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森選侯國

薩克森選侯國

薩克森選侯國(德語:Kurfürstentum Sachsen),或上薩克森公國,是1356年-1806年間神聖羅馬帝國中一個獨立的世襲選侯國,為薩克森-維騰堡公國的繼承者,1356年金璽詔書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將薩克森-維滕堡公國的阿斯坎尼大公提升至選帝侯的地位。1422年,阿斯坎尼家族絕嗣,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蒙德將薩克森選侯國交由邁森侯爵(英語:Margravate of Meissen)繼承。1547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將選帝侯之位轉封給支持天主教韋廷王朝阿爾布雷希特系。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瓦解後,薩克森選侯國在拿破崙的支持下成為薩克森王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薩克森選侯國
  • 外文名:法語:Lectorat de Saxe
  • 年代:1356~1806
  • 國家類型:神聖羅馬帝國世襲選侯國
  • 國家領袖:阿爾伯特一世
組成,新教改革,三十年戰爭,18世紀,普魯士占領期間,拿破崙時代,

組成

在薩克森公國被肢解後,薩克森這個名字最早用於位於易北河畔的維騰堡周圍的該公國的一小部分上。布蘭登堡藩侯阿爾伯特一世——他是布蘭登堡邊區的創始人,之後發展出了普魯士王國——的次子伯納德得到了它。伯納德的兒子,阿爾伯特一世將勞恩堡領地納入治下,阿爾伯特的兒子們將這兩塊領地分為薩克森-維騰堡和薩克森-勞恩堡。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簽署《金璽詔書》這部規定選舉國王方法的帝國根本大法時,薩克森-維騰堡公國成為七選侯國之一。公爵因此和其他六位選侯一起獲得了選舉羅馬-德意志國王和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利。因此,雖然國家很小,它還是頗有影響力。選侯的地位是與強制實行長子繼承制相伴隨的;也就是說只有長子才能繼承爵位。這就阻止了領地在幾個繼承人之間分割,阻止了國家的分裂。它的重要性在大多數不是選侯國的德意志諸侯國的歷史中非常明顯的表現出來。薩克森公國的阿斯堪尼亞家族在1422年絕嗣了,之後皇帝西格斯蒙德將公國和選侯地位給了韋廷家族成員,“勇敢者”弗雷德里克二世藩侯。邁森邊區是由皇帝奧托一世建立的。1089年,它成為韋廷家族的領地,1247年他們還得到了圖林根伯國。1422年,薩克森-維騰堡公國和邁森,圖林根邊區統一了,它漸漸得到了薩克森的名字。弗雷德里克在1464年去世了,他的兩個兒子於1485年8月26日在萊比錫瓜分了領地,將韋廷家族分為歐內斯特支和阿爾伯特支。歐內斯特支的創始人,歐內斯特公爵在萊比錫分割會議中得到了薩克森公國和選侯地位,還有圖林根伯國;而阿爾伯特支的創始人,阿爾伯特則得到了邁森邊區。因此歐內斯特支最初更加強大,直到16世紀時選侯權和領地落到了阿爾伯特支手中,後者在薩克森在19世紀宣布成為王國之後成為了薩克森王室。

