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地會議

薛地會議

陳勝死後,項梁的軍隊成為反秦主力

薛地會議以後,楚懷王成為各地反秦義軍的名義上的領袖,反秦起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地會議
  • 時間:公元前208年
  • 年代:秦代
  • 地點:今山東滕州東南
基本信息,事件介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薛地會議
發生時間: 公元前208年
所屬年代: 秦代
發生地點: 薛(今山東滕州東南)地

事件介紹

公元前208年,項梁在薛(今山東滕州東南)地召集各路義軍首領會議,商量破秦計畫。會議決定,立楚國王族後代熊心楚懷王,定都盱眙,項梁為武信君,陳嬰上柱國。薛地會議以後,楚懷王成為各地反秦義軍的名義上的領袖,反秦起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相關內容
陳勝雖然被害,但其首創的反秦大業並沒有夭折,其昔日手下大將呂臣,悲憤萬分,在新陽重舉義旗,組建“蒼頭軍”,從秦軍手中奪回陳縣,處死了投降秦軍的叛徒莊賈,重新豎起“張楚”大旗。
    原奉命東下發展的部將召平,知道許多人還不知陳勝已經被弒而亡,為大專生凝聚士氣,假借陳勝名義,拜項梁為上柱國,使之渡過烏江,西上擊秦。反秦鬥爭再次恢復生機。
    公元前208年6月,項梁獲悉陳勝確已遇害的訊息後,為了應對時局,召集各路反秦大軍將領,到薛縣(今山東滕縣)會盟,共商反秦大計。會上,有個謀士,叫范增,深諳韜略,好用奇計,他獻策道:“陳勝失敗是理所當然的。原因在於他起事後,沒有立楚王室的後裔為王,而是自立王。所以,難以號令***,難以凝聚更高的人望,因此,其勢不能長久。要知道,秦滅六國,楚國最無罪,楚懷王***入秦,客死異國,到現在楚國人民只要一提到這段往事 ,就傷心不已,悲痛不絕呀!所以,南公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現在,您起事江東,楚國人之所以蜂擁而起,爭相歸附,是因為您的先人世代為楚將,您要是審時度勢,及時擁立楚王室後裔為王,歸附的人一定更多,反秦大業一定可以成功!”項梁勇而有謀,善於頃聽民意。他果斷地採納了范增的建議,紛紛派人到民間去尋找已經散失了的楚王室的後裔。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後,找到了楚懷王的一位孫子,叫熊心。
    熊心雖曾貴為王公貴族,是楚懷王的孫子。但楚國滅亡,社稷傾覆後,竟然淪落成了富人家的放牧人,終日與一群綿綿的山羊為伍,他作夢也沒有想到自己還能夠重新回到深宮大院,過上華服錦玉的生活。
    項梁尋訪到訪熊心後,立即率君臣擁立為楚王,定都於盱眙。起義軍為了更進一步地激發人民的反秦熱情,經過謀劃,仍稱熊心的王號為“懷王”。項梁立楚懷王,在天下樹立起了一面反秦義軍的大旗,被擁立為南方各路反秦楚軍的“共主”。於是,項梁自號武信君,獨掌已經正式復國的楚國大權,並任陳嬰為上柱國,陪同楚懷王熊心,鎮守在遠離作戰前線的國都盱台。儘管此時的楚懷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個任項梁擺布的傀儡,但他的出現,有效的團結了楚國各路反秦力量,並具有相當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是反秦勢力壯大的重要原因,所以,宋代的文學家蘇軾評價說:“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
    薛之會,既是謀劃楚國復國的大會,也南方各路起義軍繼承陳勝、吳廣遺志,繼續與秦軍開展搏殺的鼓勁大會。會議之後,起義軍在各地取得了許多巨大的勝利。
