯了,急切地期待波斯艦隊將敵人碾成粉末。波斯艦隊在薛西斯的重賞激勵和懲罰的威脅之下,爭先恐後地前進。結果在外寬內窄的海峽中擁擠起來,船隻的划槳互相拍打,船體互相碰撞,甚至有很多船槳被撞斷。
在退到一定的位置後,希臘艦隊明顯感受到風向和海潮的變化。艦隊司令當機立斷,下令艦隊出擊。逐漸位於上風向的位置的希臘人接到號令,高呼著將波斯蠻夷逐出希臘的口號,開始絕地反擊。這些愛琴海的子孫們開始整齊劃一地向前划槳,朝著波斯艦隊衝擊。
最先接戰的是希臘左翼的雅典人和波斯右翼的腓尼基人,緊接著是斯巴達人和伊奧尼亞人,最後希臘右翼才和波斯左翼攪在了一起。
當時海軍主要的作戰方式是用投射武器射擊和用撞角衝撞。希臘人的青銅撞角在海水中若隱若現,如同攻城錘一般嵌入波斯戰艦的船舷。船上的弓箭手、投槍手和投石兵們紛紛彎弓搭箭,投擲標槍。對面的敵艦上也有很多波斯人,米底人和斯基泰人與他們對射。在撞角嵌入敵艦的船體後,激烈的接舷戰不可避免。
除此之外,希臘人的另一戰術是兩艘戰艦相錯而行,水手們突然收起與敵船之間的那一排槳,用青銅撞角撞斷敵艦的船槳,從而使敵艦喪失機動能力。
在雙方接戰後,戰艦們只能奮不顧身地自己拼殺,或者與旁邊的兩三艘船隻一起行動。無論是薛西斯還是地米斯托克里,在戰場上縱觀全局的指揮是基本不存在的。在考驗單艦戰鬥力和水手素質的過程中,薛西斯看到了非常不愉快的場景:
希臘方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因為他們提前休息充分,聯軍戰士彼此間語言相通。而且船隻靈活,更容易重新組織編隊,所以愈戰愈勇。波斯人卻很難辦到這一點。他們的水手徹夜未眠,體力消耗很大。而且船隻的體型較大,轉向不靈活,所以對頂撞戰術的使用不及希臘人熟練,在海戰中表現的比較笨拙。
海戰中不利於波斯人的另一問題是戰艦上的划槳手來自於各臣屬民族,但是戰鬥人員和指揮者基本上是波斯人或伊朗語系民族。不到迫不得已,船上的希臘人等民族就不會投入戰鬥。由於海軍士兵和划槳手有時語言不通,所以降低了波斯方面的指揮效率。
最後,雖然波斯人不缺乏優秀的騎射手,但是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海上生活。航海讓他們出現了暈船問題,影響了射擊的速度和精確度。在近距離接舷戰中,希臘重步兵的投槍比波斯人的箭矢更加致命。一旦雙方進行接舷戰,船上的波斯士兵就凶多吉少。而一旦落水,這些不諳水性的遊牧勇士就更是九死一生了。
戰役的尾聲
戰鬥進行到下午,海峽的風向突然改變。一陣強烈的西風吹進海峽,導致了很多體積大、船舷高的腓尼基戰艦顛簸不穩,發生側翻。很多戰艦因為失去了旁邊戰艦的掩護而露出側舷,成為了靈活的希臘戰艦施展撞擊戰術的絕佳目標。
由於雙方都採用了三層槳戰艦,而且兩軍中都有希臘人,所以觀戰者和參戰者經常難辨敵我,會出現有意或者無意的誤傷。比如阿爾忒彌西亞女王遭到了雅典戰艦的追擊,而友軍戰艦擋住了她的去路。發現這個友軍又正好是她的政敵後,女王毫不猶豫地擊沉了友軍戰艦,讓雅典人誤以為她是友軍或者是投誠的伊奧尼亞人。此舉反而被薛西斯大加讚賞:我軍隊里的婦女成了男人,而男人卻成了婦人。
最終,波斯左翼的卡利亞人和多利亞人,率先被埃吉那艦隊擊退。希臘人的右翼開始合圍波斯人的中線。在發現埃及艦隊沒有及時趕到預定地點包抄希臘人後,之前詐敗的科林斯艦隊也返回了戰場,加入了雅典人對腓尼基船的攻擊。處在波斯大王的眼皮底下的腓尼基人不敢有一絲怠慢,而位於中線的伊奧尼亞艦隊更是全力以赴,與本土同胞打得不相上下。
當敗下陣來的腓尼基人前來控告伊奧尼亞人擊傷了腓尼基船隻,背叛了波斯艦隊時,伊奧尼亞人依舊在英勇作戰。薛西斯親眼看到一艘伊奧尼亞戰艦將雅典戰艦撞沉,而一艘埃吉那戰艦又用撞角嵌入這艘伊奧尼亞戰艦的船體。面對沉船的危險,伊奧尼亞人投擲標槍,揮舞投石攻擊埃吉那人,成功地奪去對方的戰艦。薛西斯看到這一幕後,反而認為是腓尼基人在有意誣陷,於是將投訴的腓尼基人斬首。
臨近日落時分,希臘艦隊逐漸鎖緊包圍圈,越來越多的伊奧尼亞船隻和腓尼基船隻從海峽南端奪路而逃。但是在薩拉米斯海峽的出口處,他們遭到了埃吉那戰艦的截殺,十分狼狽地退出戰鬥。一直沒有參戰的埃及艦隊看到已經無力回天,於是也灰溜溜地撤出了戰場。
波斯人希望一戰殲滅希臘海軍的計畫就此流產。波斯海軍的統帥,也是薛西斯王兄弟的阿里亞比格涅在海戰中陣亡。他一死,整個波斯海軍馬上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態。
