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翅螳螂

薄翅螳螂

屬螳螂目螳螂科。體形中等大小,體長40—76毫米,體形近似中華大刀螳,綠色或黃褐色,雌體交配後即以雄體為食。以多種害蟲為食,分布廣泛。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命循環,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薄翅螳螂(歐洲螳螂)
拉丁學名:Mantis religiosa Linnaeus
雙刀上的黃黑斑點,刀尖呈嫩黃色是其很明顯的特徵。雙翅如同薄紗般美麗,因此得名薄翅螳螂。
綱:昆蟲綱
薄翅螳螂
目:螳螂目
科:螳螂科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薄翅螳螂原產歐洲,所以又名:“歐洲螳螂”,當然在亞洲也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薄翅螳螂很多人公認的兇猛螳螂種類,雖然體長受限,但是性格兇猛,飼養簡單,薄翅是螳螂目模式科螳科的螳屬,是最標準的螳螂,是完全獨立的種,有人說可能世界上所有螳螂都是薄翅的後裔,但是換句話說,其實就是:某種和現代薄翅相近的古代螳螂的後代。

形態特徵

雌蟲:體長57-60毫米,淡綠色或淡褐色。前胸背板長15.70-17.10毫米;側角寬4.40-5毫米。前足基節長度等於或略長於前胸背板後半部。前足基節內面基部有1長形黑色斑。腿節內面中央有1枯黃色內斑。前翅略帶革質;後翅在腹端超過前翅。
雄蟲:體長47-56毫米。前胸背板長12.40-15.50毫米,側角寬2.20-3.10毫米。前翅薄而透明,前足基節內面基部同雌性。
卵鞘:長28.60±1.62毫米,寬14.50±1.57毫米,高10±1.60毫米,孵化區寬4.80±0.60毫米,前端寬11.20±3.16毫米,後端寬2.30±0.70毫米。柔軟,扁圓形,沙土色,前端大,末端窄小,腹面平坦。孵化區色淺稍突出。卵鞘外層厚,多空室。每層卵室排列近似圓形,中央少數幾個卵室與背腹面垂直。
若蟲:共有8個齡期,各齡期特徵是:
一齡:體長5.70±0.46毫米;頭殼寬1.30±0.06毫米。
二齡:體長8.50±0.25毫米;頭殼寬1.60±0.05毫米。
三齡:體長14.10±0.56毫米;頭殼寬1.90±0.07毫米。
四齡:體長18.60±2.27毫米;頭殼寬2.30±0.09毫米。
五齡:體長25.70±2.14毫米;頭殼寬2.70±0.08毫米。
六齡:體長31.10±1.80毫米;頭殼寬3.30±0.11毫米。
七齡:體長哇1.10±2.31毫米;頭殼寬4.10±0.35毫米。
八齡:體長49.50±1.81毫米;頭殼寬5.30±0.25毫米。

生命循環

在經歷羽化蛻皮後,薄翅螳螂到達性成熟,便會試著與雌蟲交配,並產出下一代,薄翅螳螂屬中小型螳螂,螵蛸孵化出的小螳少則20多隻,多則100多隻。
薄翅螳螂的“吃夫率”較高,這也導致雄性薄翅螳在一些地區較為少見,在完成交配後,卵成熟時,雌蟲會產下螵蛸,在來年春天或夏天孵出,雌蟲大多會在產卵後因精疲力盡或壽命已到而死去,循環結束。

地理分布

由於是引進品種,具體其他地區是否存在,還有待考察。
常見的地區有:新疆、甘肅、湖北、廣東、陝西、遼寧、山西、內蒙古等地。
此種一般可在茂密的草叢,以及莊稼地、郊區等地方見到它的身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