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庵

薜荔庵

《薜荔庵》是唐代著名文人顧況所作的一首詩。該詩描寫了一個與山中草木渾然一體的禪庵,營造出了一種悠遠靜謐的禪意,表達詩人對禪與自然融合之美的禮讚。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薜荔庵》
  • 創作年代:唐代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顧況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薜荔庵
薜荔作禪庵,
重疊庵邊樹。
空山徑欲絕,
也有人知處。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薜荔:木本植物,莖蔓生,花小。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後多以薜荔、女蘿指隱士的服裝。

作品譯文

薜荔蓋滿了禪庵,
禪庵外重重嶺樹。
深山空寂山路欲絕,
仍有人知這去處。

作品鑑賞

薜荔左盤右繞,爬滿整個庵房,像是這整個禪庵是用薜荔做成。庵外還有重重疊疊的樹木將禪庵深掩。這是一座與山中草木渾然一體的禪庵,它象徵著禪庵主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禪境。庵外草木重重已無路可通,庵之主人心入空寂之境亦無須路通外界。然而,儘管林深路絕,還是有人知道這片方外之地。是作者雲遊入於深山偶爾發現薜荔庵,還是庵主得道、馨香遠聞。不管是何種原因,當作者步入這一幽僻的禪境時,心中是會有一番開悟和欣喜的。

作者簡介

顧況(約727—820),字逋翁,號華陽山人,蘇州海鹽(今屬蘇州)人。曾長期定居海鹽橫山禪寂寺側。公元757年(至德二年)進士及第。曾任校書郎、著作郎。在朝“不能慕順”、“傲毀朝列”,貶為饒州司戶參軍。公元794年(貞元九年)秋,去職歸隱,游於江、浙、皖一帶。此地區,道教天師道與禪宗南宗極為發達。顧況曾從叔父虎丘僧七覺受佛經。儒家“詩教說”、莊子“天籟說”及禪宗的“機悟說”,在顧況崇尚自然的思想中糅合為一體。《滄浪詩話》評:“顧況詩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風骨處。”《全唐詩》存其詩4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