新教改革

16世紀的宗教改革是在薩克森選侯的保護下進行的。選侯“智者”弗雷德里克三世於1502年在維騰堡建立了一所大學,在其中奧古斯丁會修士馬丁·路德在1508年成為哲學教授;同時他也成為維騰堡城堡教堂的一名牧師。1517年10月31日,他在教堂大門上貼出《九十五條論綱》,反對兜售贖罪券和天主教會的其他行動,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選侯當時並沒有馬上成為新觀點的信奉者,但是將路德保護起來。由於他的干涉,教皇利奧十世在1518年決定反對將路德召來羅馬,而選侯保護路德參加了沃姆斯的帝國會議。當路德在沃姆斯宣布被整個帝國封殺時,選侯把他帶到了圖林根的沃特貝格城堡。路德宗的學說最早就是在薩克森傳播的。1525年,弗雷德里克去世,他的弟弟“堅持者”約翰即位。約翰當時已經是一名狂熱的路德宗教徒;他對教會享有絕對權威,引入了路德宗的教義,剝奪了所有堅持天主教信仰牧師的神職,還命令使用路德起草的新禱文。1531年,他將一批其他諸侯組織為施馬爾卡爾登聯盟,以維持新教教義和共同防衛皇帝查理五世,因為查理是新教的反對者。他的兒子“寬大者”約翰·弗雷德里克在1532年即位(死於1554年),他也是施馬爾卡爾登聯盟的領袖之一。1542年,約翰·弗雷德里克奪去了納姆貝格-蔡茨主教區,還進攻並蹂躪了邁森和希爾德斯海姆主教區的世俗領地。天主教信仰被全方位壓制,教堂和修道院也遭到洗劫。約翰·弗雷德里克於1547年4月24日在易北河邊的米爾貝格戰役中被查理五世擊敗並俘虜。在1547年5月19日的《維騰堡投降條約》中,選侯被迫將薩克森-維騰堡和選侯地位讓給薩克森的阿爾伯特支的莫里斯公爵。在投降之後,歐內斯特家族僅存的領地就是圖林根,在經過多次分割後,很快就成為了一批小公國。它們中在一戰後的德意志革命後仍然存在的是薩克森-魏瑪-愛森納赫大公國和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薩克森-邁克根公國和薩克森-阿爾滕堡公國。
選侯弗雷德里克三世選侯弗雷德里克三世
公爵阿爾伯特1500年死後,阿爾伯特家族的薩克森公國由他的兒子喬治(死於1539年)繼承。喬治是路德宗教義的堅定反對者,多次試圖影響他的表親薩克森-維騰堡選侯們信仰,但是喬治的弟弟和繼承人,亨利四世(死於1541)年在妻子的影響下也倒向了新教,於是薩克森-邁森公國也不在教會控制之下了。亨利的兒子和繼承者莫里斯是改革時期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儘管是一名狂熱的新教徒,擴張領土的野心和欲望還是使和皇帝一起對抗施馬爾卡爾登同盟成員國。《維騰堡投降條約》將薩克森-維騰堡選侯國交給了他,於是薩克森選侯國現在包括薩克森-維騰堡和薩克森-邁森,都在韋廷家族的阿爾伯特支統治之下。部分由於沒能得到歐內斯特支參與的土地的怨恨,部分由於成為帝國新教領袖的欲望,莫里斯背棄了皇帝。他與法國達成協定(1551),將洛林的梅斯,圖爾和凡爾登三主教國給法國,秘密聯合發動對抗皇帝的密謀計畫——皇帝逃跑才免被俘虜。同年,皇帝在《帕騷條約》中被迫給新教國家宗教自由權。莫里斯1553年去世,時年32歲。他的弟弟和繼承人奧古斯特奪去了梅澤堡,納姆貝格和邁森主教區。最後一位梅澤堡主教,“西多尼烏斯”麥可 ·海爾丁於1561年死於維也納。皇帝要求選舉新主教,但是奧古斯特通過強力選舉他八歲的兒子亞歷山大管理主教國。亞歷山大1565年去世後,他就親自管理主教國。最後一位天主教主教,納姆貝格主教普弗拉格主教死時(1564)也故事重演,選侯沒收了納姆貝格主教區,禁止天主教信仰。那些堅持天主教的大教堂教士只被允許堅持信仰10年。

