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縣大店鎮薛家窯村的泥陶製作工藝歷史悠久,最早可上溯至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時期,從南宋開始逐步形成產業規模,至明、清達到鼎盛期,其泥陶製品在魯南、蘇北成為深受民眾歡迎的日常生活用品,其製作工藝在山東境內廣為流傳,並被帶到東北三省、新疆、內蒙古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家窯
- 外文名:無
- 位置:莒南縣大店鎮
- 類別:瓷器燒窯
- 特色技術:拉坯60厘米
據介紹,薛家窯泥陶的拉坯技術能做到一次拉坯成型60厘米高,在全國同行業中一般一次拉坯成型40厘米高就很不容易。2004年來自紫砂陶器產地宜興的制壺高手,見到薛家窯的拉坯技術,驚嘆不已。
坯體做成後,再通過晾曬、燒制等過程,完整的泥陶製品就做成了。薛家窯初期只燒盤、碗、盆、罐、壺、缸以及建築用的磚瓦,後來又發展燒制帶有浮雕、透雕的高級藝術品。薛家窯泥陶曾發展到十幾個大類、上百個品種。
有關部門統計,薛家窯泥陶製作鼎盛時期,村裡有120多個輪盤,近500人從事泥陶製作業。從上世紀80年代起,泥陶製品逐漸被塑膠製品、金屬製品替代,現在村里只剩20多家100餘人從事制陶業。
泥陶的製作工藝複雜,特別是拉坯技術全憑手感操作,年輕人不願意學。加上泥陶製品利潤薄,因此從事泥陶製作的村民越來越少。如今薛家窯村能夠熟練掌握拉坯技術的,特別是拉制燒水壺坯的只剩四五個人,而且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
目前,莒南縣已將薛家窯泥陶列為重點挖掘保護對象,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保護計畫,並將落實具體措施以保護這一寶貴民間手工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