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韜,1914年出生,陝西省榆林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到北平民國學院政治經濟系讀書,1935年到日本求學。1937年到延安,先後擔任了中條地委組織部長、中條地委書記等職,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英勇奮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韜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省榆林縣
- 出生日期:1914年農曆五月初十
- 逝世日期:1994年8月8日
- 職業:政府官員
- 畢業院校:北平民國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為抗日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性別:男
人物介紹,社會評價,
人物介紹
薛韜同志1914年農曆五月初十,出生於陝西省榆林縣。1931年在西安民立中學讀書時,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並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擔任學校團支部組織委員、支部書記。1932年春,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擔任學校黨支部組織委員和支部書記。1934年到北平民國學院政治經濟系讀書,1935年到日本求學。1936年回國後,經黨組織決定他到黨的西安交通站工作。 1937年,薛韜同志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和中央黨校學習,任四大隊十二中隊黨支部委員。1938年到山西臨汾北方局工作,任河東特委委員。1938年8月,山西夏縣中心縣委成立,任夏縣中心縣委書記,公開身份是八路軍工作團的團長。山西夏縣中心縣委領導著夏縣、聞熹、平陸、丙城、永濟、於鄉、解縣等幾個縣黨的工作。當時,平川地區被日本侵略者占領,中條山一帶駐有國民黨第三軍、西北軍第四集團軍、川軍第四十七軍以及閻錫山的保全團等。在錯綜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夏縣中心縣委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的“從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按照劉少奇同志關於白區工作的思想方法,深入敵占區,發展農村黨的基層組織,開展武裝鬥爭。自己動手編寫學習材料,分期分批地培訓黨員骨幹,迅速地使夏縣的黨員隊伍由原來的幾十人發展壯大到幾百人。廣大黨員紮根於人民民眾中,發動民眾,同敵人展開頑強地武裝鬥爭。另一方面,積極宣傳黨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廣泛地團結一切力量,有力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薛韜同志先後還擔任了中條地委組織部長、中條地委書記等職,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英勇奮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1年9月,薛韜同志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到太行四地委任常委兼城工部部長。1947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38軍55師政委,兼豫西三地委書記和三分區政委,參加了渡黃河作戰、陝州戰役。1948年55師奉命進入伏牛山擔負剿匪任務和建立地方武裝,清匪反霸、減租減息,準備土改的前期工作。1949年3月,薛韜同志任中國人民解放軍15軍43師政委,先後參加和指揮了渡江戰役、兩陽戰役、粵桂邊戰役,參加了解放廣東、廣西、進軍雲南的戰鬥。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1950年2月,43師接到四兵團陳賡、宋任窮的命令,由貴州省向雲南省昭通前進並駐軍昭通地區,任命薛韜同志同時兼任昭通地委書記。當時,滇東北地區敵偽殘餘及土匪武裝勢力較為猖狂,43師分兵封鎖了金沙江及通往四川、貴州的交通要道,與雲南地下黨邊縱第六支隊會師,部隊積極開展了發動民眾,掌握動向,加強警戒和監視行動,防止土匪暴亂,並採取了一系列周密細緻地防範措施,在土匪暴亂前夕,一舉殲滅了約5000多名土匪和敵偽殘餘分子,清匪反霸工作取得了輝煌勝利。為滇東北地區人民政權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受到了軍、兵團的表揚。1952年夏,薛韜同志轉業,任昭通地委書記,在此期間,他為黨的基層政權的建立,經濟工作的開展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1955年夏,雲南省委成立財貿部,調薛韜同志任省委財貿部部長。他對黨的事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工作有魄力,作風嚴謹、細緻深入。