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鋼琴作品全集30:E小調鋼琴協奏曲

蕭邦鋼琴作品全集30:E小調鋼琴協奏曲

《蕭邦鋼琴作品全集30:E小調鋼琴協奏曲(雙鋼琴譜作品11)(原版引進)(波蘭國家版)》內容簡介:聞悉上海音樂出版社將出版由蕭邦研究權威艾凱爾編訂的波蘭國家版《蕭邦鋼琴作品全集》,甚感欣慰!從此,中國讀者終於有幸撥開重重迷霧,正本清源,領略蕭邦作品的真實面貌,並切實體會蕭邦音樂的風格特色。長期以來,對蕭邦作品版本的考證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其原因有二:一是蕭邦的作品在世界各地擁有多個版本,即便是最值得信賴的手稿版,也同時擁有英國、法國、德國等多個版本,而各個版本又不盡相同,要確定哪個版本最為“準確”並非易事;二是蕭邦本人經常對手稿進行修改,甚至上課時亦在其學生用譜上作大量改動。雖然這種帶有“即興”性質的創作符合他作為“鋼琴詩人”的美譽,但卻為後人試圖接近蕭邦的原來意圖造成了困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邦鋼琴作品全集30:E小調鋼琴協奏曲
  • 外文名:Concerto in E Minor Version With Second Piano Op.11
  • 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
  • 平裝:157頁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

圖書信息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8
ISBN: 9787806678381, 7806678387
條形碼: 9787806678381
尺寸: 30 x 23.2 x 1.4 cm
重量: 980 g

作者簡介

編者:(波蘭)揚·艾凱爾(EKier.J.)

內容簡介

蕭邦作為一名近乎“家喻戶曉”的作曲家和鋼琴家,其作品被成千上萬的演奏者廣泛演奏和研究。這些演奏者和研究者對音樂的詮釋亦千差萬別,其中也不乏成功的詮釋者,如科爾托,而更多的卻是肆意的歪曲。19世紀後期曾有一種風潮:演奏者假借“二度創作”之名,隨意改動原作者的作品,甚至走向以演釋者為中心的、更為“自我”的極端。蕭邦的作品便是這種風潮的頭號犧牲品。他的作品經常被一些不負責任的演奏家演釋得虛弱哀婉、無病呻吟,甚至過於陰柔,陽剛不足。事實上,蕭邦並非一般意義上膚淺的“沙龍明星”,他的作品具有相當的深度和力度,其內在張力和邏輯性非泛泛之輩可比。二次大戰之後興起的另一種學院派風格,用過度理性的學術思維判斷其作品,並任意對和聲、分句、踏板進行修改。例如在著名的前奏曲(Op.28)第4首中,有的“學院派”編訂者把第2—3小節左手的降E改為升D,以為只有這樣才符合調性理論,即E和聲小調的第七級音是升D,但事實上這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蕭邦是把左手大拇指彈奏的這一連串音當作一個級進下行的聲部,即E一降E—D。雖然降E與升D在鋼琴上彈奏的是相同的音,但對於一個敏感的演奏者來說,這是完全不同的音響效果和情感表達。蕭邦對踏板的處理也相當細膩,他並非只把踏板當作擴大音量的工具,而是能在畫布上渲染出各種漸變色的奇妙畫筆,因此往往需要經過反覆揣摩。例如在前奏曲(Op.28)第16首中,一開始蕭邦把這首作品的踏板處理成半小節一個踏板,後來可能認為不能完全表達本曲急風驟雨般的情緒,因此改為長踏板(在手稿影印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個刪改過程),雖然不及原來的踏板用法那樣清晰,但這種稍嫌渾濁的音響更具有“風雨欲來”的震撼力。可惜直至如今,多數演奏家仍然使用著已被蕭邦本人廢棄的踏板用法。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若放任這種風潮肆意發展,我們最終將失去蕭邦和他偉大的音樂!因此,去偽存真,還蕭邦作品以原貌,已成為越來越多演奏者和研究者的共識和追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