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子明(薄守德)

薄子明

薄守德一般指本詞條

薄子明(1894年~1919年6月27日),名守德,字子明,又稱薄天飛。山東日照(今日照市)人。幼年喪母,寄居外祖父家。受其舅父丁惟汾影響,萌生反清革命思想。17歲入山東陸軍國小堂學習。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在濟南參加山東各界聯合會。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薄子明到煙臺軍政府任軍政司科員。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薄子明積極回響,策劃發動武裝鬥爭。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組建中華革命黨,居於大連的一些革命黨人隨即成立中華革命支部,薄子明成為重要成員。1916年2月,薄子明返回青島,為發動反袁護國武裝鬥爭募兵購械,在周村宣告山東獨立,並成立山東軍政府,吳大洲任軍政府都督,薄子明任軍政府護國軍司令,並向全國發出討袁檄文,這些討袁文告義正詞嚴,痛斥袁賊竊國罪行。1917年孫中山領導護法運動,薄子明被委任為山東護法軍第一路司令官。

反動當局視薄子明為心腹大患,1918年12月山東督軍張樹元勾結上海護軍使盧永祥誣陷薄子明參與劫殺案,由英租界巡捕將薄子明逮捕。1919年6月27日,薄子明在上海壯烈犧牲。後安葬於濟南千佛山麓山東革命先烈公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薄子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日照
  • 出生日期:1894年
  • 逝世日期:1919年
  • 職業:參加護國戰爭
  • 信仰:三民主義
人物簡介,生平經歷,革命歷程,被害過程,追授榮譽,

人物簡介

薄子明(1894—1919),山東日照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是倒袁鬥爭中日照縣聲名遠揚的“五天”(薄天飛、丁天鶴、李天座、梁天起、姚天轉)之一,系中國同盟會會員。薄子明幼時喪母,寄居在外祖父家,受舅父丁惟汾(中國國民黨元老)影響,萌發民主革命思想。17歲入山東陸軍國小堂學習。1910年1月,經劉次蕭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薄子明在濟南參加山東各界聯合會,踴躍投入山東的獨立活動。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薄子明到煙臺軍政府任軍政司科員,後進入周自齊在濟南開辦的軍官養成所學習。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薄子明等人積極回響,策劃發動武裝鬥爭。二次革命被袁世凱鎮壓後,薄子明等人先後前往青島、大連。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組建中華革命黨,居於大連的一些革命黨人隨即成立中華革命支部,薄子明成為重要成員。不久,為開展山東的反袁鬥爭,以及山東獨立活動,薄子明與吳大洲等人轉移到青島活動。1915年5月,他與尤民等人組成了百人敢死隊,乘船偷襲沂州,登入時與當地守軍發生激戰,薄子明身負槍傷,奮勇掩護大家安全撤回青島。隨即被駐青島日本憲兵逮捕。在獄中,面對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後在吳大洲特別是孫中山的多方營救下獲釋,前往上海進行反袁鬥爭,被任命為山東革命軍岱南司令官,參加上海肇和起義。1916年2月,薄子明返回青島,為發動反袁護國武裝鬥爭募兵購械。3月,被孫中山委任為中華革命軍東北軍第一支隊司令。5月4日,與吳大洲等率革命軍第一支隊從青島西進,先後攻占周村、鄒平、長山等地。此時,西南獨立各省反袁力量在廣東肇慶成立中華民國軍務院(護國軍軍務院),任命薄子明為第七軍軍長,並派人與薄子明等人共同策劃奪取濟南。薄子明與吳大洲等在周村宣告山東獨立,並成立山東軍政府,吳大洲任軍政府都督,薄子明任軍政府護國軍司令,並向全國發出討袁檄文,這些討袁文告義正詞嚴,痛斥袁賊竊國罪行,對全國討袁運動起了促進作用。吳、薄軍占領周村後,積極配合護國軍其他部攻下濟南。同年6月袁世凱死去,帝制餘黨段祺瑞掌握了北京政府大權。山東軍隊交給北京政府改編,薄子明任山東新軍第一旅旅長,隸屬山東都督張懷芝領導。但北京政府對山東軍隊極盡瓦解消滅之能事,不久山東新軍各部先後被消滅。吳大洲被騙去北京商討改編事宜,終被逮捕,死於陸軍監獄;薄子明受山東督軍張懷芝嚴加監視,被迫避往上海。
1917年9月,孫中山掀起“護法運動”。薄子明被委任為山東護法軍第一路司令官。因一時難返山東,他派龐子周返省舉兵。龐子周帶領2萬餘人,轉戰蘇北、魯南各地,多次擊敗反動軍隊。反動當局視薄子明等人為心腹大患,必欲除之。1918年12月,新任山東督軍張樹元勾結上海護軍使盧永祥構陷薄子明參與劫殺案,由英租界巡捕將他逮捕。1919年6月27日,薄子明在上海壯烈犧牲。後葬於濟南千佛山麓山東革命先烈公墓(今山東辛亥革命烈士陵園)。1936年,薄子明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生平經歷