三十年戰爭

1581年,最後一任邁森主教,豪格維茨的約翰辭職,1587年改信新教。教會領地也落到了薩克森手中,大主教分部也不復存在。在奧古斯特(死於1586年)和克里斯丁(死於1591年)選侯在位期間,一種更自由的新教形式,秘密加爾文教席捲了公國。在克里斯丁二世(死於1611年)在位期間,曾經傳播這種教義的首相剋雷爾被撤職並斬首(1601),公國重新施行一種嚴格的路德宗信仰,還附加宗教宣誓。三十年戰爭在約翰·喬治選侯統治期間(1611-1656)爆發。在這場戰爭中,選侯最初保持中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聽從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的建議。直到帝國將軍蒂利進軍薩克森之後,選侯才加入瑞典。但是在諾德林根戰役(1634)後,選侯與皇帝達成了《布拉格和約》(1635)。在條約中,薩克森得到了原為波西米亞領地的上盧薩蒂亞和下盧薩蒂亞邊區,另外已經世俗化的教會領地地位不會改變。但是瑞典人的報復是蹂躪了這裡整整十年。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條約》使薩克森徹底喪失了沿著易北河擴張領土的可能性,普魯士的優勢也得到了加強。1653年,新教聯盟的指令傳到了薩克森,因為選侯成為了新教帝國領地聯盟的領袖。在接下來的幾任選侯期間,宗教問題並不突出;嚴格的路德宗信仰仍然是主導信仰,任何其他信仰都被禁止。17世紀中期,第一批天主教徒——義大利商人——重新出現在薩克森,他們在首都德勒斯登和最重要的商業城市萊比錫定居;但是他們仍然不許舉行天主教儀式。

18世紀

1697年6月1日狀況發生了變化,選侯弗雷德里克·奧古斯塔一世(1694-1733)改宗羅馬天主教,不久之後就被選舉為波蘭國王。天主教教區的成立和私人的天主教信仰至少在德勒斯登得到了允許。選侯改宗羅馬天主教後,路德宗教徒開始害怕天主教信仰會在薩克森重建地位,而選侯也將掌管路德宗教會和學校事務的權力給了政府部門樞密院,而在此之前他們都是自治的;樞密院不許新教徒參加。即使是在改宗後,選侯仍然是新教聯盟的領袖,他1806年之前的天主教繼任者也是一樣,同年新教聯盟和神聖羅馬帝國一起被解散了。他的兒子,選侯弗雷德里克·奧古斯塔二世(1733-1763)在1712年11月28日在義大利的博洛尼亞皈依天主教。改宗後,考慮到國內對路德宗教徒的刺激,這件事被保密了5年,之後薩克森的統治者再次皈依天主教。在此之前,阿爾伯特家族的個別成員也有重歸教會的,但是他們都像薩克森-魏森費爾斯家族最後一位統治者(死於1746年)一樣,沒能留下子嗣。1657年,另一支薩克森-納姆貝格-蔡茨家族建立了,它在1759年絕嗣了。這一支中皈依天主教的有紅衣主教和格蘭(即匈牙利的艾斯特根)大主教克里斯丁·奧古斯特(死於1725年)和波西米亞的萊特莫雷茨主教莫里斯·阿道夫(死於1759年)。
選侯弗雷德里克一世選侯弗雷德里克一世
薩克森最狂熱的天主教鼓吹者是皇帝約瑟夫一世的女兒,奧地利女大公瑪利亞·約瑟法,她在1719年嫁給弗雷德里克·奧古斯塔——後來成為第二個此名的選侯。德勒斯登宮廷教堂建於1739至1751年,由義大利建築師切瓦里建造,是羅馬巴洛克風格建築;它現在仍然是薩克森最吸引人,最優美的教堂,也是德國最美的教堂之一。儘管統治者改宗,薩克森仍然是一個完全的新教國家,少數的天主教仍然沒有政治或民事權利。

普魯士占領期間

1756年七年戰爭期間,薩克森被普魯士軍隊入侵併征服,他們奪去了德勒斯登,迫使薩克森軍隊投降並在皮爾納圍城戰中加入普魯士軍隊。許多人後來逃跑了,一支薩克森軍隊也一直在為獨立而戰。1763年的《胡伯斯貝格條約》簽署後,薩克森終於復國。

拿破崙時代

1806年,拿破崙對普魯士發動戰爭,薩克森最初與普魯士結盟,但後來轉投拿破崙,加入萊茵同盟。選侯奧古斯塔·弗雷德里克三世(1763-1827)成為新的薩克森王國國王,稱弗雷德里克·奧古斯塔一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