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片名
美國:The Youth of Chopin(video title)
美國:Young Chopin
希臘:Chopin
民主德國:Chopins Jugend
瑞典:Chopins ungdom
比利時:Jeunesse rebelle(法語片名)
比利時:Opstandige jeugd(弗拉芒語片名)
義大利:La giovinezza di Chopin
法國:La jeunesse de Chopin
芬蘭:Nuori Chopin
上映日期
波蘭:1952年03月14日
美國:1952年12月24日
法國:1953年02月13日
芬蘭:1953年05月08日
瑞典:1954年04月29日
奧地利:1954年04月30日
丹麥:1956年10月04日
演職員表
職員表
原著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藝術指導 | 服裝設計 |
---|
Gustav Bach Jerzy Broszkiewicz Stanislawa Hadyna Jan Korngold | 亞歷山大·福特Aleksander Ford | Hubert Drapella Olga Ford Zbigniew Kuzminski | 亞歷山大·福特Aleksander Ford | 雅羅斯拉夫·杜扎爾Jaroslav Tuzar | Kazimierz Serocki | Krystyna Tunis | Roman Mann | Teresa Roszkowska |
電影劇情
蕭邦是十九世紀波蘭傑出的愛國作曲家和鋼琴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他所作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充滿熱愛自由的情感的樂曲,對推動當時的革命浪潮起了很大作用。
1825-1831年是蕭邦人格的形成期,也是全歐洲社會動盪的時期:民族主義不斷高漲,人們強烈呼籲社會變革。蕭邦作為一名學習音樂的優秀學生,內心充滿了對祖國波蘭的革命情懷。他所舉辦的一系列音樂會得到貴族階層的高度好評。
在他年輕的時候,歐洲已捲入了民主革命的浪潮。那時波蘭王國還在沙皇俄國的統治下。波蘭受壓迫的人民已開始覺醒,起來進行革命鬥爭,反抗反動統治。但波蘭的地主、貴族階級卻害怕革命,他們怕革命成功後會使他們失掉世襲的爵位、特權和土地。因此,他們極力阻撓革命的進展。
1825年聖誕節的那一天,青年蕭邦正在貴族夏白郎司基親王家演奏鋼琴,一群貴族聚集在親王的另一間書房裡談論著沙皇亞歷山大的突然身亡,和彼得堡十二月黨人的革命事件。
貴族們為了向沙皇獻媚,就派了特務追捕逃到波蘭的革命者庫棲貝卡等,還還逮捕了波蘭的愛國者。蕭邦的同學華洛斯基也被捕了。青年學生們為了抗議當局這種行動,當天晚上,他們來到法官家門前,向法官家的窗戶扔石頭,來表示抗議。蕭邦也參加了這次鬥爭。
蕭邦經常接近人民大眾的生活,因此他的作品中充滿了民族和民間的特色。可是在音樂院年終考試時,學校中的保守教授沒有把他評定為該校的“最優等生”。
按照學校規定,所有學生在星期天都要到教堂去參加禮拜。蕭邦在教堂內認識了一位音樂院的女生康士坦莎,兩人開始相愛了,並常在一起研究音樂。
有一次,當蕭邦到夏白克伯爵家去給康士坦莎伴奏。在半路上,起了暴風雨,他只得在一個農民家裡過夜。在那裡,他親眼看到了貴族帶給農民的災難。他又參加了一個農民的婚禮,從這個婚禮上他得到了他後來改編民間小調的一個啟示。
在華沙舉行的一個小提琴音樂會上,蕭邦從著名的音樂家派格尼尼演奏成功的事實中,明確了他自己所走的道路是正確的,證明了用一種單獨的樂器也可以表達出人們生活中的歡樂、哀愁的豐富感情。從此,他更埋頭於作曲和苦練鋼琴。蕭邦在音樂院的考試中得到了“非凡的才能、音樂的天才”的獎狀。
為了使波蘭音樂傳播的全歐洲去,音樂院院長艾司納主張讓蕭邦公費出國演奏。但是執政當局卻認為這是浪費國家的金錢,沒有批准。
1830年,法國巴黎人民為反對法國皇帝恢復絕對君主專制,爆發了七月革命。當時以扎托斯基親王為首的波蘭統治階級,對波蘭人民採取了殘酷的破壞手段。許多立場不堅定的革命者都動搖起來了。但是,人民受到壓制愈大,反抗壓制的革命浪潮也愈高漲。幾個革命的青年軍官,準備在蕭邦籌集出國費用的音樂會上,刺死沙皇俄國派在波蘭的統治者康士坦丁大公。康士坦丁大公事先得到特務的報告,沒有去參加音樂會,他們的計畫沒能實現。蕭邦卻在這次音樂會上獲得了成功,籌到了出國費用。
蕭邦離開了華沙。那時,自由的呼吸及革命的思潮正瀰漫著整個歐洲大陸。蕭邦在維也納聽到華沙起義的訊息,非常想回國參加戰鬥。他不顧朋友們的勸阻,堅決動身回華沙。他在半路上病倒了,又回到維也納來。他痛苦地說:“人要活著不能為祖國,就白活了……”他繼續抱病在各地巡迴演奏。他到了巴黎,他的音樂引起了巴黎人民對波蘭人民的歡呼。
由列勒威教授等領導的波蘭革命,在貴族、地主的破壞下失敗了。蕭邦的朋友們都流亡到巴黎來,他們又興奮地會在一起,他們參加了法國工人的示威遊行。法國和波蘭的革命者團結在一起了。正像列勒威教授所說:“這新生的、光榮的大革命,已經震動了一切,雖然沒有成功,可是它使人民覺悟了,傾向了革命!”
蕭邦是一個為了愛祖國而不得不逃亡離開祖國的革命者,是一個為後世人民所永遠稱頌的音樂家。
獲獎記錄
該片在第七屆國際電影節上榮獲大傳記片獎。