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殼鏡文蛤

薄殼鏡文蛤

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雙殼鋼,簾蛤目簾蛤科貝殼中型,韌帶外在,位於後方。主齒加上前側齒有3個。雙閉殼肌。套線灣三角形或圓形或缺乏。多分布在較平坦的河口附近沿岸內灣的潮間帶,以及淺海區域的細沙,泥沙灘中。

基本介紹

名稱類別,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名稱類別

【物種名稱】薄殼鏡文蛤
【命名者】 Philippi, 1847

外形特徵

貝殼中型,韌帶外在,位於後方。主齒加上前側齒有3個。雙閉殼肌。套線灣三角形或圓形或缺乏。

生活習性

文蛤是埋棲型貝類,多分布在較平坦的河口附近沿岸內灣的潮間帶,以及淺海區域的細沙,泥沙灘中,靠斧足的鑽掘作用有潛沙習性.棲息深度隨水溫和個體大小而異,冬季時2—3cm文蛤潛居深度為6—8cm,而4—6cm文蛤潛居深度則為12cm左右.夏季高水溫期,棲息在不到lcm深的灘涂表層,冬季水溫低,其棲息深度可達10—20cm.氣候穩定溫暖時伸縮其足作活潑運行;寒冷時則潛入沙泥中,潛泥深度一般在5—25厘米.文蛤為廣溫性半鹹水貝類,對低鹽度海水有一定的適應性,其幼苗對低相對密度海水的適應性更強些.適宜生活水溫10—30℃,適應海水比重在1.0140—1.0240.文蛤耐乾燥能力較強,耐乾強弱程度與溫度及個體大小有關,大個體比小個體文蛤耐陰乾能力強.文蛤是濾食軟體動物,依靠自身的出入水管道行呼吸與攝食.漲潮時,文蛤將出入水管伸出沙面,利用海水通過鰓小孔的機會達到呼吸與攝食的目的;退潮後,文蛤才把水管縮回殼內.文蛤以微小的浮游(或底棲)硅藻為主要餌料,間或攝食一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無脊椎動物幼蟲以及有機碎屑等.
文蛤具有隨水質因子變動或生長習性由中潮區向低潮區下帶移動的習性,俗稱"跑流".即在生長過程中除能藉助其斧足移動外,還可以通過分泌明膠質帶而隨潮流移動.移動發生的季節,主要是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下旬這兩個階段的大潮期的漲潮初期和退潮末期,尤以5—6月最盛.潮流停止後,移動即終止,文蛤潛入灘中,透明帶消失.

分布範圍

台灣分布 台南市安平,高雄縣,台灣西部,金門金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