革命歷程

薄子明幼年喪母,寄居在外祖父家,受舅父丁惟汾影響,萌發了民主革命思想。
1910年,薄子明加入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在濟南參加各界聯合會,從事山東獨立活動,迫使山東巡撫孫寶琦宣布獨立。袁世凱篡權後,大肆捕殺革命黨人,薄子明前往煙臺。
1912年,薄子明入山東軍官養成所學習。
1913年,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徐州第三師師長冷遹起兵討袁。薄子明聯絡青、沂駐防軍隊和兵勇,積極策應。失敗後,逃往青島,後隨呂子人、鄧天乙、吳大洲等人逃到大連。
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重建中華革命黨。在大連的山東革命黨人也成立了中華革命黨山東支部。當時經費短缺,處境險惡,但薄子明毫無怨言,從不退縮。
1915年8月,袁世凱的黨徒組織“籌安會”,鼓吹帝制。各地反袁運動如火如荼。薄子明和吳大洲、趙光等人積極籌集軍費,購置槍枝。與尤民、鄧天乙集合一百多人的敢死隊,準備乘船經嵐山頭登入,偷襲沂州。船剛出港口,遇上大風雨,被迫停靠景甲埠。遇膠州守兵,他沉著應戰,指揮隊員突圍,身負重傷後,還讓大家先撤,自己在後面掩護。退回青島後,日本軍警以盜匪罪名將其逮捕,幸有孫中山電報作證,方得獲釋避往上海。10月,被孫中山委任為山東革命軍岱南司令官。
1916年春,薄子明被任命為東北革命軍第一支隊司令。5月,攻占周村,宣布獨立,改稱護國軍,他任第七軍總司令。不久,討袁失敗,前往上海。袁世凱死後,所部改編為山東新軍第二旅,他任旅長。
1917年8月,在著名的護法運動中,薄子明被山東招討使劉冠三委任為護法軍第一路軍司令。

被害過程

1918年,駐山東第五師師長張樹元護理山東督軍(不久又代理山東省省長),千方百計削弱薄子明的兵權。後來,薄子明集合隊伍,在泰安、兗州一帶起兵,發展到幾萬人,曾和張樹元激戰,張幾乎被擒。因而對他越加忌恨,對其重金懸賞密殺,被迫在上海隱避。這期間,他曾拜見孫中山,頗得孫的賞識。張樹元得知他在上海,便勾結上海護軍使盧永祥,買通英國、德國租界巡捕,借上海“淡水路事件”將其逮捕。
時值南北議和,唐紹儀、劉冠三、丁惟汾、胡漢民等人紛紛出面與租界交涉,孫中山也函告租界,說明此案純系誣陷,薄子明無罪。然而營救行動未起作用,薄子明於1919年6月27日在上海被殺害,終年二十五歲。

追授榮譽

1936年,南京國民政府追贈薄子明為陸軍上將,安葬在濟南千佛山辛亥革命烈士陵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