希臘方面的損失則並不十分嚴重。由於希臘戰士水性較好,落水之後能游回海岸或者得到友軍搭救。但波斯人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在如血的殘陽中,阿里斯提德斯率領的雅典菁英重步兵登入普西塔列阿島,把昨晚來這裡駐守的孤立無援的400波斯精銳屠殺殆盡,不留活口。算是為溫泉關的300勇士血債血償。
戰後,不甘心失敗的薛西斯在瑪爾多紐斯的建議下,打算用商船建造橫跨薩拉米斯海峽的浮橋,直接派陸軍攻取薩拉米斯島上雅典的臨時政府,掠奪雅典人的家眷。但這一企圖遭到了希臘海軍的堅決抵制與還擊。在弓箭,投槍和撞角的攻擊之下,波斯浮橋迅速遭到摧毀。
雖然波斯海軍被擊退了,但是波斯陸軍還是囂張地放火燒毀了地峽的波塞冬神廟。但在斯巴達王克里奧布洛圖斯的領導下,以斯巴達和科林斯為核心的陸軍在10月初擊敗了攻打地峽長城的波斯陸軍,再一次取得了抗戰的勝利。薩拉米斯戰役的勝果也得到了鞏固。希臘人即將開始計畫自己的反攻大計。
影響
薩拉米斯海戰扭轉了整個希波戰爭的戰局;第二年(公元前479),以斯巴達軍團為核心的希臘聯軍又在普拉太亞徹底擊敗波斯陸軍;從此戰爭的主動權完全被希臘人所操縱,最後不僅將波斯人徹底驅逐出歐洲,而且還解放了長久被波斯占領的小亞細亞沿岸各希臘城邦。公元前449 年,戰爭雙方簽訂《卡里阿斯和約》, 持續約半個世紀的希波戰爭至此正式結束。
薩拉米斯海戰的勝利,開創了雅典的黃金時代。在這個時代,雅典人取得了海上實力和商業方面的優勢,他們的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們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這就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礎。相反,薩拉米斯戰役則是波斯帝國走向衰落的開始。從那以後,波斯人再也沒能進犯希臘。在薩拉米斯戰役以後的一個世紀,希臘人和馬其頓人在亞歷山大大帝的領導下,征服並占領了那個暮氣沉沉的波斯帝國。
評價
富勒的《西洋世界軍事史》是如下描述這場戰鬥的:“決定性戰鬥是在希臘左翼方面打的。在那一方面的雅典人和愛吉拉人,沿著海岸向前划行,就在薛西斯的面前經過(他本人正站在皮拉斯河北的一個山丘上面,想在那裡展望希臘艦隊的投降)。然後轉到腓尼基艦隊的右面,把他們向波斯陣線的中央壓迫,但希臘的右翼已經進展得太快,在那裡看來好像腓尼基人已經受到了側面的攻擊。等到雅典人和愛吉拉人對於波斯中央部分的迂迴,已經使波斯左翼又受到後方攻擊的威脅時,勝利的波浪才逐漸向希臘的左翼傳到右翼方面。於是伊奧尼亞人開始撤退,而他的撤退遂使這個已經苦鬥了七八個小時的戰鬥告一結束。”
利德爾·哈特在其《間接路線戰略》一書中表示了對阿提米西亞的肯定,他如下寫道:“在波斯陣營里,只有一個人反對薛西斯關於立即發起戰役的決定。這就來自哈利卡納索斯的阿提米西亞。她建議放棄這次戰役,而採取另外一個計畫,使波斯艦隊與陸軍部隊協同作戰去進攻伯羅奔尼撒。她預料這樣可以迫使伯羅奔尼撒聯軍的艦隊面臨威脅而逃回自己的港口,從而瓦解整個希臘艦隊。她的建議看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這一點也正是地米斯托克利所擔心的”。
薩拉米斯海戰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槳船隊之間的較量,也是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
薩拉米斯海戰的結果有力地證明了海軍戰略家和理論家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的著名論斷:“交通線支配著戰爭。”歷史也更清楚地證明了這個事實。陸軍離開本國去作戰,如果沒有堅強的補給線,那就是一支脆弱的陸軍,它是不能生存的。那時補給就必須依靠水上交通,而只有海上戰鬥的勝利才能為取得陸地上的勝利創造條件。
紀念
現代希臘海軍為紀念這一海戰的勝利,於每年9月12日舉行紀念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