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葉薺苨

薄葉薺苨

薄葉薺苨〔拉丁學名:Adenophora remotiflora (Sieb. et Zucc.)Miq.〕桔梗科沙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胡蘿蔔狀,莖高可達1.2米,皮灰黑色。葉片長,多為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少為卵圓形,基部多為平截形、圓鈍至寬楔形,極少在莖基部的葉為心形,頂端多為漸尖,質地薄,膜質。聚傘花序常為單花,少具幾朵花的,整個花序呈假總狀或狹圓錐狀。花萼筒部倒卵狀或倒卵狀圓錐形;花冠藍色,花盤細長,蒴果卵狀圓錐形,種子黃棕色,稍扁,7~8月開花。

(概述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地理分布,栽培技術,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薄葉薺苨與薺苊關係極近,在莖高大,葉有長柄,花萼裂片大,花冠也大等方面近於一致,區別在於本種葉片長,多為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少為卵圓形,基部多為平截形、圓鈍至寬楔形,極少在莖基部的葉為心形,頂端多為漸尖,質地薄,膜質。聚傘花序常為單花,少具幾朵花的,因此,整個花序呈假總狀或狹圓錐狀。花萼筒部倒卵狀或倒卵狀圓錐形;花冠藍色,長2~3厘米,裂片長7~10毫米,花盤細長,長2.5~3毫米,寬僅1毫米。花期7~8月。2n=34(37)。
薄葉薺苨
植物薺苨是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蘿蔔狀。莖單生,高40~120厘米,直徑可達近1厘米,無毛,常多少之字形曲折,有時具分枝。基生葉心勝腎形,寬超過長;莖生葉具2~6厘米長的葉柄,葉片心形或在莖上部的葉基部近於平截形,通常葉基部不向葉柄下延成翅,頂端鈍至短漸尖,邊緣為單鋸齒或重鋸齒,長3~13厘米,寬2~8厘米,無毛或僅沿葉脈疏生短硬毛。花序分枝大多長而幾乎平展,組成大圓錐花序,或分枝短而組成狹、圓錐花序。花萼筒部倒三角狀圓錐形,裂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3毫米,寬2.5~4毫米;花冠鐘狀,藍色、藍紫色或白色,長2~2.5厘米,裂片寬三角狀半圓形,頂端急尖,長5~7毫米;花盤筒狀,長2~3毫米,上下等粗或向上漸細;花柱花冠近等長。蒴果卵狀圓錐形,長7毫米,直徑5毫米。種子黃棕色,兩端黑色,長矩圓狀,稍扁,有一條棱,棱外緣黃白色,長0.8~1.5毫米。花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林緣、林下或草地中。

地理分布

產中國黑龍江(尚志、寧安)、吉林(蛟河、撫松以東各地)、遼寧(桓仁、寬甸、本溪)。朝鮮、日本和蘇聯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分春播與冬播,北方春播4月,冬播在1月上凍以前。整地施足基肥,每1h㎡施堆肥或廄肥4500~60000公斤。整地後,作畦寬1米,按行距40厘米開淺溝,把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1~1.5厘米,稍鎮壓,澆水,並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春播種子約兩星期後出苗。冬播種子第2年春季出苗。
薄葉薺苨
田間管理: 幼苗出土後要注意除草、鬆土,苗高3厘米左右間苗1次,高10~15厘米時定苗,每隔10~15厘米,留壯苗1棵。為防止倒伏,在生長期間,可結合施肥進行培土壅根。追肥,苗期需勤施薄肥,保持幼苗健壯,以後除每年植枯萎後和出苗前,各追肥1次外,還需在5、7、9月各肥1次,以人畜糞為主,在植株高45厘米時,及時打頂,控制植株高度,減少養分消耗,有利根部生長。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根腐病,可用退菌特50%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射。褐斑病可用代森鋅65%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射,蟲害有蚜蟲、地老虎等為害。

藥用價值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1. 《本草圖經》:薺苨,舊不載所出州土,今川、蜀、江、浙皆有之。春生苗莖,都似人參而葉小異,根似桔梗根,但無心為異。潤州尤多,人家收以為果菜,或作脯啖,味甚甘美。杏參生淄州田野,根似小菜根,五月內采苗葉,彼土人多用之。
  2. 《救荒本草》:杏葉沙參一名白面根,生密縣山野中。苗高一、二尺,莖色青白,葉似杏葉而小,邊有叉芽,又似山小菜葉,微尖而背白,梢間開五瓣白碗子花,根。
藥材基源:為桔梗科植物薄葉薺苨的根。
採收儲藏:春季採挖,除去莖葉,洗淨,曬乾。
性味歸經:味甘;性寒;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潤燥化痰;清熱解毒。主肺燥咳嗽;咽喉腫痛;消渴;疔癰瘡毒;藥物中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搗爛敷。
各家論述:
  1. 《綱目》:薺苨寒而利肺,甘而解毒,乃良品也,而世不知用,惜哉。按葛洪《肘後方》雲,一藥而兼解眾毒者,惟薺苨汁濃飲二升,或煮嚼之,亦可作散服,此藥在諸藥中毒皆自解也。又張《朝野僉載》雲,各醫言虎中藥箭,食清泥而解,野豬中藥箭,薺苨而食,物猶知解毒,何況人乎。又孫思邈《千金方》治強中為病,莖長興盛,不交精出,消渴之後,發為癰疽,有薺苨丸。豬腎薺苨湯方,此皆《本草》所未及者,然亦取其解熱解毒之功耳,無他義。
  2. 《別錄》:解百藥毒。
  3. 《食醫心鏡》:利肺氣,和中,明目,止痛。
  4. 《日華子本草》:治蛇蟲咬,熱狂溫疾,毒箭。
  5. 《綱目》:主咳嗽,消渴強中,瘡毒疔腫。
  6. 《飲片新參》:治虛損肺熱燥咳,生津液,養胃退蒸。
  7. 《科學的民間藥草》:適合於咽喉炎、急件氣管炎等,粘滑祛痰。
  8. 《浙江中藥手冊》:清肺火,化燥痰,治肺熱咳嗽,療心胸結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