他當部長,抓的第一件事就是糧食“三定”,當時對兩個試點(宜良縣、建水縣)的工作,每天都要縣委書記電話匯報情況,這項工作完成得很出色。當時省財貿部在農村供銷社山區、壩區以及城市商業部門都設有試點,通過抓點的工作經驗,推動全省的工作。薛韜同志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寫出了富良棚山區供銷社支持發展農業生產和開展多種經營經驗介紹的調查報告,在《雲南日報》以整版篇幅發表,上海《文匯報》也摘要轉載;以及對五金交電公司蹲點的經驗介紹,都在《雲南日報》等報刊登載。1956年,薛韜同志任財貿部長的同時,任雲南省委委員。1958年,任雲南省委常委。由於他工作的深入,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對推動雲南省的財貿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59年初,薛韜同志調任雲南省委常委兼曲靖地委書記,這正是國家困難時期和調整時期。曲靖地區是雲南省人口、面積最大的地區和主要產糧區,是農、副產品上調任務最多的地區。由於大躍進時對農村生產力和破壞較大,水腫病的發生,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餓死人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薛韜同志按照黨中央和省委的統一部署,團結地委一班人,首先抓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關心人民民眾的生活,注意保護生產力,接受五八年大躍進的教訓,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生產、生活同時抓。從曲靖地區的實際出發,發展農業,以糧為綱,糧副並舉,多種經營,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農業、工業共同發展。經過幾年的努力,糧食增產了,畜牧業發展了,既保證了本地區人民生產、生活和市場供應的需要,又完成了雲南省分配的各項上調任務,受到雲南省委的表彰。在工業方面,煤炭、冶金、機械、化工、紡織、菸草等也起步和發展了,為開發利用和發揮曲靖地區的資源優勢,為工業基地的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第二,抓農村政策和生產經營管理體制的調整,調動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注意研究山區和高山分散地區的政策、經營管理體制問題,親自深入山區調查,直接派人到高山分散地區調查,聽取意見,認真分析研究,並向雲南省委寫了關於山區、高山分散地區生產、經營管理體制問題的調查報告,受到省委的重視。第三,抓領導和幹部作風的轉變。薛韜同志在曲靖工作的這幾年是一個大轉折時期,他注意通過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教育幹部自覺糾正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樹立政策觀念、民眾觀念,堅持走民眾路線。自己帶頭蹲點、抓點,他選擇了曲靖縣的一個區為地委領導班子的點,經常深入點上,同基層幹部、民眾同勞動、同吃飯、共同研究工作,指導面上的工作。在他的帶動下,各級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都堅持蹲點、抓點,採用以點帶面的工作方法,既轉變了作風,又推動了工作。
1964年1月,薛韜同志任雲南省委書記處後補書記,1965年上半年任雲南省委書記處書記,分管農業和農村工作。他仍然十分重視農業、農村工作和農民問題,堅持貫徹毛主席“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把農業擺在重要位置,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增加科技的投入。成立了雲南農業大學以及各種類型的農業科研部門和農業學校,培養農業的專業人才,幫助農、科、教部門解決實際問題,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有利地推動了農業、科研、教育、推廣成果的工作,為雲南省農業的全面發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文化大革命”中,薛韜同志遭受林彪、四人幫路線的迫害,失去了黨內外一切職務和人身自由,但是他仍然堅持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作了大量的學習筆記,他同時用學習的體會思考著黨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堅決地同違害黨和國家、人民利益的行為作鬥爭,同時也總結著自己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使今後為黨和人民工作得更好。
