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運河

薊運河

薊運河是海河流域北系的主要河流之一,幹流河道始於薊州區九王莊,流經天津市薊州區寶坻區寧河區濱海新區四個區,全長144.54公里,經北塘口入海。“薊運河又東南折北七里余,經於家鋪東,又東七里余入于海”(《光緒順天府志》卷三十八 河渠志 水道三)

張延昆為薊運河(泃河)市級河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薊運河
  • 長度:144.54公里
  • 流經地:薊州、寶坻、寧河、濱海新區
  • 源頭:天津市薊州區九王莊
  • 終點:北塘口
  • 屬地:天津市
地理位置,旅遊資源,自然資源,河道改造,相關資料,

地理位置

薊運河
長期以來,由於薊運河河道蜿蜒曲折、主河槽過水斷面小、堤身薄弱、堤防下沉、高程不足,險工險段多等原因,已成為本市防洪的一大難點和隱患。在20世紀70年代初根治海河工程中,雖對幹流河道部分河段進行了治理,但未達到設計治理標準,加之1976年受唐山大地震破壞和地面沉降影響,導致河道過流能力普遍降低,堤防閘涵等工程設施嚴重老化失修,堤防險工險段多,極大地影響和制約了本市薊州區、寶坻區、寧河區、濱海新區四個區和下游濱海新區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開發開放,急需進行全面治理。

旅遊資源

濱海新區現已啟動轄區薊運河堤兩岸的改造,著力打造30公里長,涵蓋鄉土景觀岸線、城市景觀岸線、濕地景觀岸線3個景觀段的薊運河休閒景觀體系。其中,率先啟動的薊運河景觀帶工程位於濱海新區五經路以東,包括綠化、雕塑、景觀小品、親水平台、觀景廊道等要素。
薊運河薊運河
薊運河防洪險工治理工程一直得到國家和天津的高度重視,經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批准,自1992年開始,天津市水利部門每年都安排實施薊運河防洪險工險段治理工程,截至2005年已累計治理險工堤防110公里。本次薊運河防洪險工治理工程投資1545萬元,工程面向社會公開招標選取施工單位,共有4家水利工程施工企業參與投標,最終確定由天津市源禹水利工程公司承擔工程施工任務。此次薊運河防洪險工治理工程重點對目前薊運河最危險、最薄弱的寧河區板橋鎮險工段進行治理,按照國家3級堤防標準加固薊運河左堤3.17公里,修建寬4米的上堤防汛專用道路1條和涵閘2座,使治理後的薊運河寧河區板橋鎮段堤防達到10年一遇防洪標準和5年一遇排澇標準,整個工程計畫於6月30日主汛期到來前竣工並發揮防洪減災效益,扭轉薊運河險工段每年汛期防洪搶險的被動局面,確保河道周邊沿線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
薊運河薊運河

自然資源

薊運河宛如一條綴滿珍珠的飄動銀河帶,被列為“寧河八景”之首,沿途沼澤港岔星羅棋布,眾水相聚通補,水脈相連,有四淀二十一沽,引來鷗、禽鳥逐其翔鳴;盛產四十多種美味的魚蝦蟹,冬天在冰面穿凌網,更有頗豐的收入,捕獲的銀魚紫蟹,是薊運河產的珍品,明清兩代的貢品;兩岸萬頃鬱鬱蔥蔥的蘆葦,緊緊護衛著九曲十八彎的河兩岸,抗擊著狂風暴雨掀起的浪濤擊打,抵禦著因潮汐形成的漩渦、水流對兩岸的猛烈衝撞;交錯生長的萬絲千縷的根須,為水中生物、魚蝦蟹等構築了堅實的安樂窩,為多種珍禽野鳥小動物等提供了安全的棲息地,避風的港灣;東岸百里鹽田盛產馳名華夏的長蘆鹽;西岸數萬畝的小站稻及種植梁黍菜果的園田享受著薊運河甘露的滋潤;修建於1888年京山(初為唐胥)鐵路,橫跨薊運河,為國內最早;四十多種美味的魚蝦蟹,是上蒼對其兒女的恩賜。冬天在冰面穿凌網,更有頗豐的收入,捕獲的銀魚紫蟹,是水產之珍品,薊運河的鎮河之寶,也是明清朝代的貢品。

河道改造

工程將為薊運河河道兩岸恢復自然堤岸,斜坡種植喜水植被,實行喬灌草結合以增強堤岸抗洪能力,在沿岸堤腳建設親水棧橋。同時,避免不適宜的土地利用對河流產生污染和視覺破壞,保留更多的河岸生態綠地空間,為市民提供濱水休閒空間和聯繫城鄉的濱水休閒場所。此外,還將開闢薊運河兩岸具有歷史文化、景觀意義的主題公園,提升薊運河的品質形象。
2017年7月22日,北京市公布河長制“加強版”,並公示18名北京市市級河長名單:張延昆為薊運河(泃河)市級河長。

相關資料

薊運河入海處水深、地形複雜,彎多岔多,河、海兩水潮汐相交受阻形成急流漩渦,有小“百慕達”稱謂,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家鄉的先祖們藉助其的天然優勢,早在明朝時就為防禦日倭海盜入侵,在其兩岸築有炮台。清鹹豐九年的1858年,大沽口海戰第一次失敗後,又在此地重新修築兩壘高五丈的大炮台和兩壘小炮台,中間水域沉降鐵籠一部,用粗鋼絲纜、鐵棍纏繞成各型圈套和各種形態的尖、鉤、鏈等狀,阻止英法聯軍船隻順河北上。1859年6月,在第二次抗擊英法聯軍的防禦戰中,薊運河炮台,以攻敵不備,出敵不意之動,取得了振我雄威的偉大勝利,一洗國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