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鏽病

薄荷鏽病

薄荷鏽病,屬擔子菌亞門真菌,是指危害葉片和莖。葉片染病初在葉面形成圓形至紡錘形黃色腫斑,後變肥大,內生鏽色粉末狀銹孢子,後又在表面生白色小斑,夏孢子圓形淺褐色,秋季在背面形成黑色粉狀物,即冬孢子,嚴重的病部肥厚畸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薄荷鏽病
  • 拉丁學名:Puccinia menthae Pers.
  • 病原分類地位:擔子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和莖
病原形態特徵,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基本方法,藥劑方法,

病原形態特徵

薄荷柄鏽菌(PucciniamenthaePers.),屬擔子菌亞門真菌。夏孢子堆近圓形,橙黃色生於葉背,散生或聚生,突破表皮。冬孢子堆黑褐色也生在葉背或葉柄和莖上。散生或聚生。單主寄生,該菌可形成性孢子、銹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性孢子單胞無色,生於性子器內,橢圓形,大小2~3×0.5~1.5微米;銹孢子在銹子器內,黃色、單胞,球形至橢圓形,表面具細刺,大小20~31×21~27微米;夏孢子聚集成孢子堆,單胞球形,表面生細刺,淡黃色,大小16~31×20~27微米,冬孢子聚集成冬孢子堆。冬孢子橢圓形,黃褐色,表面具短細剌,大小27~42×19~29微米,生隔膜1個,頂端具乳頭狀突起。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冬孢子或夏孢子在病部越冬,該菌能形成中間孢子,能越冬和侵染,成為翌年初侵染源。銹孢子生活力不強,只能存活15~30天,該病傳播主要靠夏孢子在生長期間進行多次重複侵染,使病害擴展開來。18℃利於夏孢子萌發,低溫條件下可存活187天,25~30℃以上不發芽;冬孢子在15℃以下形成,越冬後產生小孢子進行侵染。該病發生在5~10月,多雨季節易發病。

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

(1)種植抗病品種。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區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  (2)春播宜早,必要時可採用育苗移栽避病。  (3)清潔田園,加強管理,適當密植。

藥劑方法

發病初期噴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萎銹靈乳油8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80%新萬生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6%樂必耕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40%杜邦新星乳油9000倍液,隔15天一次,防治1次或2次。採收前5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