1972年夏天,薛韜同志恢復了工作,任雲南省委農辦主任,1973年秋,任雲南省委財辦主任、黨組書記。當時由於是“文革”後期,工作條件相當困難,“左”的思想影響很深,人民民眾生活十分困難,市場供應緊張,糧食、油、肉、禽蛋、煤的供應嚴重缺乏。這個期間,他為保障人民民眾的基本生活需要,把人民民眾的生活作為首要大事,召集有關廳、局領導和業務部門,認真聽取意見,分析研究情況和問題,採取措施及時解決問題,下大力做好這項工作,儘量保障人民民眾基本生活物資的供應。他十分關心經濟的恢復,組織力量對市場商品減少問題進行調查,及時向省委反映情況,敢於抵制“左”的錯誤做法,如雲南省澂江縣搞關於取消農民小自由和集市貿易,農民意見很大,寫信告狀,薛韜同志批示要立即糾正這種做法,同志們為他擔心,他卻堅決表示敢於承擔責任。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敢于堅持黨性和錯誤作鬥爭的精神,一致得到了同志們的敬佩和讚揚。
薛韜同志在幹部的選拔和培養方面,始終貫徹黨中央關於德才兼備,任人為賢的方針,大膽使用提拔年輕有為的幹部,對待幹部滿腔熱情,關心愛護,教育培養,同時又嚴格要求。不搞宗派、不計恩怨,只要是政治思想好有能力的同志都使用和重用,即使是犯過錯誤的幹部,只要認識和改正了,也予於使用,讓其發揮作用。他對那種心術不正、搞陰謀詭計的人深惡痛絕。自己從來不在下屬面前講同級的是非,若遇有不同意見,他總是從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顧全大局的處理好問題。他在財辦工作期間,培養、選拔了一大批思想作風過硬,年輕化,知識化的幹部,為雲南省財貿經濟工作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首要的條件。
薛韜同志不但尊重人才,還重視知識、專業教育,為提高財貿幹部隊伍的素質,他關心支持財貿系統的教育事業。他主持財辦工作,抓業務、抓政治兩手都很具體,兩者結合得很好。他認為:財貿工作要上去,必須提高幹部隊伍的素質,因此,要加強幹部的教育,培養後備力量。首先,他恢復了省財貿幹校,接著就籌辦省財貿學院。“文革”中,許多地、州的財貿學校校址都被占用,學校倒閉,他就叫有關部門先掛起學校的牌子,再解決其它問題,雲南省財貿幹校、玉溪地區、曲靖地區、大理州的財貿中專學校都是這樣恢復起來的。至1975年,全省恢復和建立了財貿中等專業學校20多所,省財貿幹校也辦起了大專班,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省財貿學院。財貿教育事業的恢復和發展,為雲南省財貿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7年8月,薛韜同志任雲南省委副書記,分管財貿和農業工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他認真學習,堅決擁護和貫徹黨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在雲南省委的統一領導下,大膽推行農村改革,實行聯產承包制,充分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解放了生產力。與此同時對農業生產、農田基本建設、商品市場等工作都抓得很緊。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認真聽取基層工作同志的意見,實事求是地迅速把情況、意見和問題及時向省委匯報,提供省委決策。他任省委副書記期間,走遍了雲南省的所有地、州、縣和許多鄉村,哪些地區發展的快、好,哪些地區貧窮的民眾多,他都了如指掌,為了讓人民民眾儘快地解決溫飽,脫貧致富,他夜以繼日,忘我的工作,時刻把人民民眾的疾苦掛在心上。1978年2月初至3月,他到保山地區、德宏州、怒江州、大理州、楚雄州了解基層農業生產情況,輕車簡從,基本上是白天跑路,看農田基本建設、水利工地現場、小春生長、田間管理、春耕備耕情況,晚上聽取意見和匯報,將實際情況匯總,常常是忙到深更半夜。3月10日,當他從怒江返回大理時,得知大理州的農民有2195人得了水腫病,他心情十分沉重。第二天上午不辭辛勞地趕到病情較為嚴重的彌渡縣德苴鄉,具體了解和察看疾情,一直忙到當晚9時才回到縣城,匆忙地隨便吃了點飯,立即與縣委的同志們研究解決問題的措施。他當時對縣委的領導說:“我們解放了二十八年,民眾沒有吃的,發生水腫病,問題還不嚴重嗎?打倒了“四人幫”,再不關心民眾生活行嗎?黨中央、省委十分關心民眾生活,各級黨委都要確實關心民眾生活,要把人民民眾的生活問題作為重要任務來抓,要做具體的工作,要總結經驗教訓,把工作做好。”為了這件事,他立即向省委寫了專題報告。薛韜同志長期保持著黨關心民眾的疾苦,聯繫民眾的優良傳統作風,許多幹部和人民民眾廣為傳頌。
社會評價
薛韜同志無論在什麼崗位上,63年如一日地勤勤懇懇為黨和人民忘我地工作,從不計較名利和生活待遇,生活簡樸,不論在國家困難時期,還是物質條件得到改善的時候,都不搞特殊,與人民民眾同甘共苦。他對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嚴格要求,從來不為他們謀私利。他嚴於律已,以身作則,艱苦奮鬥。
薛韜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忘我奮鬥的一生。他政治信念堅定,忠於黨、忠於人民;勤奮好學,勤政廉政,作風嚴謹;深入實際、實事求是,關心人民民眾,走民眾路線;堅持黨性原則,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正氣浩然,清正廉潔,執著追求。薛韜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是黃土高原養育、人民的好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