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息

薜息,經外奇穴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別名胸薜,一說即乳根。位於胸部,從左右乳頭直下,平第5肋間隙處,亦當胃經乳根穴微下方,左右計2穴。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腹外斜肌、第五肋間結構。 皮膚由第四、五、六肋間神經前皮支分布。針經皮下組織,至胸大肌及腹外斜肌,前肌由胸前神經支配,後肌由肋間神經支配。第五肋間結構包括肋間內、外肌及其間的肋間動、靜脈和肋間神經。其深面,有胸內筋膜、胸膜和肺,左側穴位內側有心包及其內的心臟,右側則有膈、肝的上緣。主治急、慢性驚風,腹脹腸鳴,腹瀉,消化不良,胸脅疼痛,肝區痛,小兒暴痢,腹滿短氣轉鳴等。斜刺或平刺0.3-0.5寸,可灸。

基本介紹

  • 別名:胸薜
  •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
  • 隸屬經絡:經外奇穴
  • 主治:小兒暴痢,腹滿短氣轉鳴等
  • 功能:燥化脾濕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歇息之假用也,亦為停駐之意。薜息名意指胃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在此停駐,故名。

功能作用

燥化脾濕。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定位

位於胸部,從左右乳頭直下,平第5肋間隙處,左右計2穴。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腹外斜肌、第五肋間結構。 皮膚由第四、五、六肋間神經前皮支分布。針經皮下組織,至胸大肌及腹外斜肌,前肌由胸前神經支配,後肌由肋間神經支配。第五肋間結構包括肋間內、外肌及其間的肋間動、靜脈和肋間神經。其深面,有胸內筋膜、胸膜和肺,左側穴位內側有心包及其內的心臟,右側則有膈、肝的上緣。

主治

急、慢性驚風,腹脹腸鳴,腹瀉,消化不良,胸脅疼痛,肝區痛,小兒暴痢,腹滿短氣轉鳴等。

操作

斜刺或平刺0.3-0.5寸,有沉脹酸麻感,留針20分鐘;灸3-7壯。

相關論述

《備急千金要方》:“小兒暴痢,腹滿短氣轉鳴,灸肺募,……次灸薛息,薛息在兩乳下第一肋間宛宛中是也。”
《經外奇穴彙編》:“胸薛,兩乳下第一肋間宛宛中。十日兒灸三壯,一月以上可五壯。治療小兒腹滿,短氣,轉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