    項梁率領楚軍,邊克秦軍,因勝而驕,公元前208年9月,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陷入秦將章邯的包圍之中,兵敗而死。此時,劉邦、項羽正分別率軍,在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與秦軍激戰。陳勝的舊部呂臣,駐守“張楚”舊都陳縣(今河南淮陽),這兩個地方,都位於定陶的西南邊,倘若秦軍乘勢南下,楚國國都盱台就危在旦夕。
    劉邦,項羽為穩定軍心,保衛懷王,抵禦秦軍,急忙移師東歸,陪同楚懷王將都城遷移到了彭城,呂臣也覺得形勢十分嚴峻,棄守陳縣,投奔懷王,駐軍彭城東,與駐彭城西的項羽,駐碭郡的劉邦,互成犄角之勢,互為聲援。
    此時,秦將章邯認為此時的楚國之兵已經不足為慮,於是重新調整軍事部署,向北部也已經復國的趙國,發起攻擊。楚國正面的軍事壓力暫時消退。由於項梁已經 戰死,國都新遷,楚國國內勢力開始重新分化整合。楚懷王緊緊把握住了這一機會,開始著手整頓楚國政局,積極策劃伐秦滅秦總的戰略布置,他利用呂臣歸附的機會,對項羽和呂臣分別率領的二支軍隊進行了整合,合為一軍,由自己直接統帥,乘勢取得了楚軍的最高統治權,真正成為了天下盟主和伐秦滅秦的統帥。
    這年9月,秦將章邯渡河北上,攻擊也已復國的趙國,圍困趙王歇於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趙只得向各路起義大軍求援,楚懷王心及時召開緊急軍事會議,作出了“西入關、北救趙”的正確決策。決定分兵兩路:北路由宋義、項羽、范增等領兵北上救趙;西路由劉邦領兵直撲關中,直搗秦都鹹陽。楚懷王心在實施戰略這初,與諸將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11月,宋義領軍到達安陽(今山東曹縣東),但是他停留了一個多月,也沒有出擊 ,當時天寒大雨,士卒凍飢,項羽求勝心切,一怒之下殺了宋義。楚懷王心遂提拔項羽為上將軍,統率北路救趙大軍。公元前207年初,項羽採用“破斧沉舟”之計,渡過阻隔用兵的漳水河,九戰九勝,大破秦軍,章邯敗逃,一下子就解了巨鹿之圍。巨鹿之戰是摧毀暴秦的決定性戰役,殲滅了秦兵三十餘萬,有力地支援了劉邦西入關中的戰略行動,為最終滅秦奠定了基礎。巨鹿之戰,使項羽威振諸候,聞名天下。清人王源在他所寫的《居業堂文集·項羽論》中評論說:“首難者陳涉,滅秦者項王也;入關者雖沛公,滅秦者項王也。”
    在此同時,劉邦領軍西進,一路過關斬將,連克沿途眾多城池後,直抵丹水,輕取武關(今陝西商縣東)。武關失守,關中震動。秦相國趙高逼迫秦始皇的兒子秦二世自殺,立被秦始皇賜死的公子扶蘇的兒子子嬰,貶號秦王,派人與劉邦談判,“約分關中”。但是卻遭到了劉邦的拒絕。公元前206年初,劉邦率大軍攻入秦都鹹陽,秦王子嬰素車白馬,奉天子璽符,向劉邦投降。二個月後,項羽擁兵四十萬繼劉邦之後進入武關,不僅下令殺了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而且在屠城的同時,一把大火燒了天下聞名的阿房宮。秦始皇夢想的萬世永傳的帝國,僅僅經歷了不過十四年,就在血腥的刀光劍影和連綿不絕的火海之中,化為滾滾的濃煙,灰飛煙滅了。 原來楚人南公所預言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說,果然實現。
    勿庸置疑,秦王政一統寰宇、創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之功,是永垂史帛的,然其殘暴統治,又阻礙了歷史的前進,故楚人首先發動大起義,推翻了秦王朝,其功也是不可沒的。從陳勝、吳廣至項羽、劉邦高舉的“伐無道,誅暴秦”的旗幟,引導人們一代又一代英勇地進行反抗壓迫剝削的鬥爭,譜寫出一頁又一頁的英雄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