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弼珊(1918—1945),號運林,轉水區三塘鄉古高塘村人。1945年11月3日,薛弼珊從板倉到雙頭圩時,被鄉長黃菇吉的馬弁黃鬼頭發現,弼珊拔手槍出擊失靈,反被擊中殉職。
基本介紹
- 本名:薛弼珊
- 號:運林
- 出生日期:1918年
- 逝世日期:1945年11月3日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薛弼珊(1918—1945),號運林,轉水區三塘鄉古高塘村人,曾在五華一中讀書半年,因父死家貧輟學,1934年,在黃沙塘薛屋國小任教半年,後讀國文專科一年。1937年秋,在親朋資助下返一中就讀,1939年春,弼珊在抗日救國活動中,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黨小組長,支部委員。下學期,國民黨當局禁止學生參加抗日救國活動和閱讀進步書刊,設校警干預師生言行。對此,弼珊等人深表不滿,率先在初三班的《火線》牆報上提出抗議,引起師生共鳴,爆發學運,學校下令將薛等17人開除學籍,但他們仍領導學生堅持鬥爭,終將校長曾祥朋趕下台。
1940年春,經黨組織同意,薛化名尚彬,到夏阜螺峰學校任教,在那裡發展黨的組織,宣傳抗日救國活動,1941年春,他與薛冠洲到大田石灰壩育文國小任教,以教師身份作掩護,開展革命活動,6月,吸收張俊喬等人入黨,建立了新的據點,該地後為中共後東特委臨時駐地,8月,調任中共河源縣委宣傳部長,改姓江,化名尚堯,在河源黃村寧溪板倉國小任教,主持舉辦黨支部書記訓練班,發展黨組織。年底,縣委改為特派員制,弼珊任中共河源縣副特派員,1942年夏任特派員,在貫徹上級關於“勤學、勤職、勤交友”的指示中,提出黨員在停止組織生活期間的行動紀律與工作任務,並對社會上層人物的經濟地位和政治表現作詳細了解,以便採取團結、分化、瓦解和孤立打擊的不同政策與策略。7月,化名薛學文,受廣東地下黨的派遣,參加中國工業合作協會(後簡稱“工合”)贛閩粵區辦事處舉辦的南雄培黎技術訓練班學習。1943年結業後,被派往“工合”和平事務所任會計助理員。為培養“工合”會計人才,事務所舉辦會計人員訓練班,他親自授課,深受學員歡迎,受訓的20多位青年結業後全部分配到基層社任職。
他在任內,和平“工合”發展至全盛時期,成為東江前線抗日游擊隊提供活動經費和物資供應的重要單位之一。1943年7月,任“工合”和平事務所指導員。生活艱苦樸素,低微的工資收入大多用於支援那些沒有公開職業、生活更為困難的同志和貧苦農民。1944年春,任“工合”梅縣指導站指導員。1945年夏,調任東江特委機關報《星火報》編輯,10月,任中共河源縣委書記(仍兼編輯),奔走黃村、葉潭各地,迅速恢復了永新、板倉等地黨的基層組織。11月3日,從板倉到雙頭圩時,被鄉長黃菇吉的馬弁黃鬼頭發現,弼珊拔手槍出擊失靈,反被擊中殉職。新中國成立後,河源縣人民政府於黃村革命烈士陵園為他立碑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