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縣興隆鄉薄店村位於開封市東25華里,原名同德寨,先前是一集寨,據說清乾隆南巡,來到本集寨,在一酒店小飲,嫌酒味薄,遂命名曰薄酒店,後因寨名有礙於本集寨酒店聲譽,逐漸改名為薄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薄店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河南省開封縣
- 電話區號:0371
- 人口:2000
- 方言:開封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村情概況,村莊歷史故事,基礎設施,
村情概況
該村2000多人,下轄9個生產隊和一農場,是本地方一個大村。在20世紀80年代,該村還有殘存的寨牆,四周護寨的壕溝還有,有東西南北四門,並且南北門不照,一些村民還有北門裡南門外等說法。在我小時候曾經有這樣的順口溜:同德寨,真是凶,鐵骨築,蘑菇釘.......來說明我們曾經的寨是多么堅固。2010年2月5日,被定為河南省“百村萬戶”旅遊富民工程試點村鎮之一。
開封縣文物普查隊在普查中發現一處古村落遺址,即開封縣簿店古村落遺址。
簿店古村落遺址,位於開封縣縣城東5公里的興隆鄉簿店村,北距隴海鐵路興隆莊車站4公里。該村始建於唐代中期,村落布局整體呈東西長、南北短的長方形塊狀,地勢中間高,東西低,主街道為東西向,村周以土築有寨牆,牆外為寬約10多米的護村寨濠。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李元慶抗糧時曾在此“大誓薄酒店”。現寨牆已平,僅村東南保留有一段,長約50米,護村寨濠保存完好,村南還保存有一建於80年代中期,全鐵結構高約40米,占地10餘平方米,呈六角形的軍用測繪標誌塔。
開封縣簿店古村落遺址的發現,對研究開封周邊歷史以及人文環境有著較高的價值。
村莊歷史故事
國古老村落的現實模型——薄店村
中國的歷史,說白了,就是村莊的歷史。沒有哪一座城池不是從村莊之上建立起來的,沒有那一個開時代先合的帝王將相不是從村莊之上走出來的。
薄店村就是這樣的代表。從唐代以來,它的村落就已具體雛形,經歷近兩千年的時間,它的雛形仍在。門還是那四座門,濠溝還是那條濠溝,寨牆還是那個寨牆。唯一有所不同的是,門已成了空門,成了遺址。寨牆也沒有寨牆,成了居住人家的地基。但是,完整的濠溝仍在,整個村嚴謹的布局仍在。
我是在一個初夏的下午借回鄉之際,繞道過來的。不為別的,只為對比,只為記憶,只為古老村落的模樣。小時候,我們村也有寨牆、濠溝,也有清澈的溪流和水草鮮花和青蛙的歌唱,只是找不到了,甚至連一個模糊的模樣也找不到了。寨牆挖了,濠溝填了,人的欲望長成了森林樣的樓房。然而,薄店村卻沒有,它發展的欲望除北門幾家外始終被限制在濠溝以內。沿著濠溝探尋,薄店村像一座島嶼就在那水面之上。
在問及薄店村的故事時,一位在西門村頭鋤地的老人給我講:薄店原處在古代的交通要道之上,它南接陳留,北連蘭考,東承杞縣,西通開封。如果把豫東這塊比做一個“田”字,那么薄店就是這個“田”字的中心,因此,這裡曾匪患猖獗。為了防匪患,先人們才挖了濠溝築了寨牆修了城門。老人還講,這裡的城門原先比開封的城門還要巍峨高大雄壯,後來建開封縣的時候,把城門拆了,開封縣原來的大部門建築都用的是從這四座城門上拆下來的材料。
老人講話的時候,我仔細觀察了一下,薄店村“十”字形的街道地面硬實堅固,從中似乎能看到過往。站在西門出口,一條不太寬的柏油路面在出村100米後分岔,一條真通高速,一條直通開封縣。
站在村口,一面聆聽著薄店村老人的敘述,一面想像著那曾經巍峨的門樓,我不得不感嘆,中國所有的城池都是從這裡走出的,所有的古老村莊都是中國最早的城池。村莊是城池的母體,村莊更是中華民族生命孕育的囊袋。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1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
該村到縣鄉及市里皆為柏油公路;村內主幹道均已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